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富,古稀之年始写老故事 时光流逝,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老故事就像时间流沙中的遗珠,黯然蒙尘,于是有了拾珠人。比如,杭州文晖街道流水西苑社区的杜传富。听说书长大的他,今年71岁,记性却好得没话说,完全是一本“行走的故事书”。 去年开始,杜传富着手整理幼时口口相传如今几乎失传的老故事。四五个月过去,他已写了厚厚一叠手稿,整理了20多个老故事。 杜传富在阳台小小的“创作台”前写老故事。 他的全部童年 都泡在爷爷的茶馆里 1919年起,艮山门外河岸上多了一家二开间二层楼的茶馆,叫长兴圆茶店。 杜传富打从记事起,这间爷爷开的茶馆就是他的全部童年。 “七家茶店,生意最好的就数我们了。”杜传富笑得眉毛一扬,“茶客没带钱,也可以来吃茶。红茶一斤可以卖64位客人,每壶八分;绿茶一斤可以卖80位客人,每壶6分。开水是一把热水瓶一分。茶叶是老东岳的。胡家胡头一个长子叫阿荣,每十天送一次,老茶客都说他的茶叶香味好。” 每年的大年初一喝茶,叫元宝茶。那一天的茶叶特别好,里面要放桂圆、青果、烘青豆、金橘、小红枣等。 那时,茶客也回礼。送的东西有芝麻、花生,最多的是年糕。“芝麻开花节节高嘛!”杜传富笑着说,眼神发亮,“有很多茶客那天中饭都在茶馆吃的,都同家人一样。” 到了大年初五,茶馆特别忙。每个月的这一天,丝绸老板都要到茶馆里来谈生意。艮山门最多的就是机纺老板。 年少时最大的乐趣 是每天坐在高脚凳上听说书 1940年,茶馆开始说大书,现在叫评话。每晚,杜传富就坐在高脚凳上一脸认真地听说书。 到了1956年,有了三位说书先生,一位是说金台传的华永奎,一位是说大明英烈传的蒋有林,还有一位是说八美图的来锦贤。长兴圆茶店的说书,一直持续到文革前。 说书先生19点开讲,可往往18点不到,茶馆已座无虚席。每天那或惊心动魄或曲折离奇的两个小时,成了杜传富童年最快乐与最期待的时光。 华永奎,是杜传富最熟的一位说书先生,还差点结了师徒缘。“他每晚说书前会提前15到20分钟来,润润喉,就开始考我,问‘昨天我说到哪里啦’?”“我一向记性好,每次都能背得八九不离十,反倒惊到了华先生。他很高兴,夸我有灵气,是这块料!”杜传富翘着嘴角回忆。 可惜,后来他父亲长期生病,他大哥在部队当兵,二哥又当火车押运员跑苏联,11岁的杜传富不得已挑起了照顾父亲的担子。 没学成热爱的说书,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