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添快乐

【虎年红榜】嘉园读书会元旦读书会暂停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如此常见的原因所在——权力之争中,最起码要有两个人。而且,大人也往往和孩子一样失望。如果你把不良行为(你的,以及孩子的)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爬行动物脑操纵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应性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和老师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的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想到许多小孩子因为发展适应性行为而变到惩罚,就让人觉得实在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因“淘气”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的要求的程度。他们的语言或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当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身边的大人来说似乎是不合情理、制造麻烦或不合适的时候。看到那些蹒跚学步的小宝宝受到“暂停”的惩罚,而他们还不具备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真是让人心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有多少次行为不当是因为他们累了、饿了?谁该为此负责呢?(通常,这是由于环境所限,因此更有理由同情孩子和你自己,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不良行为的标签)。或许这是因为在建立日常作息习惯时,孩子没有受到尊重。或许是因为大人没有意识到,强求会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权力之争,而启发式提问(以及正面管教的其他方式)则能引发孩子的合作。从承担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并且注重于解决问题(包括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注重于不良行为或惩罚,就会非常令人振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上去好像我是在主张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行为完全放任不管,哪怕那些行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通常被称为不良行为)。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父母和老师都是成年人。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就能够自己先“暂停”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直到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时候。我要建议的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至少与孩子同等的责任,并且要学会使用鼓励性的、有长期效果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符合第1章提到的“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的所有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能更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反复说过的那样,“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鲁道夫?德雷克斯解释这四个错误目的时,人们常常会问:“你怎么能老把孩子往这些框子里放呢?”德雷克斯就会回答:“不是我老把孩子往这些框子里放,而是我老是在那里找到他们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种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        ?放弃是他们的惟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观念。如果你问孩子为什么要做出不良行为,他们会说不知道,或者会给出一些其他借口。稍后,我会解释,在不让孩子感到羞辱或威胁的情况下,怎样用目的揭示法来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想得到关注,这没有什么错。问题出现在孩子想要过度关注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用一种令人烦恼而不是有用的方式来寻求归属感。这种行为之所以令人烦恼,是因为它来自于孩子潜意识中的错误观念——“惟有当我是被关注的焦点时,我才有所归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孩子没有意识到的错误观念,使得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更增加了大人认为孩子是在令人烦恼地强求关注的感觉。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来说将是令人鼓舞的。这会让孩子们体验到他们所寻求的归属感,并且同时让他们学会怎样以一种更有建设性的举止来获得归属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学生正在纠缠你,你可以给他们一项任务(比如让他们收作业、点名叫举手的孩子或者做个任务监督员)。有个4岁女孩在妈妈打电话时频频打岔,妈妈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转移了这种令人烦恼的打扰。电话响起来以后,她先请对方稍等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手表递给女儿说:“看见这根秒针了吗?你瞧着它转,等它转上整整三圈的时候,妈妈就打完电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女孩专注地看着秒针转,偶尔瞟妈妈一眼。妈妈不到三分钟就打完了电话,女儿这时说道:“妈妈,你还有时间呢,你还有时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想要权力。权力不是个坏东西,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当然是潜意识的)时,他们对权力的运用在别人看起来就像不良行为。当孩子们以这种对权力的误解为基础而形成错误目的时,他们就学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老师或家长们发现自己与一个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中时,最有效的做法是立即退出争斗,并要承认所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咱俩陷入了权力之争。我可以看出来我的所做行为也加剧了这个问题。我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我不想这样,但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让我们都冷静一会儿,然后再看看怎样用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克莱默夫妇”中的爸爸一样,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时,就会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报复循环如此普遍的原因。我们又要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1-30 18:54 , Processed in 0.0542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