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下沙中学的一楼实验室里,人头攒动,80多位科学老师聚在一起,有的研磨药品,有的点酒精灯,有的给烧杯里加热水,不时传来“铁丝在哪里”“水温要再高一点”等声音,平时宁静的实验室成了沸腾的海洋。 其实这是开发区初中科学老师们的培训现场。这次培训的主题是“基于科学本质观的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活动。培训开拓新方式,让老师化身为学生,成立实验合作小组,5人一组,一起完成科学实验《海波的熔化与凝固》。每位老师必须亲历实验的过程,完成学生实验报告,尝试从学生角度进行实验探究。 在活动前,区教研员通过问卷进行了调查,发现老师普遍对一些学生实验活动感兴趣,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时间等原因没有深度研究。一些实验慢慢就成为老师和学生口中的疑难实验。所以这学期开始,区教研室初中科学的研训活动内容之一就是老师们一起,亲身体验,群策群力,啃下一个个疑难实验的硬骨头。 这不,老师们“玩”得蛮认真。文海实验学校主动和金沙学校、文博学校、新阳光学校自由组合,组成5个实验组,亦师亦友,一起实践;下沙中学的4个小组新老搭配,分工明确,有负责组装仪器和加热的,有负责计时记录的,有负责观察实验现象的;学正中学的3个实验小组爱动手,也爱动脑,在争论中逐步完善实验步骤,改进实验操作;景苑中学基本都是刚入职的年轻人,瞬间变成好奇宝宝,像学生一样不停在讨论,在咨询;养正学校带来了杀手锏,他们改装了实验装置,但是不断有新问题出现,他们一边实验一边修正;杭实外中学的老师们一直在为实验结果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寻找原因;东南中学的老教师带着文博学校的新老师一起探究…… 教材上这个实验只有短短十来分钟时间,但是老师们一边做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争论是家常便饭,反思必不可少,改进随之跟上。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这个实验反复被尝试,老师们迟迟不愿离开实验桌。 强中自有强中手。尽管老师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依然有不少疑惑在一个多小时内无法解决。还好,研训还安排了这个实验的高手---文海实验学校马敏超老师示范解疑。为了解决大家的疑难,马老师早已做充分的准备。查阅本实验的资料、反复做了几十次,还录制了实验微课与大家共享。 他给大家提出实验中常见问题以及对原因进行分析,并与大家探讨实验的操作细节。水浴加热是否需要监测水温?是否需要搅拌?是否需要研磨成粉末?培训现场立马鸦雀无声,下面的老师认真倾听,忙着记录。 培训结束后,老师们纷纷留言。“一屋子的人玩了一下午火,弄出了一张张魔性的图”,“今天的内容老师们都喜欢,让老师从学生视角做实验,这样的活动真好”,“今天的实验,数据不是理想数据,但是基本上能解释原因了,课堂上会想办法引导学生分析出来,让他们慢慢具备一定的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提升科学老师的实验素养。这样的玩中学,学中思,体验做学生,能促使科学老师教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