警惕出现的“少数人民绑架了多数人民”的教育
现在的学校貌似很担心陷入被投诉的高发区。 曾经问过学校,现在物价也不低,为了让孩子能吃得更好,为何不将中餐提高到一餐15元呢?也不指望学校能保证15元一定都能花在饭菜上,但是15元一份中餐比10元一份中餐能够吃的更好的概率毕竟是高得多了。 答复是:怕投诉。一个班级里90%愿意吃的贵一些都没有用,只要有几个人不愿意出这个钱而且还要一直投诉的,学校就吃不消...毕竟,“投诉”的成本无限低,而解决“投诉”,要付出的代价则极其高昂。如此以来,多数“人民”被少数“人民”绑架,也就不奇怪了。
由于民粹的强大影响力和为了维持和谐的理论正确性,现在变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少数会闹的“人民”可能会绑架多数沉默的“人民”。 在这样的动辄得咎的情势之下,主管部门和现在学校发现“爆表要被调剂的群众们”能量很大,各种投诉的成本又很低,一个电话,就能让学校鸡飞狗跳。学校往往出于免责和自身安全的考虑,放弃应有的规则意识和坚定立场。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虽然是天经地义的理论正确,但是仔细一想其实颇有问题:特别是现阶段社会逐渐分层,利益日益分化,价值日趋多元,现阶段的“人民”也是由无数个利益、价值、文化、素养各不相同甚至相互抵触的人组成。阶层不同、利益不同、价值不同,“人民”之间的教育诉求往往大相径庭。 一边是要被调剂的一表家庭, 另一边是入住年限很早的家庭, 现在还参杂进了民办的家长, 虽然后者人数众多而且他们也担心无限扩大每班人数和班额总数之后带来的“大量招聘新教师、 名校师资被稀释、大班额之后每个学生分配到的关注度下降,从4月到8月从校长到老师不是忙于入户家访就是忙于应对爆表调剂家庭各种投诉、各种专用音体美素质教育教室也没有了”等一系列问题。 但是,后者常是“沉默的大多数”,往往缺乏发出正确声音的习惯,所以整个舆论热度总是被前者的少数家长所裹挟。 现在,在“一表爆表”问题上明显出现了少数会闹的“人民”绑架多数沉默的“人民”的例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何变成了办“少数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如果主管部门如果不能坚持爆表调剂的原则,总是“大闹大解决 小闹小解决 不闹不解决”的方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结果就是吧自己放在火上烤,两面都做不得好人人。 每当教育主管部门承担起压力,直面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差异,出面主持公义、坚持规则的时候,教育就能顺利发展; 每当迎合所谓“让所有人满意”的呼声,一有非议就要委曲求全的时候,教育事业就将受到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