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的看房经历有我这么长,德胜快速路城东段上下来回不知道跑多少遍,眼睁睁看着很多楼盘从原先最早的平地、打地基、再一层层建起来,而我的房子却一直还在天上飘。
相信很多专家的话,相信房价没有最低还有更低,却忽略了自己一天天大起来的年龄和实际需求,等来等去等来一场空,那就不如出手。
2015年夏天刚过是我最早看房的时候,因为本身工作在城东和九堡一带,所以来回出行走德胜快速路比较多。自己是屌丝,家里也是赤贫,买房都靠自己的一点小积蓄和朋友的帮忙,预算只有120万,土豪们眼里的小零头已经是我的全部资产。
最早去看了多立方和昆盛肖邦。第一次到昆盛肖邦的时候整个售楼处一个人都没有,和对面罗兰春天阳台上晒满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候楼盘还没有正式开,销售想法设法让我交个意向金,当时的我怎么个买房程序都不清楚,更加被空无一人的售楼处吓到了,找了个理由逃了出来。
后来去的多立方就好多了,很多人入住,卖的只有一幢楼。这两个楼盘当时都符合我的预算,特别是多立方还是现房。但是第一次买房就下手吗?我选择等等看。
去看了九堡肯定不能错过当时B格满满的杨柳郡,宋总说要给年轻人造房子,知道这话是广告,但还是很心潮澎湃,觉得买房可期(现在想想太年轻沉不住气)。不过当时杨柳郡已经2万,总价接近200万,我只能仰视。回单位的路上还顺路看了招商雍华府、中大普升什么的,招商马上就要交付,中大说自己要做精装修,反正每进一次售楼处基本只有我一个人,除了杨柳郡,剩下的完全可以接受一对一服务。
当时对这些楼盘的说法就是,杨柳郡地基不稳,招商这种外来开发商品质不行,中大普升千年卖不出去。想到售楼处冷清的场面,我觉得买房不急。
这不着急就是跨年,2015年那时候楼市似乎还有一些降息之类的新闻,已经想不起具体的时间点,身边买了房的同事过完元旦都在说太好了,今年房贷又少了几百块。哎,我当时很羡慕他们有还贷款的资格。
2016年是个神奇的年份,城东还是那个尘土飞扬的城东,但是单位附近的安徽料理少了,很多路也开通了。周边同事买房的人更多了,动不动就有人去开收入证明。前一年留在售楼处的电话,渐渐地也很少有售楼小姐苦口婆心劝我买房了,一开始还和同事说最近电话有点清静,但是时间长了觉得有点不对。关系比较好的同事让我不要再等。当时万科在东站附近的房子号称要3万开盘,这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利好。
再去楼盘的时候,多立方已经卖完,杨柳郡已经快要三万,招商雍华府已经交付,当时冷冷清清的昆盛肖邦都要接近2万。转完一圈回来,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更有身边的同事朋友劝我去余杭星桥、超山之类的地方看看,因为这一年我的预算没有多,而房价涨得让我只能接受杭州郊县边缘的地方,这样的郊县似乎和回老家也没什么区别。
再后来,G20来了,各地的炒房团来了,大家都说杭州要变成一线城市,即使在老家郊县种菜的人也听说杭州的房价飞涨。放假的时候回家,家里二老和我深谈了一次,买房家里能出的钱已然到了极限,如果实在买不起就回老家吧,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发小们都结婚生娃,而我还孑然一身。
真的要离开杭州吗?每次看到逃离北上广的时候觉得很可笑,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么嘲讽的一天。
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有个同事劝我为什么不沿着德胜快速路再多开5-10分钟车程,要买房并不是没有希望。
他说的地方在德胜快速路的尽头,因为他的母校就在那——工商大学。G20让世界认识了钱塘江,不过这条江明显很长,工商大学附近也可以看到钱塘江。而他说的楼盘就是工商大学旁边的东郡之星。下沙至少还是杭州主城区,副城之一,原来120万左右也可以继续留在杭州!放完G20假回来我就毫不犹豫的办了卡,过去很多次的犹豫不决已经让我无力买单。既然能接受,就不需要瞻前顾后了。
楼盘还没有开盘,销售说一般都是没问题的,基本可以买到,不知道有没有诳我的成分。不过我庆幸老天还给了我这么一个希望留在杭州,可以在这个无限接近一线城市的地方继续发展,只要能留下,就还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