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目内容及规模
1.1.1项目由来
余杭区东西向快速通道的地面道路组成部分,沿现有320 国道线位建设,线位串联余杭区良渚文化城、未来科技城两大城市片区,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杭州、余杭及周边地区。是余杭区“一环十纵四横”快 速通道中的一横,串联余杭“一副三组团”,是推进全区空间产业格局发展、完善全区城市快速 路网、提升城区间交通出行品质的需要。本项目既有国道功能,也有连接城市组团与组团、组团与杭州市区骨干路网连接的城市道路功能。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浙江省、杭州市及余杭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对贯彻落实我省综合交通“5411”发展战略,构建都市经济交通走廊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加快实施国道“提标、提速、提质”,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推进余杭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促进沿线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本工程已取得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本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浙发改函[2019]38号)。根据项建批复相关内容:项目起点位于余杭区良渚街道现状 104 国道与疏港大道交叉口,终点位于老余杭 320 国道与规划城南路交叉口,路线走向基本沿现状东西大道布设。路线全长约18.75公里,设互通立交4处(其中留祥路西延枢纽为预留),平行匝道4对,公路养护业务用房(综合服务站功能)1处。
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42m(局部路段可适当增减),中央隔离带预留高架桥桥墩,宽度7.5米。
1.1.2工程概况
根据《320国道杭州至富阳公路(余杭良渚至老余杭段)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主要工程概况包括以下几方面:
1、项目名称:320国道杭州至富阳公路(余杭良渚至老余杭段)改建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杭州余杭区交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3、项目建设地址:余杭区良渚街道、仓前街道、余杭街道 4、道路等级:一级公路 5、建设内容
项目起点位于余杭区良渚街道现状104 国道与疏港大道交叉口,终点位于老余杭 320 国道(东西大道)与规划城南路交叉口。沿线途经良渚、瓶窑、仓前、未来科技城、老余杭,路线全长约18.75km。全线布设互通立交 4 处,即良祥路互通(不含)、瓶窑互通、留祥路互通含西站互通(本次仅包含北侧一对上下匝道)、文一西路互通(不含),设简易(半)菱形互通 2 处(平行匝道 3 对),主线地面桥梁改造/新建17座,涵洞设置19道,长836m;路基土石方390.12 km3;路面工程 462.38km2,防护工程39.507km3;本项目拟采用一级公路兼具城市道路功能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 80km/h,双向六车道规模,路基宽度42m。本项目总用地为 829亩。概算总金额 227852.02万元。
6、工程总投资
项目工程总投资227852.02万元,本项目作为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公路工程项目,拟定的资金筹措方案为部分自筹,部分争取上级部门补助。
7、项目实施进度
施工总工期24个月。
8、征地、拆迁和安置
已纳入高架项目。经调查和现场踏勘,本次范围内无大型矿产资源、未调查到相关军事设施,良渚文化遗址区域已避开,其他沿线目前未调查到相关文物,工程实施不受此影响。
9、道路沿线现状
本项目为国道老路改建项目,起点位于104国道与疏港公路交叉口南侧,由东向西经过良渚、未来科技城、余杭街道,终点止于现状东西大道规划城南路交叉口。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平坦,施工条件较好。
1.1.3项目工程组成
项目起点位于良渚街道现状 104 国道与疏港大道交叉口,起点桩号 K0+000; 沿现状疏港大道往西南沿规划线位至现状 320 国道(东西大道),继续沿现状 320 国道(东西大道)往西南经良渚、仓前、未来科技城,终点位于老余杭 320 国道(东西大道)与规划城南路交叉口以南,与杭州中环下穿杭徽高速段地面道路接顺,终点桩号 K18+749.5。路线全长约 18.75km。本项目采一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km/h。地面道路标准宽度42米。地面道路设计速度为80km/h。
全线布设互通立交 4 处,即良祥路互通(不含)、瓶窑互通、留祥路互通含西站互通(本次仅包含北侧一对上下匝道)、文一西路互通(不含),设简易(半)菱形互通 2 处(平行匝道 3 对),主线地面桥梁改造/新建 17 座,涵洞设置 19 道,长836m。 图1-1 道路走向图
图1-2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3.6环评总结论
综上所述,320国道杭州至富阳公路(余杭良渚至老余杭段)改建工程位于余杭区良渚街道、仓前街道、余杭街道,根据本环评的预测分析,项目的建设符合杭州市余杭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相应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造成的环境影响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同时,项目选址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因此,从环保角度论证,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