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0|回复: 4

积碳危害不可小视 汽车积碳知识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谓积碳:积碳是指燃料与串入燃烧室的润滑油在不能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胶质(主要成分是羟基酸、沥青质、加油质等),从而粘附在进/排气门、气缸边缘、活塞顶部、火花塞、燃烧室)经过发动机反复高温的作用下,不断积累形成的硬质胶结碳,即积碳。 积碳形成的原因:今的引擎技术虽以相当进步,但是燃烧室效率也仅达25%---30%而已,因此积碳主要是机械本身所造成的现象,以及汽油品质不佳所引起,一般自炼油厂所产生的汽油,品质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影响的程度略有差异,但是如果使用溶剂油或非法油品,则会导致更严重的积碳。 汽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燃油系统就会形成一定的沉积物。沉积物的形成和汽车的燃油直接有关:首先是由于汽油本身含有胶质、杂质,或储运过程中带入的灰尘,杂质等,日积月累地在汽车油箱、进油管等部位形成类似油泥的沉积物;其次是由于汽油中的烯烃等不稳定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氧化和聚合反应,形成胶质和树脂状的粘稠物。这些粘稠物在喷油嘴、进气阀、燃烧室、(汽缸盖和很少顶)等部位沉积就会变成坚硬的积碳。另外,由于城市交通拥堵,汽车经常处于低速和怠速状态,更会加重这些沉积物的形成和积聚。

一、积碳种类

积碳可以分气门、燃烧室积碳和进气管积碳两种。

1、气门、燃烧室积碳

积碳危害不可小视 汽车积碳知识大全

积碳危害不可小视 汽车积碳知识大全

积碳危害不可小视 汽车积碳知识大全

受电发动机控制特点的决定,汽缸每次工作的时候都是先喷油再点火,当我们熄灭发动机的一瞬间点火被马上切断,但是这次工作循环所喷出的汽油却无法被回收,只能贴附在进气门和燃烧室壁上,汽油很容易挥发,但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物却留了下来,长此以往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物越积越厚,反复受热后变硬就形成了积碳。如果发动机烧机油,或是加注的汽油质量低劣杂质较多,那么气门积碳就更严重且形成的速度也更快。由于积碳的结构类似海绵,当气门形成积碳以后每次喷入汽缸的燃油就会有一部分被吸附,使得真正进入汽缸的混合气浓度变稀,导致发动机工作不良,出现启动困难、怠速不稳、加速不良、急加油回火、尾气超标、油耗增多等异常现象。如果再严重会造成气门封闭不严,使某缸因没有缸压而彻底不工作,甚至粘连气门使之不回位。此时气门与活塞会产生运动干涉,最终损坏发动机。

2、进气管积碳

积碳危害不可小视 汽车积碳知识大全

由于整台发动机各个活塞的工作并不是同步的,当熄灭发动机时,有些汽缸的进气门不能完全关闭,一些未燃烧的燃油不断蒸发氧化,会在进气管中尤其是节气门后方产生一些较软的黑色积碳。一方面这些积碳会使进气管的管壁变粗糙,进气会在这些粗糙的地方产生旋涡,影响进气效果及混合气的质量。另一方面,这些积碳还会阻塞怠速通道使怠速控制装置卡滞或超出其调节范围,这样一来会造成怠速低、怠速发抖、各种附属装置的提速均失灵、收油灭车、尾气超标、费油等现象。

如果你在驾驶中遇到提速慢,急加油回火,冷启动困难的现象,你车的气门很有可能已经积碳了。发现怠速低而且怠速时车发抖,踩下油门时发卡,换电瓶后无怠速,那么你车的进气管已经积碳很严重了。有了以上现象就应该及时去专业维修店检查一下车子了。

二、积碳症状

1、冷车多次点火不易启动,热车正常。

2、引擎怠速不稳、忽高忽低。

3、加空油时,感觉加速不畅,有发闷的现象。

4、行驶无力,尤其表现在超车时,提速反应慢,无法达到原车动力。

5、尾气很刺眼、刺鼻、严重超标。

6、油耗比以往增加。

三、诊断方法

在汽车维修中对于进气管积碳的诊断是很简单的,只要把节气门拆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积碳的程度了。但是对于气门积碳的诊断一向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专业的维修店里有三种诊断方法。

1、解体法

也就是把发动机拆开,检查是否有积碳产生。这样很直观,但是耗时耗力,而且不管什么部件每拆装一次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其能,减短其使用寿命。

2、内窥镜检查

把火花塞或是喷油嘴拆下,用内窥镜来观察气门积碳的程度。这种方法很方便,但是内窥镜的成本非同小可,而且其在维修中的用处不是很广,因此不是所有的维修企业都配备了该设备。

3、观察反馈电压变化

用诊断电脑来读取氧传感器反馈电压的变化,以此间接检测积碳的存在。一般来说正常的氧传感器反馈电压都是在0.3~0.7V之间波动,而且应该在10秒钟之内有8次极大值和极小值的交替变化。一旦气门产生了积碳,氧传感器的反馈电压波动会变大,比如由原来的0.3-0.7V变成0.1~0.9V。而且这个电压的中心值会变大,同时变化的频率会减缓。用诊断电脑读取氧传感器反馈电压变化的方法省时省力,可是如果车本身的控制系统有故障,就不能很准确地作为判断依据,还会误导没有经验人员的故障诊断思路。再有就是这种方法只能针对闭环电喷的汽车使用,因为只有闭环控制的系统才配备氧传感器。

四、积碳的危害

1、当积碳黏附进排气门时,使进排气门关闭不严以至漏气,发动机汽缸内压力下降,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发动机激活困难,怠速工况下出现抖动;同时影响混合气进入燃烧室的断面,积碳能吸附一定的混合气,从而降低发动机功率。

2、当积碳黏附在气缸、活塞顶时,就会减少燃烧室容积(空间)提高气缸压缩比,当压缩比过高,就会造成发动机早燃(固发动机爆震),降低发动力功率。

3、当积碳黏附在火花塞时,影响火花质量;甚至不跳火。

4当积碳在活塞环间形成时,会容易把活塞环卡死,造成燃机油并拉伤缸壁。

5、当积碳黏附在氧传感器时,使氧传感器不能正确感知废气状况,无法正确调整空然比,从而使发动机尾气超标。

6、当积碳在进气歧管内部形成,使内部变得较粗糙,影响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浓度。

五、积碳预防

在汽车维修中对于积碳的诊断一向是个难题,要是让车主自己去分辨是否有积碳产生更是难上加难,与其出了问题再修不如防患于未然,用日常维护的手段来保持车辆的正常使用能。下面介绍几个减少和预防积碳产生的方法。

1、加注高质量的汽油。

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等不纯物是形成积碳的主要成分,所以清洁度高的汽油形成积碳的趋势就弱一些。不幸的是,目前我国的汽油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只能因陋就简。大家要注意高标号并不等于高质量,也就是说97号的油并不一定比93号的杂质就少,标号只代表油的辛烷值,并不能代表品质和清洁程度。

一些车主为了保证汽油的清洁度,会采用在汽油里添加汽油清洁剂的做法。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在金属表面形成积碳结层,并能逐渐活化原有的积碳颗粒慢慢去除,从而保护发动机免受伤害。不过汽油清洁剂的添加一定要慎重,如果加入了伪劣的产品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2、不要长时间怠速行驶

怠速时间长,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的时间也就变长,汽油被喷到气门背面后蒸发的速度就慢,积碳也由此而生。同时经常怠速行驶,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也就小,这样对积碳的冲刷作用变得也很弱,会促进积碳的沉积。

3、多跑高速,尽量提高手挡车的换挡转速。

多跑高速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气流对进气道的冲刷作用来预防产生积碳。另外,提高换挡的转速也与多跑高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原来在转速2000时换挡变成2500转换,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积碳生成,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也避免了换挡转速过低带来的爆振,保护发动机。

由于受城市的路况、人们的生活节奏以及我国燃油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上避免积碳产生的方法有可能不太容易实现。那么建议有车族在常规保养都满足的条件下每2万至4万公里时做一下进气系统的免拆清洗,也就是在发动机不解体的前提下用专用设备专用方法对车辆的进气道、气门、油路等容易形成积碳的部位进行清积碳的操作。这样能有效减少积碳对发动机能的影响,使汽车的“心脏”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六、清除积碳的好处

1、提升爱车马力。

2、节约燃油消耗。

3、降低爆震点。

4、促进环境维护。

5、延长引擎寿命。

6、加强刹车制动准确性。

提示:根据车辆使用情况,积碳的形成也有所不同,一般清洗选择里程在3万---4万公里做一次清洗。积碳并不可怕,怕得是我们不起治理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路过,止步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刚准备买车先来学习了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一下   yzfxy.99114.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3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2-22 11:06 , Processed in 0.0594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