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原是萧山的三个镇:长河、西兴、浦沿,1996年底经国务院批准,1997年当香港回归的年份,他们被划出萧山市有个了新名字叫“滨江”。
或许跟我相仿年纪的萧山人还知道现在的长河中学原来就是萧五中,那时还出过浙江省的理科状元,记忆中的校舍很破旧,表姐在那里读书。 那时去杭州只有钱江大桥一座跨江的桥,而现在四桥的位置是轮渡码头,可惜我一次都没坐过。当年坐315到杭州要1个多小时,一路是西兴、长河大片的农田,记得有段时间父亲在西兴工作,西兴是315的一个站,“双抢”的季节里田里都是忙碌的人,那时西兴的天好像格外的蓝。田里的沟渠满是螃蟹挖的小洞,我的最爱,但螃蟹狡猾,一溜烟爬进洞里,你挖上半天也找不到它。有时会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一直从西兴镇到现在市心广场地段的家中,那段路现在看来很有些窄小,空气里都是稻田的味道,一过五七路口看到贸易大楼(呵呵,老萧山人才知道那个楼吧),才感觉到进了萧山城了。 而今我每天穿梭在萧山到杭州,城市规划上称“钟摆”运动。松软的车座裹着自己,踩着油门在宽宽的城市标准宽幅道路,一幢幢的高楼和工厂的水泥几何体,这里叫滨江,只是疾驰而过,再也找不到贴着父亲后背的震震得自行车的那份味道,不再梧桐,不再稻田,不再小螃蟹。 在地理上划分萧山的时候,往往有上萧山(临浦以南)、下萧山(宁围以东)的说法,中间部分就是西兴、浦沿、长河和城厢镇了。其实留心一下会发现,西兴、浦沿、长河三个镇的萧山话是比较近似城厢镇的,不似东片沙地有强烈的绍兴呛,也不像楼塔、大桥带上诸暨呛。“个榔头、行榔头”就是这一带的典型话语。高中时同班有个女生是浦沿人,那口土话相当地道的城厢镇味,就以为他是城厢镇人,后来一帮同学去了她家玩,才知道浦沿的土话就是如此。
呵呵,或许若干年后,不再有萧山、不再有滨江,地图上只有江南城、临浦组团、瓜沥组团、义蓬组团…… 很小的时候,萧山放了烟火,第一次看漫天的大烟火,母亲告诉我因为萧山撤县设市,现在人民路湘湖路口的广场就是原来的萧山市政府大院;10年后的1997,萧山划出了3个乡镇,成立了滨江区;又4年,萧山撤市设区……又N年,萧山…… 读大学在外时,同学问起,你是哪儿的,我说:萧山!!! 工作后被派往外地,同事问起,你是哪儿的,我说:萧山,杭州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