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浙大医学院B教学楼508室,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同学在上一堂特殊的课——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标准化病人”学习问诊技能。
什么是标准化病人?简单理解,就是健康人士经过医生培训后扮演的各种病患。
标准化病人教学简称SP教学,医学院学生和标准化病人进行一对一诊疗问答或检查,不仅学习了技能,老师也能根据学生表现,提出要改进的地方。
昨天下午的标准化病人有5位,分别是——
张大伯,62岁,杭州人,已退休。扮演角色:腰背痛患者李勇,60岁,建德某塑料制品厂电工。
于阿姨,66岁,杭州人,退休前是铁路广播员。扮演角色:心脏病患者王小凤,58岁,龙游县人,超市管理员。
韩大妈,59岁,东北人,机关人员。扮演角色:肺炎患者周英,58岁,杭州人,退休物理老师。
王大姐,35岁,新杭州人,某培训机构管理老师。扮演角色:急性阑尾炎患者王芳,40岁,杭州人,银行职员。
一姑娘,28岁,新杭州人,自由职业。扮演角色:甲亢患者周华,36岁,下沙某服装厂工人。
病人们按顺序进诊室,学生们则轮流当医生。穿白大褂的是医学院大三学生。现场还有11位学生和一位老师在旁观摩。
大伯难倒“医生”: 我腰背痛病根到底在哪?
张大伯扮演的“李勇”排在第二个上场,他已是第四年当标准病人了。
他弓着背走进布置成诊室的小教室,不时用手敲敲自己的腰背,艰难地坐上“医生”面前的椅子。
问诊从年龄、婚姻状况、住址等个人信息开始,“李勇”对答如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