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商报》报道,继摩拜单车、小蓝单车之后,哈啰单车也要涨价了。哈啰出行客户端显示:哈啰单车从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区实行新的计费规则,每15分钟1元。此外,在部分区域,哈啰单车的包月价格也有所上涨,去年为11.9元一个月,现在则是14.9元。若以1小时的使用时长计算,小蓝与摩拜的收费均为2.5元,哈啰则是4元。 本来,市场经济下,一种产品或服务涨价是很正常的事,这次共享单车涨价之所以引发关注,还在于其共享经济的属性,加上先前负面新闻不断又与民众的出行联系紧密,受关注则是必然。此外,大家对涨价之后这一业态能否保持低价便利的形态以及自身出行是否会受影响也有担忧。 关于涨价的原因,相关企业给出的理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这显然是一种美好的说辞,但实际情况恐怕没有这么美好,而是残酷现实下的无奈之举。说白了,先前烧钱补贴的模式玩不动了,大部分企业甚至面临“活下去”的压力。 作为一种互联网经济,共享单车走了这类模式的所有套路,融资、烧钱,圈地、导流,最后却不得不面对盈利乏力的尴尬困局。特别是去年以来,伴随资本退潮,再加上受押金风波牵累,整个行业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诸多质疑。如今资本回报的压力,粗放运营模式下的巨额成本,盈利模式还未成型等问题显露。通过提高单车使用费,似乎反倒成了眼下唯一的“救命稻草”。 不可否认,共享单车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以较低的代价,给用户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体验。虽然还问题不少,却已然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这一业态因成本不济而不得不退出的话,其实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涨价,既满足广大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又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亏损压力,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认识到这一层,那么对于这次的涨价也就能够释然了。何况作为用户,企业涨不涨价本来就不必过于纠结和责备,只要不是恶意涨价,都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在市场行为下,奉行的就是双向自愿的原则,合则骑,不合则弃,不必过于在道德上纠缠。我们要关注的是,价格涨了,后续相应的服务是否也能跟上,这才是重点。 比如,企业的运营管理应有所提升,先前一直被人诟病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应有更好的解决,以及破损单车的维修更换也应更及时。这些都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必要动作,只有如此,涨价的合理性才能更加站得住脚。 不过,需要担忧的一点是,虽然目前价格仍由竞争决定,还未出现一家或者几家平台垄断定价的现象,但今后随着竞争的态势趋稳,行业又未能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其盈利点依然只能依赖于单车使用费用的情况下,就难保一些企业不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出上述的行为,这还需要相关部门提前研究、提早防范,以便切实保护好用户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