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楼] xlf22222: 未科三兄弟已经3万
[故事] wxfgwwgz: 一个断供者的自述
[评楼] 中国蓝2017: 武林长寿桥老破小几乎没跌
[讨论] 独立楼市评论员: 谁是中国第五个一线城市

[求证] pg2m05: 低碳社区,减配?

[讨论] wcq1992:契税问题
查看: 2375|回复: 14

由《道德经》看城市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9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城市品牌网站的专访,题目太大了,就随便回答了几句,随便交流交流。

城市与道德经的对立关系
  城市是文明的产物,从本质上说是反道德经,因为文明的本质就是反道德经。但文明建立之后,既然不能推倒重来,就会在方法论上和道德经发生关系。所以,我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无可调和的,除非把城市推倒,在全国遍地建立“鸡犬之声相闻”的村落;但方法论上是可以统一的。从方法论的角度,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可不可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比如,今年争得比较多的街头流动摊贩的事情。小摊小贩真的妨碍市容市貌了吗?小摊小贩难道不就是市容市貌本身吗?没有小摊小贩,城市就只有“城”,没有“市”了,也就不成其为“城市”了。小摊小贩来到城市谋生,是自然而然的,是生活本身的要求,也是城市本身无声召唤的结果。那么,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可不可以也自然而然地对待他们呢?一律把他们收编进大型商场和市场,或者一律把他们赶出城市,执行者和被执行者,双方都勉为其难,极不自然,太不“道德经”了。在我们古代,宋朝以前的城市,就是“城”和“市”的机械组合,在城内,除“市”以外,其它街道没有开放的商店和流动的摊贩,这一局面到宋朝为之改观,整个中国的城市,从那以后才开始生机四溢。我刚刚在写一本《回到古镇》的书,写到南宋时的杭州,正好想象到这个场景:大街上各类摊贩流动在游手好闲的人群中间,不时地进行金钱与货物的交流,并在讨价还价中穿插一些偶尔的磨擦,人间气息浓得让老子极不舒服,感慨一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就骑牛而去。

城市发展的弊端
  既然我们是在说老子《道德经》,那么我的结论就是:只要你认为有弊端,那就有弊端,但你如果认为没有弊端,那就是没有弊端。因为世界已经不完美了,世界从那维恍维惚的大道中生成以后,就不完美了。既然本来就是不完美的,那还用得着说什么弊端不弊端呢?道是什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不符合道的,本身就是弊端,所以也就没有弊端可谈。
  但是这么说有一走了之、回避责任之嫌,所以,我们退回来。也就是说,从最终的那个“道”退一步,从最终的那个“自然”退一步,我们来讲人道和人化的自然。以“人化自然”为尺度,那么,我们可以来讲弊端了。
  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南方省会城市,曾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园林城市,在南宋时达到鼎盛。我在这个城市做了很多年的房地产策划。后来我在《地产泡泡》里写过这个城市的现状,结果引来较多的争论。这段话写到:“这个城市的建筑不是这个样子的。我多么想说:城市是因为人的自然需要而从自然中长出来,城市的建筑也应该是基于人的自然需要而从自然中长出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个星球上自然地长出了这个城市,自然地产生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但是,现在的建筑,却是不合自然地生搬硬套。这个城市的建筑,就要遵从这个城市的自然与文化。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是水乡环绕、植物葱郁;它所处的江南,其文化六千余年前开始逐步产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两次北方人口的大举南迁之后,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融合,终于产生吴越文化,这也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结果,江南水乡自然环境造就了亭台楼阁式建筑,吴越文化中的礼制造就了合院式结构。这两者在融合之后,经由天人合一的观念,形成随意、散漫而又和谐的建筑形态。也就是说,如果要我说这个城市的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那就是亭台楼阁、合院结构和随意散漫的园区布局,以及自然地隐于其中的经过现代性改造的生活设施。而这个被称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园区的玫瑰花园是吗?哪一个楼盘是呢?哪一幢建筑是呢?哪一个社区是呢?什么都不是。坦率地说,触目所及,这个城市所有的建筑都是舶来品和二手货,没有一栋楼、一间房是属于它自己的。连它的城市象征——天堂湖,除了湖水,湖的周边和湖底也全套上了舶来品和二手货,甚至,湖水也是。”
  许多读者认为这种说法太偏激了。但我觉得,从道德经的角度,它还是太温和了。这已经是非常妥协的说法,已经是站在非自然的、文化的角度在谈城市了。如果是站在老子的角度,那么,压根儿就不该有这样的城市,但我没有老子的智慧,没有老子的境界,也没有老子的坚决态度,因此,我承认城市这个非自然之物的存在合理性,我是在承认城市合理性的基础上谈城市的。也就是说,我由道德经往后退,我不说自然,因为我知道我们已经是在文化之中,所以,只能是谈文化,或者说,我谈“人化自然”。但我还依然是老子的追随者,所以,我努力从文化里面找自然。但找得很辛苦,找得摸不着方向。
  所以,在这里,我并没有反对“发展”,我只是老子的追随者,我没有资格做他的门徒。在所谓的发展与保留的问题上,我们的主流社会已经选择了发展,并且这发展观是进化论的、西式的、现代化的。在方法论上,主流的西化观点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现在许多城市没有做到这八字真言,过于毁坏传统文脉,因此常常遭到批评。批评者的出发点当然都是在主流观念之下的,即以当前正统的发展观为前提的。我的批评也一样,我无法超凡脱俗。但我依然有我的准则,那就是:就算我们不谈道法自然,那也应该谈谈道法人化自然。也就是说,在目前既成的非自然的事实下,尽力而为地去符合自然法则。
  因此,面对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城市,我就在想,我们支持“发展”,但我们如何理解“发展”?难道在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之外,真的没有第二条道路吗?其实从某种角度说,西方的现代化也有两条路,一是美国的,二是欧洲的。这两种走法就很不相同。
  落实到我所提及的这个城市。大家已经看出这个城市,其实就是杭州。那么,落实到杭州的城市化,难道,杭州真的还在杭州吗?杭州真的没有失去杭州吗?谁说杭州应该是这样而不应该是那样?谁说城市只能是这个样子不能有别的样子?我想指出的是,大陆的城市化全是纽约化和香港化的。其实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这个样子的。有纽约的城市化,也有巴黎的城市化;有香港的高楼林立,也有日内瓦的青山绿水。从某种角度说,纽约和香港是平地建造起来的,而大多数欧洲的城市则总是旧中出新。中国大陆的城市,应该更像后者,从旧的城市中不断地长出新芽新枝,新旧并存。虽然某些城市也有保留旧城、另辟新城这种做法的,但却极少,因为这样做起来耗费大、难度大。杭州就是这样,从旧城中间造新城,慢慢地再往四周扩张。但我仍然固执地认定,杭州应该和其它城市区别开来,因为杭州有西湖。像杭州这样拥有独一无二西湖的城市,不应该是旧中出新的这个方法,而应该一开始就辟出新城,而把西湖边的旧城原样保留。基于生态、气候等因素的考虑,西湖当然是要改造,但改造不是建设。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朋友说得非常中肯而现实。当时,在有关的争论中,一个网友写到:“杭州作为一座仍在膨胀的大城市(有其必然性)必然要不断接纳新的东西,包括建筑,若再建那种容纳不了多少人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庭院式建筑,怕是老百姓更要跳起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除非政府的强制性干预,这些房子必然全部被富人占有,那时才真的完全是富人的天堂了)。西湖自然要保护,如果在西湖边建起高楼大厦,那西湖就变成了一个小水塘,所以,西湖边的建筑要限高。但就像洪水泛滥要靠疏浚,人口的膨胀也必然需要城市的扩容,因此,要建钱江新城。也只有在钱江新城的位置,可以将两块平原(老城和新城,新城的选址是因为滨江那没什么重工业,大部分的地方就像一张白纸,画点什么比较容易)很好地接合起来,而且这个位置本来就是杭州作为杭州湾的咽喉发展起来的基点,从地势上讲,也必然仍是未来发展的要害、是对整个大杭州辐射力最强的部位。在这个基础上做的建筑,一方面要跟开阔(开不开阔,大家只要对比一下黄浦江就能看出)的江面相适应,但更主要的是要跟城市人口的转移和扩张相适应。”
  所以,折衷地说,我希望的杭州是两个杭州,一个是西湖的杭州,一个是钱塘江的杭州,而不是一个杭州,不管是以西湖为中心,还是以钱塘江为中心。这虽然与我所谓的“城市自然生长说”有所背离,但恐怕是最现实的想法了。
但是,再退一步说,目前的杭州走到现在,也是顺势而为的结果。一个网友说到:“杭州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城市,这几年城市人口从两百万变成四百万,又变成六百万,还在不断扩张发展,商业区、西湖边早已人满为患。如果不把萧山、余杭并入,也没什么地可再造城,所以才会有向海宁租地建下沙开发区配套工程的事情发生。现在通过建区域商业中心来分散人流是一条途径,但传统的商业中心地位还是不可动摇,商人逐利、逐人气,并不是有了道路、房子就肯搬,否则苏州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无论怎么造城,商业中心就是集中在老城区。从另一方面讲,西湖的特色在于杭州城自古傍湖而建,湖光、山色、城景交相辉映,才是西湖与众不同的美,如此繁杂的地方,如果还是泥岸,一下雨,泥泞不堪,对老百姓未必是好事,所以就算是西湖这样一处自然胜景,也的确需要一些现代化的改造。”
  事情就是这样,你只能顺势而为,这也符合道德经。不然,还能怎么样呢?真正的道的境界,只能是一个方向,是我们永远朝它前进而又永远到达不了的永恒的地平线。   

 

城市规划
  如果要结合《道德经来》讲城市规划,在本质上城市最好不要规划。规划是主动性的,是强势性的,也是强迫性的,是由内及外的,由已及物的,这都是道德经反面的东西。所以,最好不要规划,一切顺其自然。
  但话又说回来了,只要有人在,就会有规划。因为人就是规划的动物。树木从来不规划,老虎也不规划,猴子也不规划,但人会规划。人要规划,拦都拦不住。人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回到无知无欲的状态,回到动物和植物的状态,也就是回到什么都不规划、什么都不策划的状态。但那是最高目标,太遥远了,也不太可能。那么在现在的情况下,就只能就事论事。规划已经不自然了,那怎么办呢?那就在规划里面找自然,尽量地少违背大道,努力地去符合大道。结合现实,就是:那么多城市在搞城市规划,做规划之前,有没有先想想:这是为了规划而规划,为了经济指标而规划,为了会议指令而规划,为了舆论褒贬而规划,还是这个城市的确需要规划?也就是得先想想:这规划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还是从脑袋里跑出来的?是老百姓要求的,还是书本里看来的或向同行模仿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水新的网友很多,给新网友介绍一下楼主,楼主就是长篇小说《地产泡泡》的作者宋押司

长篇小说《地产泡泡》,叙述“我”为争取一个1800亩的别墅项目和几个公寓项目的策划工作,展开一系列权钱交易、美色交易,并让阴谋暴力和传媒欺诈卷入其中。在这过程中,“我”经受着内心的痛苦,不得不把没有希望的道路走到底,并努力把生活的黑暗看作是光明本身。 《地产泡泡》以当今社会风起云涌的房地产行业为背景,以房地产策划公司经理“我”的经历为线索,叙述一群地产商人圈地挣钱的过程和混乱迷茫的生活,真实生动地表现出当下一代年轻人的经历与感受,在互联网上首贴后,得到强烈共鸣,各大网站争相转载,被称为“当代小说的真正经典”。

由《道德经》看城市发展

由《道德经》看城市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宋押司

一楼讲的古镇的书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啊,先在这里贴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押司所提到的《回到古镇》的书,即将出版,等押司下次上线时会首发到口水以飨网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现在的建筑,却是不合自然地生搬硬套。

-------------以上引用楼主的话

-----------------------

深有同感!!!看看杭州有些建筑,什么苏黎士小镇,什么奥兰多小镇,还有以前的春天花园,叫什么来着。。。很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飞行,那本<地产泡泡>有网络版吗,给我个链接吧,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2211魅力在2007-7-19 11:49:00的发言:
飞行,那本<地产泡泡>有网络版吗,给我个链接吧,谢谢

http://culture.163.com/editor/book/050315/050315_11312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欣赏杭州的规划.

先城西,再三墩,然后桥西,在三墩和桥西的共同带动下开发勾庄.这就是政府的意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9 15:57: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折衷地说,我希望的杭州是两个杭州,一个是西湖的杭州,一个是钱塘江的杭州,而不是一个杭州,不管是以西湖为中心,还是以钱塘江为中心。这虽然与我所谓的“城市自然生长说”有所背离,但恐怕是最现实的想法了。

------

这种格局正在渐渐形成,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宋文章立意不错啊,有空聚一下,最近我也在研究道家呢,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老队长也在研究道家,这不好啊。你得研究儒家,不,研究法家,才行。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牵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了2个小时把《地产泡泡》看完了
心理描写很真实,感觉现在的社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道德观等约束,真的是一片混乱,世上本没有真正纯洁的人,做人但求无愧于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入选“住在杭州论坛强贴风云榜”,并对此贴的发表者进行了论坛虚拟金钱50元的奖励

第7期住在杭州论坛强贴风云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麦田”CBD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西门市集
良渚文化走廊
欢肆效果图
墨尔本高楼
勾庄
临平体育馆
奥体世纪城
江南科技城
馥香园航拍
金沙湖航拍
城北万象城
科创趣城
杭州西站
运河
和平里
杭州南站
浙金地块
武林新核心3
武林新核心2
武林新核心1
浦东御桥湾
绿城潮听明月
未科湿地开发
金色钱塘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6-5 22:09 , Processed in 0.05101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