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大家都在忙着装修房子,在装修的工程中如何在承重的梁和墙上开孔经常困惑我们.咨询kfs,物业,朋友,专业人士,得到的答复多种多样,有些确实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为此我总结如下,希望和大家一起学习.
注意这是个很大的长方型孔.
楼房结构安全重要性次序:
1、最重要的是地基和基础。如果地基和基础处理不好,上面的结构再强,楼房也要下沉、倾斜或倒塌;
2、其次是受力用的墙和柱,因为整栋楼的荷载是通过墙和柱传到基础的,如果墙和柱垮了,上面的梁和楼板再结实也没有用了,因为它们失去了支撑它们的墙和柱。墙和柱也是承受地震力的关键构件;
3、再次是梁。梁支承在墙和柱上,梁上托着楼板,如果梁垮了而支撑着梁的墙和柱还健在,楼房不会整个倒塌,但梁上的楼板因为失去了支撑要开裂或掉下来;
4、最次是楼板。如果楼板跨了,梁却不断,站在楼板上的人会掉下来,两家人合成了一家人,
有利于构筑和谐社会。
需要强调的是,一栋楼的每一个受力构件是协同作用的,尤其是在承受地震力的时候,最次级的楼板也会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大家在改造自己的房屋时,千万不要轻视每一个构件。
并不是梁上绝对不能开孔,尤其是在剪力墙较多较密的住宅楼的小跨度梁上科学地开少量小孔,对结构的破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开孔的位置要正确,不是哪里都可以开孔的,首先要避免的是在梁的边缘开孔,梁的边缘一般是放钢筋的地方,在这里开孔很容易把钢筋打断,对于挑梁和跨度较大的梁千万不要在梁的根部开孔,因为这里是梁承受剪力最大的地方,一旦因开孔造成这里的剪力承受能力不足,这根梁就不仅是开裂,还极有可能掉下来.梁上开孔的最理想位置是梁跨度的1/3处,孔的边缘距梁的边缘150毫米以上,在还有其它梁支承在这根梁上时,在接近支撑位置也不要开孔,因为这里是梁的应力集中部位.对于挑梁来说,开孔的位置是越远立支座越好.
几个试验:1、如果你家的桌子中间有水平方向的忖子,它就相当于楼房的梁,试试把这个忖子去掉,然后用力晃动,比较一下和没有去掉这个忖子之前哪个能经得起晃动。2、如果你家有多层搁板的书柜,把中间一段支撑搁板的侧板及木框锯掉,观察一下,被去掉侧板及木框的那一段中搁板的力是如何传到下面的侧板及木框上的。
不少人把梁打孔很严重,受力钢筋都断了,怎么不掉下来呢?梁上的板压下来不是挺重的吗?真是让人不明白。其实,象这种情况梁是不会掉下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房间的现浇楼板都有四个边支撑着,有的支撑部位是梁,有的支撑部位是墙,一个边的梁断了,另外3个边还有支撑而且是紧密拉接在一起,有三个边支撑的板是不会掉下来的。既然板掉不下来,挂在下的梁(本来应该是支撑板的梁)是和板拉接在一起的,这根断梁就被板给拉住了,只是受力的关系反过来了,本来应该是板上的力传给梁,梁的力再传给墙,却反过来让板来承受梁的重量。如果梁上的板是预制的,这根梁就会掉下来了。这根断梁虽然掉不下来,可是因为板是很薄的,它在没有梁或墙支撑的地方的变形比较大,何况又多出了本来不属于它承受的断梁的荷栽,所以这个部位是必然要开裂的。本来房子中的楼板就经常会出现开裂的想象,如果我们不破坏结构,这些裂缝很多情况下是施工不当造成的。可是,现在很多家的梁都断了,开发商可能就有脱词了,所有的责任都会落到业主改造这方面来。另外,如果梁断了虽然掉不下来,但它对剪力墙的水平支撑作用已经消失了。
打个比方: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拉高压电线铁塔为什么能竖得很高?构成铁塔的角钢并不很粗,但每一根角钢的距离是很小的,而且很多是水平向和斜向排列的,只用一根角钢是不可能竖几十米高的,能竖这么高完全是依靠所有构件共同作用,互相拉结,如果把其中的横向和斜向的角钢减少,这个铁塔就有危险了,甚至可能随时倒塌。建筑中的梁除了可以承受板的荷载,它的拉接作用和铁塔上的支撑构件是一样的。
另外再举个例子:大家试验一下,取两根相同的筷子,把其中的一根中间固定在某个较牢的地方,分别在两根筷子的上方用力向下压,比较一下,看哪一种情况先被压弯或压断。再把这两根筷子的两端都固定起来,分别在没有被固定的部位施加垂直于筷子的拉力,看看哪一种情况容易被拉弯。那个固定筷子的部位就相当于连在剪力墙上的梁。
从我所了解到的情况看,孔是他们的技术人员指定的,而且不假思索地胡乱定位置和大小,再加上有物业说话,说是这根梁没用了,那根梁没用了,象显得很专业似的。这些后果是他们两家共同造成的,虽说他们也是好心为了满足业主的美好意愿,但还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结构,盲目指挥而做成了坏事,坑害了业主啊。如果他们懂行的话就会坚决制止,说出道理来让业主信服,业主是不敢乱来的,你说是吗?这个责任你说应该归谁呢?
------------------------------------------------
房子虽然是自己的,可是安全确实大家的,不能认为自己的房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十分愚昧的. 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呵呵.希望这篇帖子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