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月4日)清晨7点,寒风凛凛,细雨蒙蒙,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门口,一个衣着整洁、肤色黝黑的少年背着书包踌躇着走向中心的警卫室:“叔叔,我需要帮助。”说完,眼泪便流下来了。 走进未保中心的接待大厅,孩子却沉默了。工作人员方大姐搬来凳子,给他倒了一杯热水:“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家里出什么事了?”少年说自己叫小豪,12岁,湖北人,流浪到了杭州,家里还有个哥哥,希望未保中心能给他买车票回家。“你爸爸妈妈呢?”方大姐问小豪,他却只说父母对他不好,对哥哥好,老家有伯伯,想回老家找伯伯。 眼尖的方大姐看到小豪背的书包上,写着XX分校,这所学校就在附近。而且他衣服干净整洁,流浪的可能性不大。方大姐耐心地对他说:“你和我们说实话,你需要什么帮助,我们才能帮助你解决。你还那么小,爸爸、妈妈和老师一定快找疯了,你说是不是?”半个多小时的询问,小豪松了口:“我和爸爸吵架了,我不要回家,也不要读书……” 原来,小豪从小一直和湖北的伯伯们生活,父亲独自一人在杭州打拼,几年前为了小豪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便将其接到杭州一起生活。前几天因为一件小事,小豪和父亲发生争执,正处于叛逆期的小豪,来了个离家出走这一招。小豪每天上学都会途经未保中心,知道这里会“救助”他回老家。 小豪提供了爸爸的联系方式,方大姐联系上小豪爸爸时,他已经找了孩子两个多小时了。 “以后我也要注意跟孩子交流的方式。”小豪爸爸觉得挺不好意思,连忙跟方大姐说麻烦了,谢谢他们帮忙找回孩子。 未保中心社工科的工作人员说,平时这样的离家孩子,中心时有碰到。现在外来务工者进入城市,“第二代移民”——外来务工者子女,跟着父母来到城市。但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法给予他们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功能缺失,无法实现家庭情感支持,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小豪小时候寄养伯伯家,对父母比较陌生,希望小豪和爸爸经过这次‘意外’,能重新发现珍贵的父子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