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路地面,高架南向北大关路下匝道附近,设置了一盏红绿灯。这个专管地面车辆的红绿灯,就像一道闸门,将地面南向北的车辆短暂挡在高架下匝道之外,为下高架的车辆腾出通行时间,而不再混乱交会。 行车在路上,有时候会遇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拥堵——前方没有事故,路口也是绿灯,但排着队的车子就是一动不动,让人甚是焦急。 而这样的情况,往往发生在车辆频繁交会的节点上。譬如车道变窄的路段,地面四个车道直行,前方高架上匝道只有一条车道,大伙儿都要上高架,堵点立马就形成了。 今年以来,杭州交警想了不少“小成本”的点子,或设立车道隔离设施,或在路段上加装红绿灯控制交叉的车流,或设置诱导交替通行的标识标线。 总的来说,就是在一些道路通行的瓶颈点,通过管理措施来让大家有序通行,从而提高通行效率。在道路资源有限的局面下,这样的措施往往能有效缓解拥堵。 秋石高架艮秋立交上匝道 设置“高峰专用道” 平衡道路资源 每天的7:00—10:00,是艮秋立交北向南通行的高峰期。特别在秋石高架开通后,在四条直行车道行驶的车辆,北向南行至上匝道附近,就开始排队通行,涌向只有一条车道的秋石高架上匝道。 江干交警的统计数据显示,高峰时段里,艮秋立交南上匝道车辆已达到设计通行能力的1.74倍。受交通滞缓影响,不仅秋涛北路通行受阻,车队的队尾还会倒灌到艮山西路。这样一来,一条上匝道的通行问题,就影响到了两条地面道路。 “这里形成了一个交通节点,而过了这个节点,秋涛北路的地面道路就会很空,”江干交警采荷中队的许俊刚指导员告诉记者,“想上高架的车辆要排队等,想继续走地面道路的车辆也得跟着等。” 今年上半年,艮秋立交北向南的直行车道上,在每天的7:00—10:00之间,就会出现一条由警示柱临时隔出的“高峰专用道”。这条专用道起于艮山西路转入秋涛北路的匝道口,终于秋石立交的上匝道。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段里,沿秋涛北路北向南行驶,经过艮秋立交桥的车辆,是不能在此进入秋石上匝道行驶的。 但是,艮山西路驶来的车辆,可通过专用道上秋石高架。若是秋涛北路上的车辆,需通过地面辅道,下穿艮秋立交,也可以上高架。 “这条专用道,起到了均衡道路资源的作用,”江干交警告诉记者,“地面交通不至于滞缓,一般一到两个灯次都能通过。而上匝道口的路段,也不会出现频繁的加塞,甚至剐蹭事故了。” 江干交警表示:“当然,这项措施也只是暂行的。未来,当道路资源增加,规划的艮秋立交北上匝道、解放东路上匝道建成开通以后,上高架的车辆会自然分流。”但很显然,在目前的条件下,专用道还要继续发挥“高峰期分流”的作用。 上塘高架大关路下匝道 地面车流受红绿灯控制 提高车辆下高架效率 在上塘路地面,行至高架南向北大关路下匝道附近时,在今年上半年多了一盏红绿灯。红绿灯的转换周期大约为40秒,也就是说,每隔40秒左右,经上塘路地面南向北的车辆,就要在此等上一会儿。而这正是为大关路下匝道的通行效率所争取的。这个专管地面车辆的红绿灯,就像一道闸门,将地面车辆短暂挡在高架下匝道之外,为下高架的车辆腾出通行时间,而不再混乱交会。 “上塘高架南向北的大关路下匝道,是个热门的通行路段。以往,排队的车辆很可能倒灌到高架道路的主线,”拱墅交警大关中队的陈怿队长说。 因为这个匝道的出口再往北直行不到300米,就是上塘路的大关路口。无论地面道路还是下匝道,车流汇聚到此处,就要发生频繁的交叉通行,选择车道准备通过路口。“最重要的是,下匝道的车流往往数倍于地面通行的车流,道路的利用率很不均衡。”陈怿说。 自地面红绿灯的措施实施后,大关路下匝道的排队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杭州交警说,交叉通行时,车辆的减速、变道,潜在诱发剐蹭事故的可能性,都会降低道路通行效率。而无论专用道,还是红绿灯,这些措施主要目的还是有序通行、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在以往一些已启用的措施中,如上塘德胜高架转盘处的“两车道红绿灯交替通行 ”、中河高架体育场路上方的匝道变线主线时地面“依次通行标识”,措施虽小,但目的同样是诱导司机们有序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