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记者 刘乐平)“华交会”上,记者在与许多浙江外贸企业交流时,深切地体会到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蓄势待发:他们对企业脱胎换骨、转型升级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他们对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清晰;他们对自身与国际一流制造企业之间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清醒。 这次“华交会”之旅,记者与一块毛巾不期而遇,听到了许多关于它的“身世”故事。或许,这块毛巾里就隐藏着“中国制造”与世界一流制造之间的差距。 看到差距,也就是看到希望。 一块毛巾卖百元 一颗硕大饱满的水珠滴入一条折叠好的白毛巾上,瞬间就“躲藏”得无隐无踪。“华交会”一家日资企业的展位上,参展商用这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给采购商看,“喏,一块好毛巾,它吸水的速度是这样的。” “好软啊,手感真不错!”有人忍不住拿起毛巾,捏在手心细细感受,发出如此感慨。价格也很让人吃惊:这块原产地为日本的毛巾售价上百元。参展商青岛那须藤家庭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橘田知孝说,“那须藤”是日本排名靠前的毛巾品牌,在中国青岛设有工厂,产品也大量出口到日本。 毛巾作为日常用品,是典型的快消品。一块日本产毛巾,价格为啥能卖那么高?橘田知孝在这一行业浸淫多年,他神秘一笑,“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靠品质说话。”一般来说,毛巾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有纯棉、精梳棉、无捻纱、竹炭纤维之分。不同原材料,也使得毛巾呈现出不同特点。例如无捻纱的更柔软,吸水性好,但是会掉毛。“刚才的现场演示,证明了这块毛巾吸水性相当好。”橘田知孝说。 吸水性好,跟原料有关。“毛巾的吸水性,缘于织物表面覆盖的一层环状毛圈,毛圈的高度与毛巾的质量密切相关。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毛圈多而高的毛巾吸水性更好,更柔软、耐用。” 橘田知孝告诉记者,原产地为日本的毛巾,很多都是选用产自美国的棉纱。这块“made in japan”的毛巾在制作工序上也颇有讲究。比如,毛巾在制成胚布、缝边后均要经过水洗。 “这块是产自日本‘今治’的毛巾”,橘田知孝拿起一块白色毛巾告诉记者,代表了日本最高毛巾生产技术的“今治毛巾”,从选材到编织、染色,都会由经验丰富和技术高超的熟练工人严格把关,灵活运用丝线的粗度、品质以及材质…… “今治毛巾”品质标准共有11条,其中之一就是,“毛巾片在水中下沉所需的时间(沉降法)应当保持在5秒以内”,意思是,即使不洗毛巾,在开始使用阶段毛巾就已经吸收了水分。“我们的产品1秒钟就可以完全沉入水底”,橘田知孝得意地说。 真正差距在软件 小小一块毛巾竟有这么多花头经,日本毛巾果真这么高品质?记者试图在国内同行那里进行求证。我省兰溪有100多家毛巾生产企业,这次也有不少企业前来参展。 “总体上看,日本产的毛巾确实品质不错。”同为毛巾制造商,兰溪市圣宇毛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姜晓伟认为,单说品牌高低有失客观,因为一个品牌不同档次的产品用料都不一样。 具体哪条毛巾好不好,也要对原料、工艺、设计等综合评判。比如国内有的品牌毛巾,在普通产品线上一样有无捻纱、新疆棉,在同等产品线上品质也和其他国外品牌相差不多,但在高档的产品线就上不去了,“因为制造水平达不到”。 是机器设备的原因吗?姜晓伟告诉记者,其实从硬件水平来看,国内正规大厂设备都不会比日本的差,甚至更好。我省近年来大力推动的“机器换人”,让企业自动化制造的能力大为提升。“五水共治”推动下,企业也上了很多环保设施。“所以说,从硬件上来看,我们非但不落后,可能还有优势。”姜晓伟说。 那么问题在哪里?真正的差距还是在软件方面,比如产业工人的素质,海外留学多年的姜晓伟对此深有感触,“日本人非常‘讲究’,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来。一道工序要多长时间,绝不会少一秒钟,精细程度非常之高。而在我们这里,工人的严谨意识可能要差些,许多方面都是‘差不多’就好了。” 还有就是品牌。谈到这一点,姜晓伟感触尤深。他告诉记者,“今治毛巾”其实是一个共同品牌,类似于我们的“西湖龙井”。今治市100多家毛巾企业,只有达到统一的标准,才可以贴上“今治毛巾”的商标。“5秒钟沉降法”就是共同的标准之一。 “但是,如果把品牌等同于商品的牌子、企业LOGO那就太局限了,”姜晓伟认为,品牌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能从情感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比如,日本制造背后文化的力量就不可忽视。 “日本人就是通过这样打品牌,制造出‘好东西’,把这个产业一步步做到成功、做到极致,”姜晓伟说,日本制造之所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也是长期坚持以好产品打动人的结果。 再拧一把干毛巾 包括毛巾制造在内的纺织产业在浙江许多地方都有,而且规模不小。近年来,不少地区也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在从业者眼里,这个口号要具体得多。 “转型升级,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姜晓伟说,他的父亲做毛巾有30年了。多年来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打拼,积累的经验都是在此范围里,如果要转型做别的,也只能转产到类似产品。 “不过,你在这个行当做不下去,难道换个相近的就能做好?至于转型去做一个毫无关联的行当,那成功的概率更是可想而知。”姜晓伟认为,这方面日本很多企业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面对外部压力,类似毛巾制造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他们选择的道路是不断挖潜改革,用日语说来就是“再拧一把干毛巾”,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发出有市场的新产品,从而一举走出困境。 “转型升级,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体现在点点滴滴。”在姜晓伟的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很多还在走老路的企业将慢慢被淘汰,能够活下来的才是转型升级走出一条路的。而这样的路就在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