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秋天凉爽宜人,但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容易给人的心理、生理上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心理医生提醒,入秋注意调适心情。尽管天凉了,但很多人一早上班就没精打采,到了下班时还觉得眼皮沉重,工作也无心打理。十有八九的上班族都在抱怨自己脸色差、心情糟、身体倦怠,有的人入睡了10小时还昏昏沉沉。</p><p> 谨防“情绪疲软”</p><p>天气凉爽了,但许多人却犯困、精神疲乏。专家表示,前段时间持续高温,导致人体能量消耗透支,现在必须小心“情绪疲软”。</p><p>有关医生分析认为,今年遭遇多年罕见的高温,人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出现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等“情绪中暑”状况。随着天气渐渐凉快,人也从过激情绪中调整过来,这时就容易因身体能量消耗过多,而出现疲软、困乏等状态,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生活。为摆脱这种“情绪疲软”状态,医生建议,最好能保持充足睡眠,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要早睡早起,早晨如能提前进入储备状态,就能防止一上班就犯困;中午适当“充充电”小睡10到30分钟也利于化解困顿情绪。在饮食上,最好吃清淡些,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因倦;要多吃水果、多喝水,最好是喝绿茶,提神效果远比咖啡好。</p><p> “悲秋”是怎么回事</p><p>为什么秋季里有些人容易伤感呢?现代医学证明,在人体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够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能促进睡眠,但分泌过盛也容易使人抑郁,气温的变化对其分泌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季节。</p><p>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以五行学中“金、木、水、火、土”的“金”为例: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有时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p><p>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雨晴时泪不睛”地自寻烦恼。秋天,乃“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大好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大可不必自寻烦恼,失意伤感地“悲秋”。饮食滋养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6:46: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