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三江汇区域防洪堤综合提升改造概念方案 1.项目名称杭州市三江汇区域防洪堤综合提升改造概念方案
2.项目概况当前,我国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发展与建设应充分重视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进而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江汇区域是杭州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地带,历史上该地是“富春山居图”的开卷之地、吴越文明交织之所。如今,作为杭州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新时期三江汇地区将承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营城模式、“未来城市”实践的杭州样本,其沿江岸线的改造提升,为三江汇沿江岸线提供示范指引。
历史上,钱塘江的捍海堤防一直是保护城市的生命线工程,是两岸居民生活不可逾越的边界。进入新时代,武汉江滩、黄浦江沿岸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昭示着江堤地带的新价值。作为生态文明发展新时代新要求,钱塘江两岸应该成为“拥江发展”的重要抓手,借助钱塘江海塘安澜工程作为省市“十四五”重点项目之一、大堤提升改造建设即将实施的机遇,按照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新理念,整合堤、岸、水、路、绿等要素与空间,营造文化魅力与市民活力相融的沿江公共空间。
考虑到“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沿江地区既有较大未开发空间,也有绿心公园建设、蚂蚁集团用地开发等近期启动项目,还存在小具规模的已建板块,为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为下一步三江汇地区沿江空间高品质发展、绿心公园的高质量保护建设奠定基础,从规划引领和底线约束的角度推动美丽杭州建设,实践生态文明新时期的发展建设路径,由杭州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本次《杭州市三江汇区域防洪堤综合提升改造概念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3.设计范围本次规划工程涉及堤防总长约31.4km,其中北岸为珊瑚沙围堤2km、上泗南北大塘24.3km,南岸为许贤北塘2.7km、元宝沙2.4km(见下面附图)。规划范围为江堤及其防护绿带和沿江重要的城市功能片区(如沿江公园,广场、公共中心等),用地范围为18.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30平方公里。
二、技术要求 1、总体要求 概念方案应从打造钱塘江“世界级滨水岸线”目标出发,充分认知三江汇地区独特水文条件与人文价值,将防洪堤整体创新设计与高品质滨水岸线空间建设充分融合,将三江汇滨水岸线打造为“安全水岸、生态水岸,人文水岸,艺术水岸,活力水岸”。
2、设计原则 (1)安全优先原则 三江汇地区是钱塘江河口的河流段与河口段的交界河段,受富春江、浦阳江径流及钱塘江河口潮汐共同作用,水文条件复杂,岸线堤防设计中应始终将保障安全放在首位。 (2)生态优先原则 站在生态文明的角度,强调以自然为本,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先,通过合理的、弱干预、景观化的人工改造取得人与自然环境的共融。 (3)协同发展原则 从岸线与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协同发展的关系入手,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积极协调好农业生产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的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统筹城市多维度空间深度发展和融合,处理好堤内外空间、功能、交通、景观以及生态的关系。 (4)场景营造原则 以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为引领,挖掘地区深厚人文文化资源,将唐诗之路、名人文化、艺术景观融合到沿江岸线景观塑造中,积极探索滨水空间场景营造,打造比肩西湖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典范。 (5)可操作性原则 应积极研究岸线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模式,为利于沿江岸线下一步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实施提供可操作的规划指导。
3.设计深度地区研究层面设计深度达到控规方案深度。结合未来发展需求与区域特征,统筹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现状建设情况,提出钱塘江沿线整体布局方案。 江堤岸线层面设计深度达到概念方案深度。基于目标与问题导向,针对沿江岸线的发展诉求而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对以江堤为核心的岸线空间提出概念设计方案。
4、设计要点(1)规划研读与现状研判 梳理上位规划对沿江岸线提出的防洪、功能、定位、交通、景观、生态等各项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三江汇地区沿江岸线建设态势、现状特征、存在问题进行判断,梳理应对发展而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防洪江堤线型优化 细化钱塘江潮汐变化和水文特征规律性研究,为实施钱塘江水体与滩涂的生态修复、堤防与道路改造提供依据。落实地区江堤规划防洪设计标准,针对沿江现状状况与未来发展判断,对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线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三江汇区域防洪安全。 (3)生态保护与修复 以生态岸线建设为目标,开展沿线地区生态价值评估,提出维护岸线特殊生态资源的策略,整体提升堤岸布局的生态性水平。针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岸线地区,江堤岸线设计要充分协调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关系,维护沿线区域生物多样性,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修复的相关措施;针对江堤外的滩涂地区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统筹江堤线型布局与实施因素,合理判别保护与利用关系。江堤、水岸公园、关联功能设施的建设应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协调生态、功能、景观关系。 (4)功能用地布局 结合三江汇地区整体功能结构,细化规划区域岸线功能布局,为不同主导功能区段提出岸线地区发展方向,对区段内标志性景观空间、生态绿化空间、各类文化休闲设施,旅游及服务设施等内容进行统筹布局,特殊意图节点可提出概念方案。 (5)堤防断面设计 基于地区分段防洪标准与要求,针对不同区段线型与区域功能特点,堤防断面设计应探索立体复合的开发新模式。堤防断面设计应提供多方案比较,避免单一工程化设计。 (6)综合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对外、对内交通流线,协调布局多样交通设施。在规划既定的区域交通框架下,提出解决江堤与沿江道路冲突问题的优化方案;充分衔接周边城市道路,建立岸线与周边功能板块的对外便捷联系路径,有效提升江边的交通可达性;结合江堤设计,完善水岸地区慢行系统,建立可停留,高品质的游憩系统;综合考虑沿江地区出行静态交通设施布局,融合堤防整体设计,强化水岸地区的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结合钱塘江水上旅游规划设想,综合考虑规划区域内的水上旅游码头,合理组织水上旅游线路。 (7)人文艺术与旅游服务 结合地区内丰厚独特的唐诗之路、名人荟萃的人文特质,在岸线设计中应充分继承保护历史人文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将诗意山水文化体验与现代艺术表达相融合,创造独特三江汇韵味的“艺术水岸”场景;关注水岸地区的艺术节事活动策划,将多样艺术活动需求融入到水岸地区空间设计中;统筹考虑规划区域内的旅游品牌与资源利用,组织多样的活力水岸旅游方式,合理设置旅游相关配套服务功能设施,建立体现钱塘江旅游品牌的旅游体验节点与标志空间,提出地区内旅游日常与节事的活动引导; (8)“智慧水岸” 落实5G等新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智慧水岸”营造。如结合江堤建设,将潮水监测与预警发布,日常设施运营管理,旅游与休闲服务等多样需求进行系统设计,推动水岸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的智慧化。 (9)景观照明 对水岸江堤空间的照明进行总体谋划,针对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不同需求,提出区别对待的照明设计思路与概念方案。 (10)改建与改造 针对规划范围内的现状建筑,结合其与江堤空间与功能关系整体谋划,有针对性提出迁建、改建或改造方法,处理好现状保留建筑与水岸空间营造的矛盾。 (11)经济估算 依据概念方案提出经济估算。经济估算应提供总体估算和分项估算,分项估算应包含江堤以及附属设施等主要功能设施。 (12)实施建议 明确分期建设时序,提出三江汇地区沿江岸线分段、分期建设时序。区域开发联动,整体统筹与周边国土空间布局,提出岸线改造建设与周边区域开发联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