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2|回复: 15

在家上小学与择名校风的探讨和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5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北京,一个中、小学校长能支配的资金是多少?从目前审结的案件看,超过1个亿。
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正让北京一些知名中小学成为利益的竞技场,尤以“小升初”激烈。因此衍生的利益链条,正逐渐包裹着原本纯洁的校园,一些身肩教书育人的校长们,也在利益的胁裹下,逐渐迷失。
校长,正成为一项高危职业。
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发布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应当引起重视》的调研报告,对发生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腐败敲响了警钟。从本报掌握的情况看,该领域的腐败多与招生相关。
西城区与海淀区同属北京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
“拼爹”游戏
孩子已经升入北京市十九中的陈静(化名)终于松了一口气,从儿子上小学三年级起,她就专职陪读。每天接送孩子上学,4点半放学后,又赶紧带着孩子往培训班赶。从下午6点到晚上9点,还有三节课外培训课等着。
为了便于给孩子辅导,培训班的课程陈静也要跟着完整地听下来,“回去的时候他不懂再教给他,尤其是奥数,不学根本不会。”
儿子户口所在的学区,可供选择的中学有6所:北京理工附中、八一中学、海淀实验、十九中、万寿寺中学、万泉河中学。原计划是将该小学参加电脑派位的学生分到万泉河中学,这是6所学校中师资力量最为薄弱的。
听到这一消息,陈静和家人开始行动起来,北京理工附中、八一中学不敢奢望。尤其前者,基本是“坑班”考试,也就是孩子必须在他们办的坑班“蹲坑”,才有机会被招录。
经过权衡后,陈静将目标定为十九中,经过多方打探、托关系,花费不菲的“中介费”后,得到的回答依然是,进不去。“蹲坑”是普通家长突破电脑派位的主要方式。“坑班”大多是公办重点中学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
在陈静和家人即将绝望时,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相对较弱的万寿寺、万泉河中学分别改为北京理工附中分校和八一中学分校。傍上名校后自然身价倍增,结果儿子所在小学参加电脑派位的学生,全被划到十九中。虽然对前期打点的数万投入很纠结,但对结果,她觉得还能接受,“要不还得再交好几万的赞助费”。
这次切身经历让陈静觉得,“小升初就是‘拼爹’,真正参加电脑派位的都是些平民百姓”。其孩子所在班上的46名学生,参加电脑派位的不到1/3。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普通学校承担了大部分派位学生,学校越好,参加派位的比例越小。一些名校如人大附中等根本不接受电脑派位生;海淀实验中学的17个班中,4个班为派位生,约占24%。据初步估算,目前北京市各城区通过电脑派位入学方式的比例大致为东城44%、海淀40%、西城33%,均不足半数。
操作路径
2011年,北京市小学毕业生人数为10.2万人,至少有超过5万名孩子要通过其他途径参与到“择校”竞争中,包括“占坑班”点招、推优、特长生、共建生、“条子生”等方式进入目标学校。这是“小升初”灰色利益贡献最大的群体。
“占坑班”总体花费不菲。据21世纪教育研究的估算,多数学生课外培训费用为每年3万-5万元,多的达6万-8万元。此外,还有交通费、在外就餐费,家长需要陪同接送等等。从小学三年级孩子进入坑班起,至六年级面临“小升初”,四年的实际花费可达10万元甚至更高。按2010年度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以一家三口人计算,每年孩子就读“占坑班”的费用约占家庭可支配收入近半。
巨额花销后,最终结果未必理想。以海淀区为例,2010年海淀区的七大名校对应的“坑班”有106个,按每班50人计,总人数达5000多人,点招人数共计560人,约10%。
推优和特长生是“小升初”中最“名正言顺”的择校渠道,也最具操作空间。两种方式同样投入不菲,艺术特长生,一节钢琴课、声乐科,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
上述方式都是累孩子累家长的方式。而真正的VIP通道,则是“共建”模式。共建一般是指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或利用公共资源给学校额外投入,或职工自负费用,以“共建”名义统一给学校。这也被认为是典型的“以权择校”。
此模式被认为是最能为学校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些优质中学共建单位可达十数个。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中,北京八中共建生占录取学生的比例达17%。作为国资委所属的大型国企,北京市外企服务总公司的共建学校,涵盖了东城、西城、海淀、朝阳的多所热门中学。
在这些方式之外,还存在一个“条子生”。“条子生”也被称为对教育公平损害最大的一个方式。目前一些重点中学这类生源占到当年招生人数的8%-10%左右。以致有名校不得不在每年开学前,设立“条子办”,专门处理此类事项。
在择校竞争最为激烈的东城、西城、海淀,电脑派位外的众多择校方式入学比例已达52%。
北京市早在1994年推行“小升初”基本就近入学政策时制定的目标,提出“择优生要从严控制比例,一般不可超过3%到5%为宜”。
无法约束的校长
“小升初”的择校热,已催生出稳固的、明确的利益格局,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北京市“小升初”内在机制和利益格局中,政府主管部门、重点学校、市场培训机构均参与其中:教育主管部门与重点学校结成利益联盟,重点学校又与培训机构结盟,三者利益共享。
如人大附中的“华罗庚数学学校”是最早举办的和最有影响的面向小学生的课外培训机构,后更名为“仁华学校”。
一些培训机构和面向小学生的学科竞赛背后,都有教育主管部门的身影。如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管的西城区老教协组织的培训班从三年级起办,跟西城各个小学有交流合作,并为实验中学、35中、北京八中、三帆中学4所中学培训班提供生源。
在众多择校方式中,对学校而言,最为稳定的是共建。原本为解决中央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京子女就学问题的政策,在激烈的择校竞争中,正逐渐异化为集体占坑“谁给钱,就招谁”。建立共建关系的范围也逐渐扩大,除部委、央企外,一些中小企业也参与进来。
对中学而言,无论以何种方式“择校”,最终都要收取“赞助费”,这成为整个“小升初”利益格局中,最直接的利益收入。
一些家长透露,学校在录取前一般会提前通知,让去交费,“他们都是直接告诉你,交多少,到哪儿交。不会拐弯抹角。”一般在交钱之前,会先给家长一张白纸,然后手抄一份准备好的“自愿捐资助学”申请书,大意是本人自愿捐资,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之类。其实,家长们对此心知肚明。
这些费用,一般先以自愿捐款的形式存到区教委指定的银行账户或教育基金会账户上,再按70%-80%的比例返还给学校。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报告,北京中小学因“择校费”每年产生的收入在15亿元左右,以最低70%的比例返还,初中阶段的学校可掌控的收入在10亿元以上。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王春林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收取共建费的现象。该院曾侦办的一个案例,涉案学校在将共建单位和学生数量报送区教委时,将收取的共建费用采取“高收低报”或者人员数量减少,将降低下来的部分予以截留;此外,将剩下来的名额扩大计划外招生,获取账外“共建费”。
有的学校干脆将共建费直接存放在共建单位,由校长指定专人负责,收入、支出上,只对校长一人负责,因此这笔费用,从学校账面上没有任何迹象。而在审计和调查时,共建单位多为部委、军队、央企,往往并不配合,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难度。以致这部分费用,被挥霍或装入领导个人腰包,其他人无法察觉。
王春林在其撰写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小学财务制度不健全,校长权力过于集中,一支笔现象突出,“小金库的钱款还是由学校里的财务担任库管,唯校长命令是从,上千万的非法钱财处理得相当随意,有的入账了,有的分了,有的吞了”。
目前,能够进入公众视线的涉案金额只是冰山一角,更为庞大的资金则游离于监控之外。王春林认为,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教委,虽然对共建费、共建单位、学生数量有相关规定,每年也有例行的财务检查,但是针对共建费及共建生数量的专门检查、审计却没有,导致招收共建生数量不清楚、所收共建费用金额多少不详细。共建等相关事项需要上报中心审批、备案的规定,很多流于形式,因没有相关的抽查、检查及相关责任的承担等细致、系统化的规定,而最终监督无力,形同虚设。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检察官柳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了对教育领域外部监管的虚弱。他介绍,目前对辖区内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查处多来自内部利益纷争而举报,海淀区检察院近几年受理的40多个中小学教职人员职务犯罪举报线索中,有80%来自内部职工。但他也表示,“不能总期待学校内讧”。
“小升初”蔓延
“小升初”择校热在蔓延。“幼升小”即从幼儿园或学龄前儿童升小学的择校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和复杂,“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开始凸显。类似“小升初”中以权择校、以钱择校、考试入学、乃至“共建”等多重入学方式在“幼升小”中被复制。
根据调查走访,目前北京市重点小学的“幼升小”全部都在举行选拔性测试。一份北京市重点小学择校费一览表显示,位于前10位的学校,择校费从25万到8万不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披露,中关村一小、二小和三小就近入学比例均不超过50%。实验二小、史家小学更是成为以招收择校生为主的“贵族学校”,就近入学比例不超过20%。
一些幼儿园的教学不但明显“小学化”,而且出现“奥数化”苗头。北京“幼升小”的一道考题是:将1到10按“1,3,7;2,4,6;5,9;10”分成4组,请问是按什么方式分的?答案是按汉语拼音的4声调来分。
小升初形成的巨大利益链开始向“幼升小”延伸,一些重点中学的附小开始成为家长追逐的目标。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报告披露,2010年,中关村一小一年级招生10个班,每班36人,其中8个班为择校生,按最低3万元的标准,仅此一项,约可带来800多万收入。
2008年爆出的中关村三小窝案,其时任校长王翠娟在庭审中,证实该校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绝大部分来自于“赞助费”收入。当时,这所学校开办仅6-7年时间。
在教育学者杨东平看来,北京市“小升初”政策逐渐从义务教育的立场上出现后退,而且发展出具有以权择校制度化、合法化的途径,以钱择校入学也是半合法化。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袁连生则认为,现在的择校造成学生三六九等,把社会成员从小学开始分层,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他认为义务教育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促进社会融合:不同阶层、不同背景孩子们一块形成共同的价值。“如果社会成员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分化,永远融合不了。”袁连生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多地出现不满公立学校转而在家上学案例(图)
从公办学校里出来,进孙瑞雪教育机构,然后又出来自己带孩子‘在家上学’。在我原来的生活圈子里,算是特行独立了。然而,这次研讨会才真正让我看到什么叫‘小巫见大巫’……”

广州六月小学堂创办者叶万红,在博客上如是述说自己参加“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后的感受。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这个研讨会,前不久在云南大理举办。

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不能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于是,有些家长用行动表达不满: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进入私人办的私塾、学堂。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存在大量在家上学的个案。教学阶段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其存在形式多种多样: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戚朋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一个区域的孩子共同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

“在家上学”项目启动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办的。

逃离北京,办中国的“夏山学校”

研讨会的承办方大理苍山学堂,建在云雾缭绕的苍山半山腰,面朝洱海,溪流茶园环绕,再往上走就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

学堂的创办者陈阵今年初“逃离北京”,他诗意地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追寻梦想的生活;为了远离都市,回归自然,有诗意的栖居;为了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绝望的体制,我们逃离北京,来到大理。”

因为自己有孩子,梦想的生活里就不能没有理想教育,于是,就有了苍山学堂。陈阵只打算收15个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这里完成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

他们具体而远大的理想是办一所中国的“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是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之一,作为因材施教的典范而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创办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要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著《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就是以夏山学校为榜样创作的。

“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最自然的环境,让他们在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下,在上大学之前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想做的。在自然的怀抱里,在苍山洱海之间,在树林和茶园之间,在野生和放养的动物之间,在熏陶和自我探索之间,在自由自律之间,快乐学习。”陈阵在向这一目标努力。在今年暑假的入学体验班里,每天到山上采蘑菇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陈阵到大理新结识的朋友吴刚,原来是四川西昌的一名公务员,后来辞职办起了IT公司。他的小孩早慧,上到四年级就不愿去学校读书,于是吴刚把公司停掉,带孩子客居大理。目前吴刚15岁的儿子自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思考问题已经相当有深度。吴刚认为在家上学是非常高效、放松的学习方式,儿子在家读书,经常四处游学结交朋友,孩子也有足够开阔的视野。

“现代孟母”做成小学堂

叶万红被自己的父亲称为“现代孟母”,为了给孩子寻找适合的幼儿园,这个师范专业毕业、曾经当过公办小学校长的母亲在广州搬过四五次家,在幼儿园附近租房住。今年,孩子要上小学了,却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在几位家长的鼓励下,她把家里的房子卖掉,租一套一层的房子办起了学堂。

“现在我想明白了,教育就应该像妈妈给孩子做的饭一样,是营养的、可口的、温馨的。”六月小学堂的教学内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但不是整体推进,而是每天给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每天上午是知识类课程,下午则是美术、音乐课,所有课程都不是讲授式的,而是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方式。

像叶万红这样,因为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学校,几个家长自助教学,或者干脆办成小学堂的教学形式,目前在各地都开始出现。以北京为例,城区北部的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是这类小学堂的集中地。

日日新学堂就是4个家庭为了4个孩子读书、在2006年互助办起来的小学堂。现在日日新学堂在沙河边上建起了一座法式校舍,幼儿园部有100个孩子,小学部有50个学生。

虽然已经发展成了学堂的形式,但家长自助的特点并没有改变。日日新学堂的家长经常参与学校的事务。

“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最低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程体系和效果其实超越了新课标。”校长王晓峰说。

“我们的学堂不是传统私塾,不是家庭学校,不是工业化结构的公办学校,而是一个要走出一条新路来的有个性的学校,将西方的理性精神和东方的感悟式教育结合在一起,实现一种‘真’的教育。”王晓峰认为,公办学校的大班教学、齐头并进、标准统一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家长的需要。
教育需求多样化催生“在家上学”

让众多在家上学或者互助上学的家长聚到大理的,归功于一位叫徐雪金的浙江人。他在义乌创办了“在家上学联盟”的网站,网站上不仅有各类教育信息,还有以城市为单位的分论坛。

徐雪金在论坛中这样自我介绍:“我,一妇男,带两个自己的孩子和外甥在家上学。大女儿7岁,不上小学;小儿子2.5岁,不上幼儿园;外甥3.4岁,不上幼儿园。”

“在家上学”研讨会最小的一位参与者是刚刚年满12岁的袁小逸。她一个人从义乌坐汽车到杭州,坐飞机到昆明,然后转乘大巴车坐了4个小时到达大理。

“我也到学校上过一两个学期,后来不愿去了,学得太慢。”袁小逸在父亲的指导下,不仅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还写了自传《私塾女孩袁小逸》。她还是一名小先生,从4岁起就教同龄小孩,如今在父亲创办的学堂和网上课堂教英语。

网络时代应重新审视家庭的教育功能

有意思的是,选择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中,男性占了大多数。

“这次前来聚会的‘在家上学’践行者,以爸爸居多,让我看到了男性力量的睿智、大气、承担与使命感!”叶万红感慨,她的老公也已辞职参与学堂建设。确实,在家上学公认的几位“领袖式”人物,都是父亲。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看来,父亲更多参与孩子教育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信号。在工业化社会以前,下一代的教育主要由家庭完成。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细化,学校教育一支独大,传统的家庭教育逐渐衰弱甚至被忽视。进入网络时代,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变化,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获取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于是,家庭教育的功能被重新正视。

王晓峰的观点是,工业社会之前,教育是进行全人教育,而到了工业社会,由于学校的兴起,教育就变成了技能教育,学校的功能也只是知识传承。

“目前,我国‘在家上学’的实践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呈现多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重视家长的直接参与,强调对儿童的爱和尊重,实施以每一个学生为本的个性化的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这一实践顺应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120万名美国儿童在家上学

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schooling”,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于20世纪50年代蓬勃发展。当时,社会上一些拥有较好经济实力和较高文化素质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认清了学校教育的程序化、机械化等弊端,同时出于宗教、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再将孩子送入学校,从而选择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他们自己带领孩子学习,更加关注孩子的个性、天赋和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学习重点。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美国大多数州,“在家上学”被认为是一件违法的事情,一直受到公共管理机构的“围剿”。很多家长为了实施在家上学方案,唯一的办法就是东躲西藏。经过多方努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各州陆续出台相关法律,确认在家上学的合法地位,并出台相应支撑体系。1993年秋季,“在家上学”最终在美国50个州实现合法化。“在家上学”的孩子虽然拿不到正规学校的文凭,但可以凭借全美大学入学考试SAT(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的成绩获得大多数高等学校的承认。

在美国,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家上学儿童比例增长很快。1985年,仅有5万名在家上学儿童;到1992年,则有30万名在家上学儿童;1999年,美国教育部估计数量已经达到85万人。美国驻华使馆中文资料显示,2004年有多达120万名美国儿童在家里接受教育,在家上学已经成为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教育形式。

王玉国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博士生,他的研究发现,美国之所以出现越来越多在家上学的学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效果明显。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范围内的标准化学术成就测试中,在家庭学校读书的学生成绩胜过公办学校的学生,并且各学科的分数差异都在30~37个百分点。

现今“在家上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实践已经作为一种教育自由选择运动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英国、泰国以及我国台湾及香港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我们翰墨也需要一所在家上学的学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如果可以,我们应该可以组织起来的,有这么多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原因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4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复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5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的“教育券”

茅于轼 2011-09-09

核心提示:教育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印度也是政府拿钱办义务教育,但也有普遍问题。主要是官办学校校长缺乏自主性。人员委派、经费审计、教材购买、基建计划等,大一点的事都要上面管理机构决定,效率低下浪费巨大。有的地方还有贪污腐化。比如政府请的老师自己不教课,花一半工资另请一名不合格的人滥竽充数,自己留下一半工资,其中分一部分给政府的教育督办,帮助他掩盖这种不法行为。政府钱没少花,但村民享受的教育质量很差。

印度有个非政府组织,称为“公民社会中心”,想出了一个改革方案。该方案巧妙之处是把政府教育拨款印制成“教育券”,直接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挑选自己认可的学校上学,并把教育券当学费交给校方。学校以收取的教育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现。学生可上公立学校,也可上私立学校。教育券可在公立学校里用,也可在私立学校里用。公立私立一视同仁。学校之间有了竞争,教育质量就得到改善,一定量的钱发挥出最大效用。

印度这项改革还没完全付诸实行,但正在声势浩大地宣传推广。“公民社会中心”已通过社会募捐筹集到一笔资金,印制成教育券,发给贫困家庭学生。申请教育券的有12万人,由公民社会中心分发的教育券只有四百多张,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这么多人申请,说明非常受大家欢迎,这是对政府的一种压力,要求改变现在的拨款方式。如果政府接受这样的观念,把教育经费用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全体学生,经费使用效率可成倍提高,教育事业将完全改观。

但这样做不容易,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是放松对民办学校管制。在菲律宾,办学校不需要政府批准,在印度还不行。还要允许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的成立(印度不允许以教育谋利)。在这方面中国比印度走得更快些。2002年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已允许民办学校赚钱。近年来我国农村民办学校欣欣向荣,发展十分兴旺。过去大家以为只有城市高收入家庭才会有对民办学校的需求,农村收入低,不会有民办学校出现。其实不然,甚至比较贫困的地区也有民办学校兴建。城市里为打工子女办的民办学校更是需求旺盛。

如果通过教育券使公办民办公平竞争,肯定会有一批公办学校被民办学校取代,造成公办学校关闭,教师会失业。因为就学儿童总数不变。多一所民办学校,就会少一所公办学校。从宏观着眼,应该让民办学校通过竞争吸收高质量的老师,包括公办学校里的。公办学校办不好往往不是老师不行,而是校长缺乏自主权或管理混乱,人不能尽其才。

在印度,有关部门曾研究和比较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结果明显说明在同样办学条件下民办学校的优越性。但按目前资金条件而言,民办学校竞争不过公办学校,因为他们没有政府拨款支持。如果教育券方案能通过,两种学校都能从竞争中得益。最后得到好处的是学生(可能也包括民办学校的老师,工资能有所增加)。公民社会中心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个方案得到印度国家计划部门赞成,但教育部门明显反对。因为如果发放教育券,教育主管把拨款权力交给了学生,决定学校命运的变成了学生,而不是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

我国浙江省也试办了政府拨款的教育券,成绩良好。印度的改革更为我们试办教育券增加了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5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在中国 home schooling是违法的,有义务教育法。
家庭教育缺乏孩子的社会认同感和集体感,这个是没法弥补的。
当然,如果觉得外面社会太黑、太乱,怕自己孩子受不了的除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儿子课外英语培训老师的女儿就是宅在家里自学的,钱江晚报刚参访过她:http://zjdaily.zjol.com.cn/qjwb/ ... _1144470.htm?di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了些关于苍山学堂的资料。是什么导致我对此感兴趣?确实是现在的教育使我非常失望。大儿子今年读五年级了,说来也是重点小学的学生。但是语文是他最怕的功课,已经导致了他丧失对语言文字美感的体察,所以虽然他看了大量的书籍,但是对于写作文就一个字“怕”。大量重复的训练和只追求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已经丧失了孩子对知识的深度探求,只要求跟老师的答案一致,包括写段落的中心思想,不需要你思考,只要抄写和背诵。可悲啊!作文的批改也很令人惊诧,比如写《学校的图书馆》,我认为描写的害基本到位,对于场景的描写还是详细准确的,其中有些孩子对图书管理员的羡慕,因为羡慕其可多借一本书的特权。老师批改:“为什么不联系下自己喜爱读书的情感来写?并且可以写下如何读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我读完真是无语了,为什么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思路来写呢?只要做到文章通顺,讲述清晰就是一篇合格的文章。为什么还要求重写呢?所以这样的语文学习只会扼杀孩子对语文的热情,不容置疑。我也很憧憬在家教孩子的模式,有志同道合的家长可以一起来讨论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漫一人 于 2011-10-25 14:33 编辑
浪漫人家 发表于 2011-10-25 13:50
我大儿子课外英语培训老师的女儿就是宅在家里自学的,钱江晚报刚参访过她:http://zjdaily.zjol.com.cn/qjw ...


温室里的花朵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看看好看,比野生的好看多了,以后怎样走向社会呢,总不能一辈子待在家里吧。在小学里和同龄人一起玩,欺负别人或被别人欺负,都是人生的财富,和同龄人的交流、相互攀比、相互玩耍也是财富,学校教育再有缺点,总是相对野生的,比待在温室里好得多。即使不从野生来考虑,家里自己教学也是特别针对培养某些小众人才,艺术文艺之类的,对培养技术型人才绝对不可行,技术很多本来就是鼓噪的,需要从小一步一步来的。我想大部分家里的孩子以后肯定不是从事的是小众的行业(这个风险太大了,弄不好就一无所成),还是要按照学校里的一步一步来教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liqi7261994 发表于 2011-10-4 16:20
曾经想过,如果去留下的话,下午就不去上学了,回家,我来教。可是刚刚幼儿园我就教不了了,孩子根本不喜欢 ...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小学。郑渊洁的儿子就讨厌学校、弃学回家自学成才;而他的女儿就特喜欢学校的氛围、一直在学校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afantea 发表于 2011-10-1 23:11
看来我们翰墨也需要一所在家上学的学堂。

是的,我感觉就是家庭式的学堂——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商量后请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师招一些可塑之才。我已经对中国官办学校完全丧失了兴趣、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包阳台 发表于 2011-10-15 09:52
呵呵,在中国 home schooling是违法的,有义务教育法。
家庭教育缺乏孩子的社会认同感和集体感,这个是没法 ...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在家上小学。郑渊洁的儿子就讨厌学校、弃学回家自学成才;而他的女儿就特喜欢学校的氛围、一直在学校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人家 发表于 2011-10-25 14:03
我也看了些关于苍山学堂的资料。是什么导致我对此感兴趣?确实是现在的教育使我非常失望。大儿子今年读五年 ...

同意你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一人 发表于 2011-10-25 14:24
温室里的花朵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看看好看,比野生的好看多了,以后怎样走向社会呢,总不能一辈子待 ...

我更同意温室的花是父母亲培养出来的结果,不是在家学的结果,呵呵,不要混淆逻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漫一人 于 2011-10-31 08:25 编辑

讨论这个问题,就如讨论高考制度一样,高考有这个那个问题,但谁能提供更好的选拔制度呢?小学教学虽然有这个那个问题,家里教会教微积分的老师去教自己的小孩20之内加减法肯定比不过小学数学老师的。大家都是太高看自己了,觉得小学的东西容易,好像大家自己都会教,没那么容易的,绝对比教微积分难,退一万步,即使你能教好数学,你就能教好语文?教好英语?即使你真都会教,你还有没有足够的耐心的问题,有没有足够时间的问题。(严重记得孩子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好几次2+3=6,2+4=7,自己的拳头就差点出去了,家长认为好简单的问题,对他们都很难的,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到过,只有有经验的小学老师,才理解他们的水平和如何教他们是合适的,这个就是他们的专业,这点大学老师还真做不到)。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的孩子(虽然大家都望子成龙,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只是普通孩子,不能套用天才孩子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各行各业都有专业性的,没那么容易的。总之,经常是找问题容易,解决问题难。存在这个问题那个问题的制度有时候常常是现阶段最好的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2-25 21:20 , Processed in 0.0624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