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派出所位于一条小巷里,如果对那一带的路不太熟,未必就能一次就找到所里。
10月11日晚上7点多,天已经黑了,一个11岁的男孩“成功”地走进了城东派出所的报警大厅。
蓝色长袖T恤,留着寸头,当值班民警走到面前时,小男孩开口了:“我要报警,我被家暴了。”
沉默了一会,他像是补充说明般地又来了一句:“我家里虐待儿童……”
王警官把小男孩拉到一边坐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为89分挨的打
小男孩是独自从艮山西路某市场走到派出所来报警的。在他的左手小臂上,王警官的确看到了一道似是被打留下的红印,不过不是非常明显。
小男孩提出,请民警把他的爸爸“传唤”到派出所来,并报上了爸爸的大名。民警问他要爸爸的手机号码,他没能报上来,只说爸爸是温州人。
“他也说不上爸爸具体是温州哪里人,也没有其他联系方式。”王警官一时犯了难,但细算一下,一个小孩,从市场走到派出所,至少要15分钟时间,会不会家长已经报警了?
查询了报警记录,没有符合小男孩体貌特征的寻人记录。这说明,小男孩家人还没有报警。
这一边,小男孩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过了许久,他终于又开口了:“爸爸昨天打了我,我怕他今天又打我,所以来这里了。”
原来,小男孩的爸爸之前在城东派出所辖区内做生意,后来搬到了艮山西路的市场里。由于之前跟爸爸来派出所办过事,他竟记下了来所里的路。
“爸爸为什么打你呢?”王警官问。
“我考试没考好,语文考了89分。”
“那爸爸要求你考多少分呢?”
“我考得再好,他也不会给我一个西瓜……”
“这个事情有没有跟妈妈说过?”
小男孩低下头,眼睛红红的。
因为没沟通而复杂
拿出零食,王警官哄了小男孩一会儿。这时,报警记录有反应了:小男孩的爸爸报警了。
王警官当即通知了小男孩的爸爸到所里领回孩子,但陪了小男孩好一阵子,这位爸爸才姗姗赶到。
“我吃好饭,发现孩子不见了,就先在市场旁边找了圈……还是没有。”小男孩的爸爸解释。
“隔了这么久才来报警?”
小男孩的爸爸沉默了一会儿:“前面吃晚饭的时候,饭都烧好了,他说要吃肯德基。我不同意,他就跑出来了。”
关于打孩子这件事情,王警官把小男孩的爸爸拉到一旁沟通:“教育孩子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尽量多沟通。如果孩子真走丢了,后果你自己想想……”
小男孩的爸爸说,平时自己生意比较忙,这个小家伙是家里两个孩子中较小的那个。“男孩子,皮嘛。”王警官听这语气似乎也不是十分在意。
再回到小男孩身边,孩子还有话想说:“平时他答应了我好多事情都没有做到……”看着爸爸,他的眼神里满是委屈。
王警官把所里的电话存到了小男孩爸爸的手机里:“以后有什么事情,随时打电话过来。”
看着这对父子在夜色中走出派出所大门,王警官突然有点感慨:多点沟通就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就搞得那么复杂呢?
有人说,现在的熊孩子越来越多了。也有人说,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爸熊妈。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在为家有熊孩子而头痛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反躬自问,孩子是不是注定就那么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