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9|回复: 2

“地产十五年”之陈洁行和杭州老房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没有采访陈老之前,就经常在电视上的各种节目中见到他,也在报纸上拜读过他的文章。而他主持的《名街·名巷·老地方》,更是吸引人们锁定频道,听他讲钱学森旧居方谷园、陆游诗句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孩儿巷、吴宅的所在地岳官巷等一个个老房子、老街道背后的故事。这位执着于保护老建筑、着力于研究城市科学、研究城市发展的老人,为我们梳理了杭州人居的变迁。
陈洁行简介

    1934年9月生,浙江杭州人,现71岁。高级经济师,教授,科普作家。
1995年2月以前,曾在杭州市建委的城建处、调研室、科教处工作;1995年2月以后,专职任浙江省(兼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受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政协城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特邀委员等。
陈老长期从事建筑科学、城市科学、旅游经济和文学艺术研究,特别是对老建筑、老房子方面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著作颇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和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作品)200多篇。担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执行编委兼撰稿人(杭州篇);电视台《杭州》、《说西湖》、《名街·名巷·老地方》(杭州电视台)撰稿人(兼主持);专著有:《天堂之旅》、《天堂旧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钱塘旧梦》、《都邑情怀———杭州研究文集》等。
一提到老房子,陈老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据他回忆,1950年前,杭州的民居没有多大的变化。因为地处江南水乡、文化之邦,虽有殷实人家,但住房也不像北方的深宅大院。“建房大多是2200多年城市文明积淀下来五木落地的形式:木柱、木梁、木架搭起来的,一般以泥墙(考究一点的用砖墙)和木板墙(俗称板儿房)为主,粉墙黛瓦、有墙门、有坊巷……从吴山鸟瞰,就像一盘黑白分明的‘木耳炖豆腐’。”但是这类泥木结构的房子也有其致命的缺点:房子不能长期保存,住了十几年、几十年就成了危房;旧时杭城的火灾多,这类房屋容易着火。由此,上世纪50年代后,杭州人居开始发生从形式到质量的根本变化……
杭州人居变迁
■50年代:简陋的平房
50年代以后,人民政府为解决工人和广大市民的住房困难,进行了杭城史无前例的民居新建和改建工程。住房建筑面积成倍增长。1950年,由杭州市总工会组建,分布在秋涛路馒头山、刀茅巷、娑婆桥、拱宸桥、武林新村等地的第一批工人住宅一千套,首先解决了住在茅棚泥墙等恶劣条件下的工人先进分子。新建的这类房屋采用苏式大桁条屋面,改用砖墙、平瓦或小瓦,起初都是平房,以后有些改为二层加外走廊。1953年至1958年又新建了一批工人住宅,分配给劳动模范和困难户。“这些房屋比之老祖宗传下来的贫民住房,当然是明显地改善了,但以今天的要求来看是太简陋了。”
■60年代:3-4层砖混房
进入60年代以后,住房的层数提高到3层或4层,结构多为砖混,屋面多数还是坡顶,盖平瓦。但那时强调节约用料,以竹代钢,有的砖拱屋面,有的甚至采用1/4砖墙,造成部分房屋质量低劣,甚至有发生倒塌事故的。这个时期建造的房屋,有代表性的如延安新村的12幢4层砖混结构住宅,为一梯十户,公用厨房、厕所;五一新村、建新新村、红石板新村等处3-4层的住房,平面布局均为内廊式,一梯五至十户,局部住房已有阳台,但厨房、卫生间大多是公用的。
■70年代:“方盒子”见缝插针
70年代前期,新建的居民住房基本与60年代差不多,功能上改进为厨房独用,但卫生间仍是公用的,居室内无厅,标准仍然很低。至70年代后期,开始建造单元式成套住房,每户有独用厨房、厕所、阳台,居住条件有很大的改善。房屋的形式也都是多层(5-6层),平顶屋,屋顶设水箱。大量的“方盒子”住房,从那时开始代替坡屋顶。但这个时期的建房多数为“插花”或“见缝插针”,布局上较凌乱。
■80年代:开始讲究方便舒适
从80年代开始,杭州的民居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统建方案。方法上采用了旧城改造和开发新的住宅小区并进,每年建成上百万平方米的新住宅。房屋的形式虽多是“方盒子”,但居住的功能已从过去的“分得开、住得下”,到追求“方便、舒适”,成套住房基本上做到水电到户,厨房、厕所、阳台独用,起居室与卧室分开。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路,如小康住宅、灵活隔断、复式住宅、底层架空(作自行车库)等等。居住的功能已非昔日可比,在形式上也开始打破“方盒子”的一统天下。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民居如:大关居住区、大关安居工程、潮鸣小区等。
■90年代:追求经济适用型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以及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追求已从过去求“量”转为求“质”,尤其是对环境的追求,在住房建设上已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不仅从形式上强调美观、多样性,在居住功能上满足现代化生活的需求,尤其注重环境、注重配套,适应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出现了住宅建设前所未有的进步。可以见到有代表性的住宅如经济适用型的:三塘苑安居工程、景芳五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归难寻旧时巢
按理说,人居环境有了这么大的改善陈老先生应该高兴才对,但是从他的言语中仍透出了深深的惋惜:随着旧城改造的迅猛发展,一个个大红“拆”字随处可见。然而这个“拆”字令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愁的是在一些书法并不高明的“拆”字下,抹掉了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留的东西,不知“拆”出了多少“遗憾”!他掰着手指头给我们讲述被拆的经典老房子,目中甚至透出丝丝的湿意。“丰子恺旧居可以说是杭州传统民居的典型风格:粉墙黛瓦,蔷薇花儿爬上墙、探进楼窗,掩映着小小的墙门,可望见二楼红色木玻璃窗半掩半开,有点“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意。可是这样的旧式小楼却被拆了。”“在浣纱路与开元路的拐角上,现在‘开元大酒店’原址上,原有一幢颇具近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小洋楼,墙内有一片小花园,建筑的造型和细部结构、用材都是十分讲究的,如果在小区改造时留着这幢建筑和绿地,就留下了杭州近代建筑的精品。可惜,在‘剃光头’(成片改造)中也被拆去了。”
清泰路水洋桥边两幢颇能代表上世纪30、40年代时的商业建筑,那里在解放前曾是卖银子的银楼,一般情况下,杭州市民是不会让它拆的,但是这么有风格的楼房还是被炸掉了。“事后我曾问当时负责拆迁的有关人员,怎么一声不吭地就把房子拆掉了,那位负责人的回答让我又好气又好笑:‘要是被你知道,房子哪还能拆,那里的旧城改造还怎么改!’”陈老无奈地说。
自从旧城全面改造以后,深巷变成小区,小河形成了小溪(池塘却被填平了),参差错落的“粉墙黛瓦”成了排列成行的“方盒子”。在这个“解决住房难”的过程中,拆迁“势不可挡”,人们已无暇顾及保留传统风貌或创造城市应有的特色。“一个城市,要不断地建设和改造,这是永恒的主题,但保护自然和历史遗存,也是永远必须坚持的原则。每一个城市都有其传统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其格局、文物古迹、古建筑和园林艺术,是历史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的宝贵财富,这些都是城市的精华。”陈老说,杭州是吴越和南宋的国都,虽然自元朝以后破坏较多,但文物古迹还是相当多的。一些古建筑、名人故居、古树名木分布在市区的坊巷中,其周围的环境应该保护,造成与之相适应的氛围。又如近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环节。如果在改造旧城时不加保护和一概推倒,在破坏原有城市空间结构的同时也破坏了城市的传统文化。“而现在,如果我们回头再想去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房子,就如同‘燕归’难觅旧时之巢了!”
推土机下救出“清河坊”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大片大片的旧城被改造,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住进“方盒子”的人,在解决拥挤后不久,随着文化品位的提高,对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的认识也产生了新的飞跃。对失去传统美的惋惜和追求必要空间和环境艺术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唤着在住宅变迁中抢救残存的精品,重塑“天堂”特色。陈老给我们打了个比方:“我们将社会缩小到一个家,他家里面有老人传下来的老古董,但是为了温饱,他把它卖掉了。最后生活好了,古董也值钱了,他说那个时候要是不卖就对了,但是不卖的话就得不到温饱。我们的城市发展也是这样。”
“我们对第一个老建筑的抢救工作是从清河坊开始的,”讲到这里老教授非常激动,“当时的清河坊就是我从推土机下救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清河坊要拓宽成30米,旁边的房子都得拆掉。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个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从南宋时即为京城最繁华的地方,瓦子、酒肆、歌馆多集于此,有‘五花儿中心’之美称。无论是从历史积淀的文化影响和声誉,或是从现有的遗存来审视,都是杭州呈现历史文化和创造现代文明的最精华地段。“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见证怎么可以说拆就拆呢?我和电视台赶紧去把当时老房子的样貌拍下来,否则以后这个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中最著名的街坊就没有了。幸好,一个报社记者为此还写了封信给当时的仇保兴市长,市长立即下批示要了解这个情况,让我陪调查小组去看。我从早上开始沿着清河坊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给他们讲历史、讲建筑,讲到回春堂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那时候已经有工人在屋顶上面拆瓦片,紧急关头,建委总工再打电话到清河坊的改造指挥部要他们立即停下来,调查小组立即向市政府汇报,到了第二天,市政府就决定要保护清河坊,回春堂的原貌才得以保存至今。”
从清河坊开始,古建筑的保护工程真正启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9-1-19 2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1-21 20:07 , Processed in 0.2344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