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7|回复: 7

北医第一医院,医学誓言您读懂了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医院对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最后一次声明

  (以下内容均代表我院观点,但为了交流更直接、更方便,以口语化措辞为
主,敬请专业人士见谅)

  最近的一个星期,是我们近年来最无奈的一段日子,因为我们原本正常的医
疗和教学工作秩序被莫名其妙地打乱了,北大医院人陷入了种种伤痛的境地:经
常有一些不明实情的患者询问我们年轻的医师有无执业资格,甚至对于老专家、
老教授都要在看病前先“审问”一下……

  我们愕然发现,自己周遭的医患关系一下子变得更为紧张、敏感和脆弱,医
务人员的某句话稍有不慎,便会激起患者的无名怒火和强烈指责,甚至是谩骂……

  在这最后一次声明的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在评判是非曲直、纠缠因果细节之
前,我们不禁要问问“经济半小时”栏目组:难道这就是各位盼来的结果吗?

  在网上看到不少网友的劝告:人家是媒体,还是主流媒体,每天说话写字,
你们是医院,又是公立医院,每天看病钻研,有何能耐和人家争辩?诚然,我们
确实没有什么能耐,但我们要让社会听到一些我们的声音!因为我们不是毒奶粉
厂、不是黑煤窑——我们是踏踏实实工作的老实人,不应受到如此片面的“媒体
审判”!所以,虽然能听到我们说话的没有十三亿人,但即便只有十三个人,我
们还是要把事实说清楚,至少能把明显“不平衡”的节目中的另一半声音补足!
比起记者的录音、录像和手中的笔,我们更信赖博客,因为它的原文不会被人断
章取义,我们写在博客里的原始文字无需考虑被剪裁、拼接或者被调换的风险,
这也是我们一直守护着这片“阵地”的原因。而正因为我们的本职工作不是“争
辩”,所以在被动“折腾”了一个多星期后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调整好情绪,重
新投入到正常的事业中,这是我们目前能做的最积极的事情!因此,这是一篇最
后的声明!

  言归正传,对于我院无“非法行医”的事实,卫生部已在11月10日的新闻发
布会上予以澄清,我们不再赘述。下面,基于11月8日对各位网友的郑重答复,
我院特做如下补充或重申,有些内容就不再重复了,请大家见谅。

  一、《经济半小时》,你们真的“不知道二审之事”吗?

  记得在我院发表第一篇声明后不久,在《经济半小时》回复我院的声明中,
针对我院“该节目在本案二审的两天前播出,在宣判前的不负责任的报道将有可
能干涉司法,严重影响司法的公正性”的质疑,做出了如下答复:“节目播出时,
我们并不知道二审之事。”这个斩钉截铁的否定,相信各位网友都有很深的印象。

  然而,非常戏剧化的是,就在昨日(11月11日)《华商都市报》的第9版,
在央视记者的回应中,有一句话赫然凸现在广大读者眼前:“之所以在二审之前
播出,是因为受到了一些压力。如果当时不播,这个片子可能就永远播不出来了。
这是一个无奈,我们的记者冒着结束职业生涯的风险播出了这个片子。”

  看罢,我们钦佩某位记者敬业精神的伟大,但是钦佩很快就变成了诧异——
《经济半小时》,你们不是“不知道二审之事”吗?!

  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曾发出《关于当前在法制宣传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
通知》规定:“不超越司法程序予以报道,更不能利用新闻媒介制造对司法机关
施加压力的舆论。”

  中宣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司法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
搞好法制新闻宣传的意见》指出:“要严格宣传纪律,不刊播格调低下、容易产
生负面影响的内容,不披露作案细节和有关部门的侦破手段。不对正在审理的案
件作有倾向性的报道。要努力避免违法、失实和泄密的情况发生。对全国有重大
影响的案件报道要按中央的统一部署进行。”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第三条第四款规定:“对于司法部门审理
的案件不得在法庭判决之前作定性、定罪或偏袒的报道;公开审理案件的报道,
应与司法程序一致。”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质疑:“我们的记者冒着结束职业生涯的风险播出了这
个片子。”怎么会是记者播出的片子呢?记者的工作不是采访吗(在节目片尾工
作人员的字幕中,没有找到记者庄严兼职的其它身份)?《经济半小时》栏目组
节目的制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流程?作为主流媒体的品牌节目,有什么压力可
言?压力又来自何方?为什么一个主流媒体财经频道的品牌经济类节目的记者会
“冒着结束职业生涯的风险”去为一名经济学专家喊冤?这之中让人想象的空间
太大了!请栏目组给我们一个合理且明确的解释,别再告诉我们“无可辩驳”!

  二、我们再次重申熊老师的死因

  关于熊卓为老师的具体诊治经过,我们已经阐述多次,在这里不再赘述,仅
就其死亡原因再次重申。

  熊卓为老师死于名叫急性肺栓塞的术后并发症,绝不是医生“救死的”,更
不是三个“毛孩子”救死的!熊卓为老师的去世与三名年轻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
导下积极参与抢救活动无关!这种并发症来得非常凶险、难以预测,其诊治仍是
一个世界级医学难题,绝不是像王建国所言:“把那个肺栓一取掉她根本不会死”
这般容易!

  心肺复苏抢救一定是在病人濒死的时候才进行的,真正有效的时间很有限,
之所以要为熊老师进行如此长时间的抢救仍不放弃,是由于家属王建国的坚持以
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致。有效的心外按压极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进而伤及临
近脏器,当“最终还是由于肝脏破裂大出血无法止血而放弃抢救”的判定出自一
名律师而非医师之口时,这句话的可信度能有多少?

  三、《经济半小时》,我们真的不想接受你们的采访吗?

  10月29日下午,医院办公室接到一个名叫庄严的记者的电话,说自己是中央
电视台的记者,希望能就“学生行医”一事对我院进行采访,在我院正准备和她
约定采访时间等具体安排的时候,她告诉我们:“我就在医院附近,现在就来!”
并表示可以先了解一下情况,具体采访见面再议。因为对方是央视,我院姑且不
论这样的登门拜访是否礼貌,单凭对方来自中央电视台的身份,我们相关负责同
志很痛快地接待了记者。

  聊了好一会儿,记者庄严才终于引出此次来访的目的,那就是针对我院在
2006年初的一起医疗纠纷引出我院是否有医学生“非法行医”的话题。于是,观
众在节目中便看到我们相关负责同志说道:“没有,肯定没有!”记者提出要针
对这起医疗纠纷采访院长本人。

  时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日趋紧迫,这是今冬明春全国卫生工作的重中之
重!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要我们的院长无缘无故地去接受一个在三年前发生的因
双方对判决结果不满意而即将二审的医疗纠纷案件的采访——有道理吗?!况且,
在后来从被暗访的职工口中我们才得知,这位记者已经在我院“潜伏”了许久,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采访院长(还不知是否会用到“针孔”)只是她大计划里的
最后一步。

  幸亏院长当时因工作繁忙而表示“暂婉拒这次采访”,否则即便是采访了,
他说的话可能也会被谁剪得支离破碎,留下一个“是”字,等着接一个“你们医
院有没有学生‘非法行医’”的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还算是幸运
的!但至始至终,记者没有提出要采访“熟悉情况的科室主任”或者参与当时抢
救的医务人员以及了解熊卓为医疗纠纷的相关人员。

  《经济半小时》在回复我院的声明中还提到:“此外,为平衡报道中的各项
观点,我们还采访了很多医学专家以及医学院的毕业学生,并做了相应的采访。
这些采访可完整反映这个事件的全貌。遗憾的是,这些报道目前还未被允许播
出。”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大规模的采访是一个大课题,记者如果没有意识到可能
导致的严重后果,至少也知道一定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眼球的重大选题,而事实是
根本没有提供我们采访提纲,也没有采访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教育的相关专家和
负责人——这就是“深入调查”所得到的“全貌”吗?记者的采访工作可以如此
草率吗?

  北大医院是有着近百年光荣传统的老院,我们和媒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与合作,我们也欢迎媒体监督我们的工作,然而,我们欢迎的是有良知的记者,
不欢迎在记者节之际为成名立功能评上什么“优秀”而赶制节目之流!其使用的
伎俩有辱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为正义人士所不齿!

  四、我们针对的是《经济半小时》栏目,是无良知的记者,而绝不是央视!

  对于这次“遗憾的”、犯了“低级错误”的失实报道,最令我们无法忍受的
是节目对于我院作为一家公立医院、一家综合性教学医院近百年历史文化的污蔑
和对 “厚德尚道”院训精神的诋毁。“医德求厚,医术重道”——这是每一名
北大医院人为人行医的标准,对于一个集体而言,这是被视为生命和灵魂的箴言。

  在这里还需要澄清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北大医院在与央视“PK”,其实不然!
我们深知,中央电视台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而且我们与中央电视台曾有过很多愉
快而有意义的合作,如随队记者深入老区报道我院医疗扶贫的工作以及与社区医
院双向转诊,等等。我们认为,在新医改日益深化的今天,在医患关系即将进入
良性发展的今天,这档相当“折腾”的节目的播出一定不是央视集体的决策。

  我们要讨个说法的对象是《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和记者庄严!你们在没有经
过深入调查的情况下擅自定下一个个站不住脚的结论,俨然是一种“媒体审判”,
严重诋毁了我院的形象和声誉——请问,你们真的了解医学、医院和医生吗?

  我们在上一篇答复中明确表示:“小刘不能‘牺牲’!”现在的他,每日战
战兢兢地生活着,不知流过多少眼泪,而记者却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无意去伤害
刘希高”,那你为什么在节目中从没想过对其个人用马赛克处理?居然还公开他
的真实姓名,将一个正在学业上攀升的年轻人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至今,小刘
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这对一个年轻学生的身心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你们知道
吗?居然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无意伤害”——请问,他真的有那么十恶不赦吗?

  我们知道,此时此刻,全国的许多教学医院都在看着我们,感同身受地等待
着一个结果。然而,正如开头所讲的那样,我们毕竟是一家医院,我们的核心工
作是医疗、教学和科研,没有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这场无休止的争论。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不再与该栏目、该记者争论什么,但保留诉讼的权利!
我们北大医院人将挺直脊梁,踏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我
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恢复北大医院的声誉与清白——这是我们积极的态度!

  此外,我们已将此事反映至中央电视台等相关部门和上级部门,但至今未收
到中央电视台相关领导的相关答复——我们继续期待着!

  中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委员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09年11月12日

(XYS20091113)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ZT)熊卓为研究员抢救过程中的一点细节——来自北大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熊卓为研究员是我院心血管研究所科研人员,平素跟同事们关系处得很融洽。她的不幸逝世是我科科研工作的一个损失,也让同事们无比痛惜。
  熊卓为研究员离开我们已经3年多了,我没有想到她的逝世在3年后的今天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作为她临终抢救的参与者,我更没有想到,被我们视为人民的喉舌、代表人民诉求也一直为我们所信赖的中央电视台,竟然违反“客观、公正”的新闻工作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对她的抢救过程做出了歪曲事实真相,完全颠倒黑白的报道。
事实胜于雄辩,在此,我把抢救熊卓为研究员过程中,我所亲历的事情公之于众,还原事件的真相,以正视听。
  那天晚上,大约是夜间十一点半左右,我接到我院大内科D主任(擅长急症救治的心血管病专家)打来的电话,大意是说:熊卓为研究员在下床活动后感觉不适,几分钟之内呼吸心跳骤停,临床判断是发生了急性肺栓塞,相关科室值班人员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并请内科二线急会诊,D主任赶到现场指挥,现在抢救已经半个小时,还没有复苏的迹象。我当时表示:熊卓为研究员刚接受腰椎手术1周而且现在心肺复苏持续已超过10分钟,是溶栓禁忌症,何况在呼吸心跳骤停以后,溶栓药物也不会有什么作用;现在只能继续心肺复苏操作,同时找心外科考虑有没有紧急开胸取栓的可能。
  我在半个小时左右后赶到医院ICU抢救现场,询问是否已通知心外科,得知:家属表示北京某心血管病医院H教授(心外科专家)是熊研究员的同学,家属说已请H教授,等他到了再商量。于是我们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其间我提议是否考虑进行体外循环改善氧合情况,家属也说要等H教授来了再做决定。
  H教授和他们医院心内科专家Y教授应家属请求一同到达现场,Y教授了解情况后认为基本没有抢救成功的希望,几分钟后离开了。H教授留了下来,说到体外循环的事,H教授表示可以用ECMO(一种代替体外循环的抢救设备),由于我们当时没有ECMO,H教授主动提出他可以让他们医院的人从他们医院送过来。于是我们一边继续心肺复苏,一边焦急地等待ECMO的到来。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我问肖建涛ECMO到了没有,回答说在路上,又过了半个小时左右,还说在路上。又过了很久,我对肖建涛说,夜里不堵车,现在应该到了,让他再去问问,肖建涛回来悄悄对我说,H教授说他认为已经没有希望了,他已经打电话让他们医院的人半路返回了。总的算起来,我们白白花在等待ECMO上的时间大约有两个小时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没有放弃,经家属同意,我们请心外科副教授给患者上了体外循环,开胸手术从患者肺动脉内取出很长的一段血栓。但是,一切努力都没有反应,熊卓为研究员最终还是逝世了。
  我现在能回忆起来当天先后到达现场参与抢救工作的专家有:大内科主任D教授(心血管内科专家)、我自己(心内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心内科Z副主任医师、当时的医疗副院长Z教授(骨科专家)、麻醉科主任W教授、心外科L副教授、体外循环师S、科研处长Z教授(肾内科专家)、当时的院长Z教授。
  抢救过程中,D主任与患者家属有过多次交流,患者家属对我院众多专家奋力抢救熊研究员生命的事实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却对此三缄其口,任由记者歪曲事实说什么只有三个毛孩子在抢救病人。为了挽救我们同事熊研究员的生命,我们一直不轻言放弃,与死神抗争了好几个小时(按照医学常规,心肺复苏30分钟没有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的,就可以宣布患者死亡了)。他的这种做法让我感到非常寒心。
  患者家属、律师、记者借以吸引大众的一个说法是:粗暴抢救导致患者肋骨骨折、内脏受损,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这种说法确实很容易引起大众共鸣。我们不否认患者肋骨骨折与心肺复苏操作有关,那么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呢?
  先举一个生活常识的例子,我们拿一根铁丝,不停的弯曲-捋直-弯曲-捋直,不出几分钟,铁丝就会断掉。复苏过程中肋骨骨折也是这个道理。心肺复苏要想获得效果,每次胸部按压必须把胸骨向下压陷4-6厘米,按压的频率是每分钟100次。大家想想,即便是金属材料,按此幅度和频率反复弯曲数小时恐怕也早就坏了,何况是并不很结实的肋骨,不是有人打个喷嚏就肋骨骨折了吗?
  再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国际上所有的溶栓治疗指南中,关于溶栓的禁忌症都有一条即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超过10分钟者不能进行溶栓治疗,这就是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所有的急救专家、心内科专家都清楚这个道理:心肺复苏超过10分钟就有可能导致患者肋骨骨折、内脏受伤。所有的教科书也会写到心肺复苏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肋骨骨折、心肺损伤、肝损伤、胃破裂等。
  在通常情况下,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不成功就结束了,一般最多不超过1小时,如果不做遗体解剖,当然不会发现肋骨骨折。事实上,如果对一个老年人进行心肺复苏,可能压几下,肋骨就断了。对熊研究员的心肺复苏操作一直持续了数小时,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想心肺复苏不发生肋骨骨折,只有一个办法:出工不出力。但是按压力度小了,根本不会有任何作用。我想,在了解有关常识后,读者朋友恐怕不会有人愿意医生用这种方法去抢救自己的亲人。要知道,心肺复苏针对的都是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的人,如果不做事,人就故去了。所以,明知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医生还是会尽力去抢救,等把人救过来,再检查、处理并发症。但是,即便医生尽了全力,心肺复苏成功的机会还是只有5%左右。
  记者、律师、熊研究员家属提出的另一个说法是:3个没有医师资格的医学生非法行医导致患者死亡。我们暂且不说这3位医生有没有医师资格。我们只问一个问题:当发现一个患者呼吸心跳骤停而倒下的时候,作为一个受过严格正规训练、具有抢救技能的临床医学博士生,作为一个视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的医生,作为一个“厚德尚道”、秉承“医者父母心”祖训的北大医院人,作为一个有仁心、爱心、良知的中国人,他是应该马上开始抢救患者生命呢,还是应该大呼救命、等待那个拿齐了全部合法行医证书的人到场?!如果这种抢救患者生命的行为也是非法行医的话,那么红十字会每年对大批社会志愿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岂不是在鼓动、教唆大家随时准备去“非法行医”?!
  写到这里,我已无语。我的手在颤抖,我的心在流血,为了我亲爱的同事熊卓为研究员的在天之灵3年以后还不得安宁,为了我们竭尽全力去挽救病人的生命却被诬为粗暴抢救,为了那3个义无反顾冲上前去试图救人却被诬为非法行医的“毛孩子”,为了我视为无比神圣的医生称号遭到践踏和蹂躏,为了我无比热爱的患者群体因为被误导对我们产生误解、逃离我们而得不到及时的合理救治,更为了我视为人民喉舌的中央电视台的某些人利用人民赋予的话语权,竟然干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歪曲事实、误导公众的丑恶勾当。
  我要仰天长啸,问苍天:笼罩在我们头上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天空。

参与抢救的心内科副主任 洪涛
2009年11月8日
[URL=http://www.lh168.net/bbs/a/a.asp?B=1&ID=8851960&p=1&q=1&r=2906126][/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说,单从中国的关系网络来说,这样一个有分量的病人,会只让三个没有行医资格的医学生去经管么?

不要说社会地位如此高的一个熊教授了,就算是临海小地方,只要有点社会关系,都会有N多关系户跟医生打招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转帖,本人不识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5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emo_70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mw88 于 2009-11-15 21:25 编辑

"熊卓为研究员在下床活动后感觉不适,几分钟之内呼吸心跳骤停,临床判断是发生了急性肺栓塞,相关科室值班人员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并请内科二线急会诊,D主任赶到现场指挥,现在抢救已经半个小时,还没有复苏的迹象。" ---问题的关键在这段时间。必须搞清楚。以后的时间是作秀!

另外还有“北医第一医院没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和
肺栓塞的意识。没有用药物抗凝也许有担心椎管内术后出血,造成截瘫的顾虑,
那么有没有用物理方法,如弹力袜,SCD,早期下床。而且,由于这个致命风险
的可能,是否和患者与家属谈到过这个问题。患者和家属有如此好的教育,不会
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这些,北医第一医院因为太忙忽略了,那么,深静脉血栓
在发生以后,北医第一医院依旧熟视无睹,就令人匪夷所思了。这时候,狼就在
门口了,我们的医生还在睡大觉。腿上的血栓来了,盆腔的,肺动脉的栓塞可能
也已经开始形成了。也许我们可以放下腔静脉过滤器,也许我们可以CT监测是否
已经有肺栓塞。北医第一医院用它的无知选择了等待肺栓塞的发生。结果酿成悲
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2-26 14:36 , Processed in 0.0576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