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2017年的第一天,浙江省新华医院血液科主任傅丽娟15:59发了一条朋友圈:“苏医出凝血室加班、血库加班、浙江省血液中心紧急调拨、10-15位的无偿献血、休息医生加班、外出休假医生从淳安返杭、值班医护一直处于抢救流程中……生命就是这样,在许多人与酬劳完全无关的工作中,保留下来!——元旦有感。” 让她如此有感而发,是因为这一天,为抢救一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危重病人,苏杭两地的医生、陌生人的责任心和爱心深深地打动了她。 两天内从正常人到意识完全丧失 必须马上血浆置换 1月1日晚上9点,记者赶到新华医院血液科病房。病人刚刚做完血浆置换,闭着眼睛,显得烦躁不安,她的丈夫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眼睛红红的。周围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家属,是病人的爸爸、妈妈、婆婆。大约半个小时后,病人慢慢平静了下来。 血液科主任傅丽娟示意我走出病房。她的中短直发,微微有些凌乱,她告诉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不做血浆置换的话,死亡率在90%。 “这种病很少见,一年一个医院最多可能也就碰到个十来例,我们浙江甚至都没有地方可以做检验确定这种病。病因是病人血液里有一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导致病人的微循环系统发生小血栓,继而出现多脏器衰竭等等。” 这位病人姓杨,41岁,她一开始是因为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严重减少,上个月30日被收治入院的,入院时神志完全清晰,但仅仅就在两天的时间里,她的反应就越来越迟缓,1月1日早上,她已经完全丧失了意识。 一直密切关注着杨女士病情的值班医生胡美薇马上把杨女士的病情发到了血液科的微信群里。 救人要紧,假期取消 上个月31日,傅丽娟就和丈夫出发去了安徽泾县,听说那里有一道“皖南川藏线”,风景奇美,他们打算趁这个难得的假期去探险。 专做血液置换的郑兵荣医师则和妻子回了千岛湖靠近安徽地界的丈母娘家,他2岁的儿子放在这里,由丈母娘替他照顾已经一个多月了,趁着假期,他想好好和儿子团聚两天,顺便走走亲戚。 1日中午,他们都在微信群里看到了杨女士的情况,也都接到了胡医生的电话。 “我要回去。”傅丽娟和丈夫说。丈夫也是一名外科医生,二话不说就陪着妻子一起开车往回赶。 “我要回去。”郑兵荣对妻子说。妻子是一名会计,她沉默了一会,问:“一定要你回去么?” “如果病人得的是TTP,那我得给她做血浆置换。科里能操作血浆置换仪器的只有两个医生,另一个去了江苏,还是我近一点。”妻子不响了,默默接过郑医生怀里的孩子。 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省血液中心也行动起来 制订治疗方案的关键是要明确杨女士的病情,要明确病情就必须做血液检验。浙江没地方做,傅丽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联系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出凝血实验室,因为她知道,元旦那边肯定也是放假,而她与那边也不熟,之前仅有的联系是送过一次病人血样。杨女士更是和苏医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想到,实验室的苏健教授什么都没说,马上答应了傅主任的请求。杨女士的血样一送到,他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去实验室,为杨女士专门做了检验,并用最快的速度通知了省新华医院:杨女士得的确实是TTP。这个报告原本需要2天的时间才能拿到。 TTP需要把病人全身的血液都置换一遍,傅丽娟又马上联系浙江省血液中心。杨女士是相对较少的AB血型,血液中心紧急调拨,血库工作人员为了杨女士,也都二话不说跑去加班,及时发出2500CC的AB型血浆。 “没有任何人跟我要酬劳性质的东西” 傍晚六七点的时候,郑兵荣医师驾车4个多小时,赶回到医院;傅丽娟和她老公驾车3个多小时,赶回医院;另一位主任医师成志也赶回医院;血库的血浆也已经送到;值班医生胡美薇则整整一天都在严密监视着杨女士的病情。 7点,郑兵荣医师操作血细胞分离机,为杨女士做血浆置换,胡美薇医师与两位护士全程配合,傅丽娟主任统筹指挥。 9点,2500CC血浆置换结束,杨女士的病情暂时平稳下来。 9点半,傅丽娟主任和ICU医生再次检查杨女士生命体征。 “杨女士现在还不能算脱离生命危险,但如果不救,她可能元旦当天也挺不过去。我特别感动的是,所有相关人员为了这个病人,全都二话不说地放弃了自己的假期加入到抢救大军里,没有任何人跟我要任何酬劳性质的东西。” 傅丽娟主任说,如果说本院医生还是职责所在,那么苏医、省血液中心那些工作人员的爱心,更让她感动。她还要谢谢平时那些无偿献血的热心人,如果没有足够的AB型血浆的储备,病人也救不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