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正式瓜佬儿 于 2013-11-8 16:16 编辑
近日,江苏一名8岁儿童患肺癌的消息引发了很多人关注,原因之一是这个孩子长期居住在街边,患病可能跟公路扬尘和汽车尾气有关。 昨天的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剑桥-麻省三校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表示,他的研究正好可以印证上述说法。 吴建平研究的是《城市街区尺度的交通污染特性》。他说,首先需要对机动车尾气和PM2.5进行区别。PM2.5来源中,机动车尾气占了25%左右,并不是大头,但研究发现,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等东西融合在一起以后,会加剧PM2.5形成。 吴建平研究的是机动车尾气在街道上刚刚排放时的状态。他运用一辆移动监测车,通过对街道上的建筑形态、气象条件、机动车尾气数据等进行采集分析,绘制基于街区的机动车污染图。 “通过历史数据和采集数据的综合建模,未来就可以预测出哪些街区是需要心脑血管患者避让的街区,哪些是需要哮喘、支气管患者避让的街区。” 吴建平表示,街边机动车尾气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而且研究发现,街区的污染物随着街道宽度衰减也非常明显,“人在街边吸收的尾气比距离稍远时多很多。距离街道中心越远,污染物衰减越快。” 不过吴建平并没有说具体的数值:“这个公布要非常谨慎,否则可能要影响房价了。” 目前,吴建平正在做一个研究,研究住在街边和距离稍远的人的支气管发病概率的情况。 那么,居住不同楼高的人,他们呼吸的空气的质量是不是也不一样? 吴建平说,实际上,如果有风的话,会产生回旋。“但是污染物是有质量的,会产生沉积,所以底下几层情况会比较严重。 南开大学教授、英国可持续发展中心高级环境顾问毛洪钧研究的是机动车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他在演讲中表示,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和电厂烟囱完全不一样。 “我们是在呼吸带,没有扩散的话基本上(尾气)排多少人就吸入多少。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空气净化器,吸进来(尾气)呼出比较干净的二氧化碳。”毛洪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