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2月2日讯(记者 戚珊珊)家住杭州光复路的王阿姨每天早上都会去位于中河中路203号的棚桥农贸市场买菜。最近她发现,这个市场的每个摊位都挂上了一块电子显示屏,标着今日菜价。 从今年10月6日开始,经过2个月的提升改造,棚桥农贸市场实施了明码标价和食品安全责任公开承诺。 据杭州市工商局消息,目前杭州主城区141家农贸市场中已有99家农贸市场完成了明码标价,其余正在改造提升中的农贸市场今后也都会进行明码标价。 棚桥农贸市场明码标价在争议中实施 “青菜,良渚,5元/公斤”,“白虾,农都,35元/公斤”。电子显示屏上不断翻滚着各个摊位的菜价信息,什么菜,产地来自哪里,价格多少,一眼就能看清楚。 今天,记者来到棚桥农贸市场采访,一起来的还有前来取经的杭州其他农贸市场的经理们。因为今天杭州市工商局举行农贸市场全面落实明码标价及食品安全责任承诺现场会,把这里当作现场参观的示范点。 尽管受到了肯定,棚桥农贸市场经理钟金林还是坦言,起初很多人对明码标价持怀疑态度,认为农贸市场就是讨价还价,有必要搞这个吗?也有人认为那么多摊位,能把明码标价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吗? 后来,市场对经营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还是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记者问了不少来买菜的附近居民,多数人表示对明码标价表示肯定,也会关注电子显示屏,这样能清清楚楚知道每个摊位的价格,而且同样的菜一看就晓得哪家便宜点,倒也方便。 在这里卖了5年蔬菜的颜女士也很赞成明码标价,觉得市场更规范了,但她也有个疑问,买菜的人当然可以根据显示屏的价格来挑选同一种菜里卖得最便宜的摊位,可是“同一种菜的标价不一样,是因为各个摊位的进价是不一样的,何况昨天批来的肯定比今天批来的要便宜。” 菜价仍然随行就市 与超市明码标价有区别 来买菜的唐先生告诉记者,他现在的习惯是先看看电子显示屏上的价格,但在买之前还是会向摊主询价,看看是不是跟上面标出来的一样。 疑问来了,有了明码标价,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上面的价格来卖?买菜的人还能讨价还价吗? 钟经理说,菜价仍然是随行就市,并不是定死的,通过明码标价能够起到公示和均衡物价,避免消费者与经营户以及经营户之间产生矛盾,而且经营户只能卖的比显示出来的价格低,不可以卖得更贵。 棚桥农贸市场附近的居民每天会在早上7点左右陆续来买菜,所以每天7点前市场管理人员就会挨个摊位询问今天的菜价,然后输入到系统里,大家看到的电子显示屏上的价格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没有改动就按照之前设定的不变,如果有改动,管理人员会去系统里改掉,更新后的菜价马上就会显示出来。”钟经理说。 记者发现,棚桥农贸市场的明码标价与超市商场里的明码标价还是很有区别的,并不是硬规定。比方说,标着35块一公斤的白虾,水产经营户见到熟人30块一公斤也能卖了,零头也抹了,这样的事情在市场里仍然常见。 王阿姨说,“虽然有了明码标价,但是如果要买像甲鱼这样价格高的,当然要还还价,其他像蔬菜这种每天都在买,基本上也有数的,不离谱的话就不会还了。” 杭城农贸市场都会明码标价 具体形式不一样 在棚桥农贸市场,记者还看到每个电子显示屏旁边张贴着一份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承诺,上面写着经营户的安全承诺以及经营户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而且,不同摊位的安全承诺都不一样,很有针对性。比如说,豆制品摊位不得使用非法添加剂,熟食卤味摊位不得使用来源不明或病死家禽做原料,青蟹等带绳销售要进行价格明示等。 “每家农贸市场都要做明码标价和食品安全责任承诺,现在已经有99家农贸市场完成了,但具体形式不同,明码标价除了做电子显示屏,有的是以黑板形式,有的以小夹子的形式。”杭州市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张波说。 张波说,很多农贸市场还在做二次提升改造,在设计中已经把明码标价和食品安全承诺规划进去了,也许会比现有的做得更好。 “农贸市场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地方,明码标价使菜价‘看得见,能监督’,让来买菜的人明白消费,对经营户来说是一种行业自律,也提升了市场管理水平。这项工作是我们今年集中抓的,群众的反映也是比较好的。”张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