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独立是从拥有自己的房间开始的---英国作家伍尔芙。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房子不只是住的地方,而是家的缩影,结婚、生子的生活必需品。 正所谓,手中有房,心里不慌。如果让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人去买房,是难以想象的的,但生活在今天,没有房子过不了丈母娘那一关,孩子也上不了好的学校......当房子和一些附加价值绑定在一起,买房已经变成每个人生命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哪怕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高到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大家还是拼尽全力买房。 一直以来,市场上买房的人群主要以男性为主,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结婚前男方应当准备好一套房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女性无论是性格上还是经济上都变得越来越独立,成为房地产市场经济实力不可小觑的新买家,尤其是大城市地区,女性买房数量猛增。 前段时间,微博热搜榜“大城市女性买房猛增”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有人说,能陪你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房子的概率可能大一点;有人坦言,有钱又有房,就不会让自己受委屈;还有人笑称,女人买房路上的唯一拦路虎,就是男人。 女性的购房实力远超你想象 近日,贝壳找房发布了《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北京、深圳、上海等12个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数据,并对近千位18-50岁的女性群体进行了购房方面的调研。 贝壳找房(链家)对其平台上2018年的67724笔房产交易分析后发现,整体而言,男性依然是购房主力人群,但单身女性购房者比例正在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点46.7%,几乎与男性持平。 从城市地区来看,一线城市大龄女青年购房群体占比要高于二线城市;从年龄层来看,单身女性年纪越长,越有购房意识,30岁以上的大龄女性中,47.1%的人已经购房,其中全款购房者达到三成以上,有二套房的占比也达到了23.4%;从经济实力来看,约45%的大龄女青年需要父母资助,约29%表示是独立购房的。
在北、上、广、深等房价位列全国前十的城市中,不乏她们的身影。原以为女性只是简单的剁手党,不知不觉中,她们剁手已达到如此高度,购房魄力让人咂舌。 对于广大男性同胞来说,算是个好消息,如果说之前买房是男性组建家庭的必要前提,那么现在这种想法逐渐被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一起购房或一起还贷。报告显示,30岁以下女青年中,有64%表示不接受租房结婚,而大龄女青年就宽容多了,不接受租房结婚的占比为45%。 对于女性购房者而言,房子比婚姻更让人有安全感。确实如此,当前中国离婚率较高,2018年全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万对,离婚人数为380万对,离婚与结婚比例达到了38%,连续8年都在不断上涨,给女性一种不安全的压力。 房子作为不动产,能给女性带来一种归属感,一种踏实稳定的生活,特别是自己自主买的房,可以极大的提升幸福感和安全感,不至于在失去婚姻的同时还要被现实无情鞭打,即使未来对象没房也不用担心爱情会被面包打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具备一定物质基础后,将能更自由的追逐婚姻与爱情,经济上的地位平等也能让两人感情走的更远、婚姻更稳定。 而且,房子既能改善生活质量,本身还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会带来持续的租金收益以及上涨的投资收益,相当于是一款比婚姻更靠谱的理财产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钱为什么不买呢。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单身女性的父母也很鼓励这种做法,直接资助子女们购房。早几年前,房子是丈母娘花式择婿条款里雷打不动的KPI。经过多少次的被“割韭菜”、不欢而散,丈母娘们意识到,与其计较女婿的小金矿,还不如婚前就把资产风险降到最低,直接将房子归入婚前财产来得实在,就算离婚还能保住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得不说,这一届的丈母娘算盘打得真“精”。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一贯以男性群体为目标客户的房地产商也嗅到了“她经济”的来势汹汹,纷纷改变卖房策略,更加重视女性需求,以女性为研究对象的产品研发、营销手段、服务方式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据某售楼部的销售人员介绍,若是夫妇买房,女性参与决策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男性反而乐得清闲,在一边休息。女客户满意了,这笔单子才可能谈得成,也就是买房,先得过了女人这一关。 然而,掌握决策大权的女性们也不是脑袋一热随便买,对于买房这件事,女性购房者不再一味关注品牌,不再容易被营销套路,而是更注重教育、交通、配置等元素,甚至开始考虑房子的金融属性,是否有投资价值,是否方便出手等等。 “她经济”崛起,女性如何撑起半边天? 近年来,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女性消费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已然成为助推我国消费平稳增长和升级步伐不断提速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4年,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亚洲女性网购调研报告,关于“她经济”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女钱时代”、“女神消费”和“女权力量”。既彰显了当代女性的财务状况与经济地位,又表明了女性对于家庭消费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女性撑起半边天”这句俗话真的毫不夸张,在经济发展领域,“她”主导经济发展的例子屡见不鲜,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买房买车子女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竟然主宰了约80%的消费金额,在中国,有关数据显示,全国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决策,50%的男性定位产品由女性购买,超过40%的GDP由中国女性贡献。 淘宝、京东、唯品会、小红书等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正是把握了女性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而崛起,美图、美柚等更是离不开女性的青睐。 马云曾说:“阿里巴巴特别感谢女性”。在阿里巴巴,50%的员工是女性,33%的高管是女性,55%的客户是女性,而支撑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来源于女性。女人强则世界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与女性受重视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眼下,中国女性的消费认知、商品需求阶层和精神消费都出现新的变化,从“崇拜名牌”到“彰显自己”、从“他人喜欢”到“自己欣赏”、从希望“被悦”到关心“己悦”,越来越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折射出她们自信、独立的精神新风貌。 可以说,“她经济”俨然成为了2019年经济发展的新风口。据国泰君安证券此前测算,中国女性经济市场规模2019年预计达到4.5万亿元,并且在未来十年内仍潜力巨大。 因此,各行业洞悉并掌握“她经济”大潮下的女性消费偏好与趋势,才能把握住“她经济”的蓝海。 话语权来自于经济实力的支撑 曾经,社会上流行一句话,“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然而今天,中国女性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能在职场纵横捭阖,又能在家里相夫教子,女性独当一面的火苗愈燃愈烈。 女性从奶茶自由到车厘子自由,到口红自由、酒店自由、包包自由,最后实现买房自由,背后是经济实力增强带来的充足底气。 正如《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自有资产的支撑是解决一切琐事的前提,毫无困难的解决苏母的葬礼费用、父亲养老的房子费用、不用为生活的柴米油盐烦恼......靠着自身努力活得风生水起。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进入职场寻求更高发展空间,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全球就业和社会展望报告》发现,2018年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为48.5%;其中,发展中国家为69.3%,发达国家为52.4%,新兴国家为45.6%。中国作为做大的发展中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远超平均水平。
2018年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及中国大陆地区女性家庭收入贡献情况(单位:%) “铁娘子”董明珠、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等等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们正在演绎着一个属于“大女主”的时代。Centre for Work Life Policy(纽约工作生活政策中心)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女性是全球最有野心的女性,76%的中国女性希望担任最高职位,而美国的比例只有52%。 强悍的中国女人,让她们在收入各个阶层都占有一席之地,让世界为之尊敬。 胡润富豪榜2018年发布的“各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排行榜”上,中国以64位白手起家十亿美金女富豪位列第一,占全球63%。今年妇女节前夕,再次发布《2019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虽比去年下降6个百分点,但仍然遥遥领先,以51位上榜女企业家位列第一。
除了女企业家们在商界叱咤风云,普通的职场女性也正在奋起直追。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男性整体月平均收入为9467元,女性的相应收入为7245元。尽管差距明显,但相比几年前的男女收入差距(30%~40%),已经显著缩小到24%。有经济学家预测,到2024年,部分地区女性收入或将超过男性平均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过半女性经济独立,但整体上来看,中国女性在职场上依然受到性别歧视,尤其是已婚女性在职场上的路越来越难走,升职、加薪、跳槽通通受限。 就算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措施来保障女性就业,但“依法禁止”背后,是屡禁不止的现实。前不久,人社部、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依法禁止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你不让我明问,那我就旁敲侧击,效果也是一样的。这个社会对女性太严苛了,如果大部分精力放在照顾家庭上,就会有人说她事业不求上进;如果事业心重的话,又会被议论太好强、不顾家,在职场人和家庭角色中无论怎么选择,似乎都逃不过外界异样的眼光。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解决根源才是关键!消灭职场性别不平等的存在,尊重女性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价值,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