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7|回复: 15

[转帖]9.11五周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2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24640111.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24640111.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br/>5年了 9·11<br/>5年来,心窝深处的疼痛一直折磨着提尔纳奇·卡西迪,因为他失去了5位好队友。提尔纳奇是纽约西19大街消防队的一名消防员,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8年;2001年9月11日,他和队友一起,火速赶往遭袭的纽约世贸大楼,抢救被困在塔楼内的人。当两座塔楼轰然倒塌时,提尔纳奇侥幸逃过一死,但他的5名队友却全部遇难,顷刻间被埋在了废墟中。 <br/>   <br/>  2006年9月5日美国《纽约邮报》报道说,为了纪念这5名好友,34岁的提尔纳奇用了整整1年时间,花费5000美元,将两座世贸塔楼遭袭时的图案刺在自己身上,覆盖了他的整个背部。我在新闻图片里,看到那宽阔后背上的恐怖画面。 <br/>   <br/>  双子大厦倒塌时,吞噬了343名纽约消防员的生命。提尔纳奇一直被巨大的痛苦和内疚感折磨着,他总觉得5名队友的死与他有关,如果当时自己能再努力一些,5名队友很可能和他一样逃生。提尔纳奇试图用文身这种痛苦的方式,来治疗自己的悲伤。他说:“文身对我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我想通过这种形式,表达我作为一个生还者的罪恶感。我总觉得,当时我跑开了,但他们却没有。我没有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去拯救他们的生命,令我现在不得不经历悲伤的折磨。” <br/>   <br/>  提尔纳奇的“罪恶感”其实是一种责任感。他的忏悔意识其实也是责任意识。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忏悔是一种贞操,是我们对上帝的责任。”而在提尔纳奇的意识里,他觉得要为自己的5位遇难好友负责。他把5位好友的姓名都文在身体的左侧,他们都是青壮年汉子:45岁的奥里欧·帕玛、51岁的斯提夫·贝尔森、43岁的菲尔·佩提、34岁的迈克·马兰和35岁的安吉尔·朱贝。其实,在那样危险的、不可测的境地,哪位队友都无法为另外的队友负责。我们看见的是提尔纳奇的天使之心,正如他在世贸双塔熊熊燃烧的滚滚浓烟上方,文着两个长着翅膀的天使。 <br/>   <br/>  这个文身过程,是沉痛而百感交集的历程。提尔纳奇说,在文身时,每一针都疼痛难忍。这种痛,是一种疼痛,是一种刺痛,更是一种沉痛,它与怀念、自责、忏悔、爱恨交织在一起。提尔纳奇18岁时就曾在身上文了第一个刺青,但他发现文身的过程实在太痛苦,发誓以后绝不再受这份罪,但9·11事件中救援的经历,最终改变了他的想法。“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疗伤,而这就是帮助我治愈伤痛的方式。”提尔纳奇说,“除了剧烈的疼痛之外,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能让我处理自己的悲伤。”这就是难以言表的以痛治痛、以痛治悲、以痛治伤。 <br/>   <br/>  “真正的痛苦是人们默默承受着的,不愿别人怜悯和安慰的痛苦。”著名作家乔治·桑这样说。提尔纳奇默默地承受着这样的痛苦,那个文在背上的9·11,是人世间最强烈的痛苦表达、痛苦背负、痛苦承受,这是纽约消防员“一个人的心灵9·11”。 <br/>   <br/>  像珍珠港事件一样,9·11已经深深地嵌入美国的历史,都已成了标志性节点,不过那不是“里程碑”而是“里程牌”。在整个9·11事件中,纽约消防员的表现为整个世界的灾难救援树立起了一个标杆。当世界还震惊在空前灾难中,3名消防员就已在世贸废墟上扬起了一面美国国旗——“星条旗永不落”的意蕴就那么鲜明地飘扬着。那一面旗帜,也是纽约消防员自身形象的旗帜。 <br/>   <br/>  在电视直播时代,全世界都能看到世贸大楼倒塌的悲怆,但从外部切入悲怆现场、把自己的痛与现场的痛彻底融合在一起的,只有纽约的几千名消防员们。而纽约的消防员比任何人都要承受更长的痛苦。这么多年来,“幸存者综合征”是弥漫在活下来的消防员身上的心理病征,那是一种强烈负疚感的锐利折磨。消防员托尼·桑瑟维诺曾在现场看到了这样的悲怆情景:一具燃烧着的尸体,从北楼飞速坠落,竟然砸在队友丹尼·苏尔身上,丹尼·苏尔就这样被活活砸死。与提尔纳奇一样,桑瑟维诺至今痛苦不堪,无法释怀。 <br/>   <br/>  在9·11两周年的时候,曾“纷纷传出”纽约消防员的“丑闻”,说的是照顾战友遗孀日久生情导致婚变,“至少有12人陷入婚变”。在9·11中不幸牺牲了343名消防员,纽约消防局委派了幸存消防员担任“联系人”,负责照顾和帮助牺牲战友的妻儿。“就在这个过程中,幸存的消防英雄中有不少已婚者与自己战友的遗孀坠入爱河。”有的则与牺牲战友的孩子相处甚好,当起了“临时好爸爸”。 <br/>   <br/>  这些“联系人”的婚变情形,被称为“让人恶心、令人伤心”。那时候我看到这样的报道,也感到这些消防员们真让自己的家庭蒙羞,正像一位幸存消防员的妻子难过而无奈的话:“我丈夫在9·11事件中幸存下来了,但是我们的家庭却完了。”我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七尺男儿会走上“越轨”之路:在9·11中失去丈夫成为遗孀,比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丈夫成为“独妇”,是更深更强更苦的痛;抚慰这种“深痛”,活着的人有了“越轨”般的付出,何尝不是闪烁着一种人性的辉光! <br/>   <br/>  其实,派出消防员照顾战友遗孀,这种关爱行动,有着一种深刻人文底蕴:在纽约,一旦有消防队员因公殉职,消防局都会派出优秀消防员作为“联系人”,帮助遇难者家属克服各种困难;尽管没有官方的正式规定,但这一不成文的传统已有100年历史了。在今天,提尔纳奇做出一个“世贸大楼文身”的惊人举动,不正是这个传统的现实延伸和另类表达吗? <br/>   <br/>  心理学专家分析说,已婚消防员之所以特别投入地抚慰遗孀,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营救幻想”:“救人是消防员的天职和使命,当他们看到那些痛失丈夫的女性,看到她们脆弱温柔的表情时,怜悯和同情的感情完全占了上风。”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移情”,在“营救情结”中爱上对方。在我看来,“营救幻想”和“营救情结”的本质,都是人性中柔软而美丽的一面;提尔纳奇把5位队友的名字刻在自己的后背,同样是拯救自己队友的“营救情结”和“营救幻想”的真切表达,尽管这个过程是那么的沉痛。 <br/>   <br/>  在“后9·11时代”,整个世界的“深痛”还没有消除,反恐依然艰难;我们看到,9·11之后,先是有3·11——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4列火车共发生10起爆炸袭击,造成191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如今是7·11——今年7月11日傍晚,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城铁发生8起连环炸弹爆炸,死伤千人;而就在9月8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马莱冈市连续发生4起炸弹爆炸,31人死亡,约300人受伤;这中间还穿插了一个7·7——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发生4起连环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52人死亡,740人受伤;……人类太多冲突,世界并不太平。 <br/>   <br/>  如果在这个人类世界,“营救情结”成为一种人人拥有的普世价值,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因为“营救情结”是一种人性情怀、一种人文光辉,它远离暴力;如果说战争是为了和平,那么,一定不能忘掉“和平”的终极目的,人类世界绝不能永远处于“以暴易暴”的进程之中。 <br/>   <br/>  最后,让我再一次表达对纽约消防员提尔纳奇·卡西迪的敬意。我想用两句名人的话结束这篇纪念9·11五周年的文字—— <br/>   <br/>  歌德说:“一个人不能永远做一个英雄,但是一个人能永远做一个人。” <br/>   <br/>  日本“现代抒情诗之父”萩原朔太郎说:“忏悔者背后有着美丽的极光。”

[转帖]9.11五周年了

[转帖]9.11五周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34168967.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34168967.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br/><br/>2001年,9。11事件中消防队员英勇无畏的精神由一资深评论家总结道:“救火员们不是逃离正在燃烧的大楼;而是冲进正在燃烧的大楼。” 里根和布什的一位撰稿人佩吉。努南写到:“扪心自问:我们付给他们足够吗?你意识到:我们不可能付给他们足够。在任何情形下,像这种职业不是为了钱。但是,如果不是为了钱,又是为了什么?回答是,这是职责。” </p><p><br/>长达两千五百年“去告诉斯巴达人,” 一直是为尽职尽责而死的最著名的传统参照。 三百多名消防队员在那天尽职尽责而死成为震惊的事实,知晓古老故事人们可能已经清楚地想到另一组三百壮士曾经战死在他们的岗位上。公元前480年,来自斯巴达希腊 <br/>城的军人们打了一场阻击战,抗击来自波斯(现伊朗) 的入侵者。 他们选择赛莫皮莱山作为抵抗的位置。 他们抗击了三天,击退了大规模的波斯人进攻。 斯巴达人懂得自我牺牲, 他们战斗到最后全部牺牲,为他们的希腊同仁赢得时间组织力量最终打败敌人。 </p><p><br/>相似的是,在纽约城,消防队员和古希腊勇士之间都是三百多人战死。这个数字在两个情形中不是准确无误的。343 名救火员死亡,另有136名救援人 (纽约警察,港务局警察,私人保安,等等) 也同样丧生。斯巴达人有援助者(有些人要去烧饭),还有来自其他城市的人与他们共同作战,包括大约一千泰斯庇斯人 (不仅仅有演员,而且有来自泰斯庇斯的战士) 。 然而,数字三百引起共鸣。 因为,当其他人撤退时,斯巴达勇士战斗到死。 </p><p><br/>如果需要的话,社会总是期待他们的军人去死,而不是消防队员。消防队员是灭火和保护生命的和平使者。以往,消防队员只是偶然地死在岗位上。 直到2001年,美国一年大约只有100名消防队员殉职。 在纽约最糟糕的火灾中,也只有十二名 消防队员丧生。 仅仅一天里,就有三百四十三名消防队员殉职,直到现在也难以想象。 </p><p>消防队员和斯巴达斯人两种自我牺牲是根据他们的道德标准。 尽管他们的表现拉开了五百年的时代距离,但是,他们都是在与同样的敌人战斗:一个是来自东方的独裁者在寻求扼杀出于萌芽状态的古希腊民主,而现在又寻求摧毁西方世界正处于全盛时期的民主。 </p><p>希腊赢得了他们的战争后,希腊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西门尼底 (公元前 556-468) 被委任为斯巴达的英雄们写一恰如其分的碑文。纪念碑被放置在赛莫皮莱。 当西门尼底写到两行时,一些希腊人惊呆了。而这两行碑文已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有意义和最著名的墓志铭。 </p><p>去告诉斯巴达斯人,谁在这里走过, <br/>在这里,他们为服从他们依赖的法律 </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2 19:25:42编辑过]

[转帖]9.11五周年了

[转帖]9.11五周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65237560.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65237560.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7195537.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6-9/20069121927195537.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br/>

[转帖]9.11五周年了

[转帖]9.11五周年了

[转帖]9.11五周年了

[转帖]9.11五周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p>可能是我的思想不好</p><p>有时候会有幸灾乐祸的感觉</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p><p>谢谢居士的报道!!! 向9.11的英雄们致敬~~~~~~~~~~~~~~~~~~~~~~~~~~~~~~~~~~~~~~</p><p>&nbsp;[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nbsp;</p><p>[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p><p>[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3 14:02:4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英雄无悔</i>在2006-9-13 10:19:54的发言:</b><br/><p>可能是我的思想不好</p><p>有时候会有幸灾乐祸的感觉</p></div><p>不是可能而是肯定,如果本.拉登的组织袭击的是关岛、横须贺或欧文堡的美军基地那么他或许可以成为英雄或天使,但他劫持民航班机去撞击纽约的世贸中心那他只能算是个恐怖的魔鬼和变态的懦夫!</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p><p>希腊赢得了他们的战争后,希腊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西门尼底 (公元前 556-468) 被委任为斯巴达的英雄们写一恰如其分的碑文。纪念碑被放置在赛莫皮莱。 当西门尼底写到两行时,一些希腊人惊呆了。而这两行碑文已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有意义和最著名的墓志铭。 </p><p>去告诉斯巴达斯人,谁在这里走过, <br/>在这里,他们为服从他们依赖的法律 </p><p></p><p></p><p>THERMOPYLAE----</p><h3>Simonides (556 -468 B.C.)</h3><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Go tell the Spartans, thou that passest by,<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That here, obedient to their laws, we lie.</p><p></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img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2006/0913/U36P1T1D1489646F8DT20060913000501.jpg" border="1" style="CURSOR: pointer;"/><br/><img height="5" alt="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rc="http://ads.sina.com/cnNews/images/clear.gif" width="1" style="CURSOR: pointer;"/><br/>譚賓(北美世界日報/陳芝怡 攝) <br/></p><p>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道,9.11對華裔消防員譚賓而言,是撫之不平的夢魘陰影。午夜夢回,他經常回想起世貿大樓倒塌的驚險逃生畫面,在斷垣殘壁中掘屍的筋疲力盡。9.11五周年前夕,他記憶依舊鮮明,他的身體健康備受氣喘威脅,他的心靈,仿佛也在世貿大樓倒塌的剎那間封閉。</p><p>  有人跳樓 慘不忍睹 </p><p>  在紐約市消防局任職消防員18年,譚賓服務于華埠第九消防隊第六云梯組。2001年9月11日早上,他正在消防員學院受訓,突然學院擴音器擴播要所有消防員穿戴設備,緊急集合上車,車子朝曼哈頓往南急駛,“一路上看到許多人狼狽地往北奔走,只有我們車子向世貿方向行進,全車的人已經知道世貿出事,但不知被攻擊,我們都很不安。”</p><p>抵達世貿大樓附近時,譚賓被眼前的煙霧塵灰彌漫景象震懾住,下意識往里面沖,不到几分鍾,第二棟大樓倒塌,距離現場僅兩街之隔的他,跟隨同伴的吆喝聲再朝前又往外沖,“我隱約看見有人從大樓往下跳,但我緊閉眼睛,害怕到看他們。” </p><p>  大樓倒塌 白天變黑 </p><p>  大樓倒塌后的剎那間,白天瞬時變成了黑夜,厚厚塵灰覆蓋譚賓的身體,他眼睛很痛,身體也隱約痛楚,驚嚇中他停頓片刻歇息,他決定卸下沉重設備,只背簡單物品及無線電,繼續往里面搜尋。 </p><p>  譚賓和同僚在搜尋中發現一名傷重的消防官,他的肋骨外露,傷痕累累,譚賓緊急通過無線電通報,然后和消防員奮力將消防官抬上消防架。在灰暗中只能靠著外面消防車的喇叭聲辨識方向,人員排列一手接一手運送消防架,“我記得有一名消防員看著我說,‘我太老了,這種工作再也做不來了’,然后丟下我們就跑走,我仍然記著他的臉,我發誓要找到他。”消防人員安然把消防官護送到外圍,譚賓疲憊地坐在街上。 </p><p>  一個半月 不斷挖屍 </p><p>  往后一個半月,譚賓持續在世貿廢墟協助整理現場,“我們開始無止境的挖、挖、挖,靠著救援狗的嗅覺,判斷下層是否可能有屍體,但收獲有限,常常挖了3個小時,沒有發現任何屍體而感到沮喪。我只是無意識地挖掘著,但有的消防員卻忍不住哭了起來。” </p><p>他回憶那段經驗時說:“現場只有消防員和警察,沒有女人,沒有生氣,空氣中彌漫著像魚腥般地屍體腐臭味,我們在兩天后才開始戴口罩,一星期后分發特殊口罩,但因為難以呼吸,很多人索性把它拿掉。” </p>他回憶那段經驗時說:“現場只有消防員和警察,沒有女人,沒有生氣,空氣中彌漫著像魚腥般地屍體腐臭味,我們在兩天后才開始戴口罩,一星期后分發特殊口罩,但因為難以呼吸,很多人索性把它拿掉。” <p>  一年后,譚賓在一次感冒中發現自己呼吸困難,診斷后發現得了氣喘,每次感冒就會复發,但他不喜歡吃藥,病情也就時好時壞。 </p><p>  接近死亡 變得漠然 </p><p>  9.11后,譚賓陸續看過几次心理醫師,家庭也出現問題,他發現自己變得漠然,沒有快樂,沒有悲傷,沒有情緒波動,“9.11讓我感激生命,因為我曾經如此接近死亡,但我也因此感受到生命的無常,覺得人生有些失落。”譚賓說,他和其它消防員經常聊起9.11的情況,“但我們從來不談自己的感受,到現在,我都沒有哭過。”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4 7:57: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span class="TITLE">911殉職華裔空姐受推崇 家人延續其助人精神(圖)<br/></span></p><p><span class="TITLE"><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34/2006/0912/4da25cea224ad32360c123656634aba8.jpg" border="1" alt=""/></td></tr><tr><td valign="top" align="center"></td></tr></tbody></table><p></p><p>  資料圖片:鄧月薇</p><p>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p><p>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和聯合兩家航空公司的機員和空服員,于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滿五周年當天,在舊金山國際機場舉行追悼會,追思他們的工作伙伴,在事件中殉職的華裔空服員鄧月薇,她的英勇表現再次在追悼會上受到推崇。 </p><p>  鄧月薇的兩個姐姐鄧月華、鄧月芳、姐夫夏雷拉和鄧月芳的女兒胡羅玲,獲邀請出席了機場追悼會。鄧月華代表全家在追悼會上發表演說,強調“過去五年來,我們每一天都在憶念鄧月薇!”</p><p>居于中加州貝克菲市的鄧月華說,鄧月薇不但是她的妹妹,也是她最好的朋友,在懷念心愛的鄧月薇之外,他們一家人于一年前成立了“鄧月薇基金會”,要將鄧月薇一生愛助人、愛兒童的精神,延續下去。 </p><p>  目前該基金會的會務,主要由鄧月華負責。她說,鄧月薇愛與小孩子在一起,她生前曾參與許多兒童服務工作,她深信如果兒童能健康成長,未來的社會也將更加健康。 </p><p>  基金會成立一年來,已贊助多項兒童活動,包括資助中加州一名體重超過標准的女學生參加健康營,協助她減輕體重,改善健康狀況。 </p><p>  鄧月華的白人丈夫夏雷拉曾出任貝克菲市警察委員,每年九一一周年紀念時,他都陪同妻子參加各項悼念活動。夏雷拉說,每年的九一一,他一定穿著深藍色西裝、戴著深藍色領帶,這個顏色代表著他向鄧月薇、死難者和每一名參與救援的消防警察安全人員致敬。 </p><p>  鄧月薇的另一位姐姐鄧月芳,與鄧月薇長得最像。她說,近年她已遷入鄧月薇生前在南舊金山市購置的房子居住,一方面在心靈上更與鄧月薇接近,也可就近到墓園探望鄧月薇的靈位。鄧月芳表示,五年來,失去愛妹的這份傷痛沒有減輕一分。 </p><p>  鄧月芳在紀念儀式中說:“許多人可以繼續過人生,但對我們而言,沒有所謂的一周年紀念或兩周年紀念,因為每一天對我們來說都是追思紀念。”</p><p>鄧月芳的女兒胡羅玲今年20歲,是聖他克魯茲加大的學生。她說,鄧月薇是她心中的偉大英雄,她也投入推動“鄧月薇基金會”的工作,在大學校園讓大家更加認識基金會,將鄧月薇的助人愛人精神永遠發揚。(記者李秀蘭) </p></span></p><p></p><p>  資料圖片:鄧月薇</p><p>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p><p>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和聯合兩家航空公司的機員和空服員,于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滿五周年當天,在舊金山國際機場舉行追悼會,追思他們的工作伙伴,在事件中殉職的華裔空服員鄧月薇,她的英勇表現再次在追悼會上受到推崇。 </p><p>  鄧月薇的兩個姐姐鄧月華、鄧月芳、姐夫夏雷拉和鄧月芳的女兒胡羅玲,獲邀請出席了機場追悼會。鄧月華代表全家在追悼會上發表演說,強調“過去五年來,我們每一天都在憶念鄧月薇!”</p><p>居于中加州貝克菲市的鄧月華說,鄧月薇不但是她的妹妹,也是她最好的朋友,在懷念心愛的鄧月薇之外,他們一家人于一年前成立了“鄧月薇基金會”,要將鄧月薇一生愛助人、愛兒童的精神,延續下去。 </p><p>  目前該基金會的會務,主要由鄧月華負責。她說,鄧月薇愛與小孩子在一起,她生前曾參與許多兒童服務工作,她深信如果兒童能健康成長,未來的社會也將更加健康。 </p><p>  基金會成立一年來,已贊助多項兒童活動,包括資助中加州一名體重超過標准的女學生參加健康營,協助她減輕體重,改善健康狀況。 </p><p>  鄧月華的白人丈夫夏雷拉曾出任貝克菲市警察委員,每年九一一周年紀念時,他都陪同妻子參加各項悼念活動。夏雷拉說,每年的九一一,他一定穿著深藍色西裝、戴著深藍色領帶,這個顏色代表著他向鄧月薇、死難者和每一名參與救援的消防警察安全人員致敬。 </p><p>  鄧月薇的另一位姐姐鄧月芳,與鄧月薇長得最像。她說,近年她已遷入鄧月薇生前在南舊金山市購置的房子居住,一方面在心靈上更與鄧月薇接近,也可就近到墓園探望鄧月薇的靈位。鄧月芳表示,五年來,失去愛妹的這份傷痛沒有減輕一分。 </p><p>  鄧月芳在紀念儀式中說:“許多人可以繼續過人生,但對我們而言,沒有所謂的一周年紀念或兩周年紀念,因為每一天對我們來說都是追思紀念。”</p><p>鄧月芳的女兒胡羅玲今年20歲,是聖他克魯茲加大的學生。她說,鄧月薇是她心中的偉大英雄,她也投入推動“鄧月薇基金會”的工作,在大學校園讓大家更加認識基金會,將鄧月薇的助人愛人精神永遠發揚。(記者李秀蘭)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p></p><p><span class="TITLE">911華人英雄母親:"孩子,你可曾聽到媽媽的呼喚"<br/></span></p><p><span class="TITLE"><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news/2006/0910/U29P1T1D1483773F8DT20060910175450.jpg" border="1" alt=""/><br/><img height="5" src="http://ads.sina.com/cnNews/images/clear.gif" width="1" alt=""/><br/>華人曾曾當年為救他人而犧牲,他的母親岑嬌賢談起兒子依然難掩悲傷。中新社發 譚宏偉 攝<br/></span></p><span class="TITLE"><p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news/2006/0910/U29P1T1D1483773F10DT20060910175450.jpg" border="1" alt=""/><br/><img height="5" src="http://ads.sina.com/cnNews/images/clear.gif" width="1" alt=""/><br/><br/></p><p>  來源:現代快報</p><p>  岑嬌嫻(華人英雄曾哲的媽媽) </p><p>  在紐約華埠美洲博物館門口對面,哥倫布公園北側“曾哲路”的路牌下面,記者采訪了“9·11”華人英雄曾哲的母親岑嬌嫻女士。 </p><p>  5年了,盡管每次提起曾哲,都會傷心。但岑女士通過做義工和積極參與社區的活動等有意義的方式,漸漸走出了失去愛子的陰影。 </p><p>  岑女士的生活經常是這樣安排的: </p><p>周一,到家附近12街的老人中心參加活動,下午的節目是跳交際舞。周二,在住宅附近的老人中心,作為跳舞教師助理,協助教導老人家跳舞;周三,跟朋友去跳舞;周四,拜訪朋友;周五,到唐人街麥迪臣社區中心耆英合唱團唱歌;周六,參加海韻合唱團外出表演。 </p><p>  岑女士目前居住在布魯克林羊頭灣一座兩層的住宅,丈夫前些年已經過世,自己居住在二樓,長子一家住在一樓。長子是紐約一家餐館的廚師,育有兒女二人。 </p><p>  岑女士依舊保持昔日儉朴的生活方式。家里的客廳陳設簡潔,顯眼的是一套黑色沙發和一台電視機。她說,多年來習慣了儉朴的生活,對生活沒有奢求。 </p><p>  8月初,岑女士與居住在波士頓的弟弟一家外出旅行,游覽了黃石公園。2004年,曾回故鄉廣州探親。 </p><p>  岑女士對記者說,失去兒子曾哲對自己的影響很大,這是無法彌補的。談起兒子昔日的往事,岑女士的眼睛含著淚水,聲音哽咽。 </p><p>  但她覺得欣慰的是,曾哲出事之后,美國各界、中國許多機構和有關人士,都向她表達了問候和關心。甚至美國華盛頓新移民中學的多位年輕人來信表示要給岑女士當兒子。 </p><p>  花了兩年多時間才走出了失去兒子的傷痛,來自社會各方的關愛撫慰了這位母親的心靈。5年來,由于社會各方面的關心,紐約市在華埠命名了“曾哲街”(Zhe “Zack”Zeng Way),曾哲生前工作的紐約銀行,以曾哲的名字命名該公司的會議廳。據了解,該公司享有這樣榮譽的僅有兩人,另外一人是該公司的創始人。曾哲讀書的羅徹斯特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輛救急車,他的母校,成立了“曾哲基金”。所有這一切,都表達了社會各界對曾哲舍己為人精神的肯定。</p><p></p></spa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p><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CONTENT"><span class="TITLE">華人女記者911幸存記:逃出漆黑的華爾街<br/></span>&nbsp;</span></span></p><p></p><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news/2006/0912/U29P1T1D1489328F8DT20060912211226.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alt="" src="http://ads.sina.com/cnNews/images/clear.gif" width="1"/><br/>龐哲<br/></p><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news/2006/0912/U29P1T1D1489328F10DT20060912211226.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alt="" src="http://ads.sina.com/cnNews/images/clear.gif" width="1"/><br/>2001年9月11日,龐哲(右)從地下室逃出時在華爾街上的留影龐哲,鳳凰衛視資訊台駐美國紐約財經記者。曾在美國北美衛星電視公司擔任晚間新聞主播,1994年底,加入香港傳訊電視公司,主持晚間財經新聞報道。1998年,加入紐約當地華人媒體;1999年,發起創辦華爾街多媒體公司;2001年加盟香港鳳凰衛視,親曆並報道了“9·11”事件。  </p><p>  因為5年前的那場劫難,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龐哲的呼吸都不能順暢。而且一聽到飛機聲,她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心髒仿佛被一種無形的恐懼感緊緊地攥住了。 </p><p>  世貿大廈與華爾街僅一街之隔,“9·11”那天,作為常駐華爾街的鳳凰衛視記者,龐哲經曆了生命中最漆黑的一天。 </p><p>  在洗手間的鏡子中,我看到外面的空中閃著一道白色巨光 </p><p>  8:00 </p><p>  那天,我同往常一樣去美國證券交易所上班。因為美國股市是9:30開盤,所以我會在8點來到證交所。 </p><p>  我進入辦公室開始閱讀資料為當天股市開盤做准備。 </p><p>  8:40 </p><p>  我開始准備化妝,在洗手間的鏡子反射中,我看到外面的空中出現一道白色巨光,當時我以為是錯覺,沒有理會。但緊接著,又傳來一聲巨響,這時我立即警覺起來,這時鏡子的反射中出現了漫天的飛紙。 </p><p align="center">由于紐約每年都有一場棒球隊的大游行傳統,按照傳統,球隊球員們會從華爾街一帶的百老彙大街穿過,臨近的辦公大樓中就會有人向街上投撒沒用或過時的文件以示歡迎。屆時就會出現滿天飛紙的景象。想到當時還遠不到這個日子,我立即打開窗子向街上看。 </p><p>  街上的行人全部站住抬頭看向同一方向——世貿大廈。因為紙屑是從那個方向飛出來的,而在和平環境中生活習慣的人,遇到反常現象時,往往不會向壞的方面尋找解釋。所以我當時還以為在舉行什麼慶祝活動。但等我回到辦公室,從電視中看到世貿大廈雙塔樓當中的一座在冒著濃濃的黑煙時,意識到出事了。 </p><p>  8:50 </p><p>  作為一個記者,我立即抓起電話,撥通了香港鳳凰衛視的編輯部,通報了我所看到和聽到的情況,並要求立即接通現場直播室進行現場聯機報道。但編輯部是否准許我中途打斷正在進行當中的新聞報道,我不能肯定。 </p><p>  當時,鳳凰衛視從合作伙伴——美國新聞集團紐約總部向鳳凰衛視傳送的衛星電視畫面中,還沒有出現世貿大廈被撞的畫面,我是惟一的消息來源,我非常擔心總部編輯在無法驗證我的消息屬實的情況下,拒絕我的要求。我一再向當班編輯解釋事態的嚴重,編輯表示要請示公司高層領導。在電話中,我從編輯與領導對話的口氣中判斷,我的請求似乎通過了。果然,台長王紀言果斷地說:“馬上接過來,做聯機!” </p><p>  我閉上眼,抱著頭,絕望地等待著災難降臨 </p><p>8:55 </p><p>  我的辦公所在地——美國證券交易所距離世貿大廈只有一街之隔,在得知世貿大廈出事后,這里的保安立即開始疏散現場人員。我被迫離開現場。但跑到證交所門口,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手機不能撥國際長途,為了不與電視台失去聯系,我毅然決定回辦公室。 </p><p>  于是,我又想辦法偷偷溜進了電梯,回到了七樓辦公室。為了不被保安再趕出去,我將辦公室的所有燈關上,躲在辦公室門后將電話抱在懷里,繼續向香港總部提供最新情況。 </p><p>  9:02 </p><p>  正在報道世貿大廈附近的緊急疏散情況時,我又聽到沉重的隆隆聲快速地從頭頂上移動,並且越來越近,越來越低沉。我的心肺有種強烈的壓迫感。當我可以判斷出聲音是飛機時,卻萬萬沒有想那是另一架飛機正在以全速沖向世貿大廈的另一座塔樓。緊接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讓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p><p>  這不可能是事故,更不能是巧合。我隨即打開電視,不一會,美國總統布什就在電視上發表了聲明:“美國正在經曆著曆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恐怖分子對美國人民宣戰了!”緊接著,華盛頓五角大樓也遭到了襲擊,同時,一駕飛機在弗吉尼亞州墜毀,美國全部機場立即禁止了所有飛機的起飛……隨著事態的發展,我都一一將最快的訊息報回了香港總部。 </p><p>  在這過程中,我只知道自己一直在機械性地進行報道。我甚至認為最可怕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但卻萬萬沒有想到,更危險的情況即將臨頭。 </p><p>9:40 </p><p>  就在這時,又傳來一陣更近、更沉悶、更有壓迫感、更急速的呼嘯聲,我所處的整個大樓開始抖動,好像發生7級地震。雖然無法猜測即將發生什麼,但我已深感即將大難臨頭。 </p><p>  于是,我抱起電話,一頭鑽到辦公桌下。就在這同時,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持續了將近1分鍾。我閉上眼,抱著頭,渾身不停地發抖,絕望地等待著災難的降臨。 </p><p>  要說與死亡擦身而過,我不是第一次經曆了。但這次的經曆是最恐怖,最嚴酷的一次,等待的時候我感覺到時間和生命都已靜止。響聲過去后,所有電燈電訊網絡立即全部終斷,四處硝煙彌漫,一片漆黑。屋里嗆得我咳嗽不止。 </p><p>  說老實話,當時我雖然處在極度恐慌的狀態下,但還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辦。美國證交所的廣播部工程主任肯·梅林是當時除了我以外,惟一一個留在七樓的人,我跑到樓道向他大叫:“肯,我們趕快離開吧!”我跑上前去,拉起他的手臂,徑直沖向緊急疏散樓梯間。 </p><p>  但當我拉開樓梯間的門時,一陣帶著燒焦了的糊味的濃煙和飛塵熱浪迎面撲來,將我們推得倒退了好几米。肯此時拒絕再接近疏散樓梯,我就用力拉住他,大聲喝道:“這里是惟一的出路,我們現在必須要離開!”我繼續拉著肯沖進樓梯間,在硝煙中摸索著走下樓。</p><p>  當溫暖的淋浴從頭頂澆下時,我情不自禁地放聲大哭 </p><p>10:20 </p><p>  見到證交所的保安時,我雖然從他們的臉色與眼神看出,他們也跟我一樣處于極度的驚恐中,但他們充滿責任感的行動卻讓我感到些許安慰。他們組織在場人員,不斷轉移向空氣稍微好一點,空間稍微寬一點的地點去。我當時正著急到處找電話與總部聯系,但不幸的是,沒有一條接得通的電話線。我與外界失去了聯系。 </p><p>  世貿大廈倒塌后造成的粉塵濃度,在我所在證交所周圍是100%。從窗戶望出去,我看到的是一生中從沒見過的漆黑。相信當時很多人會因來不及找到掩蔽處,而悶死在街頭。 </p><p>  11:40 </p><p>  我同所剩無几的交易人員以及證交所的高層主管,轉移到了證交所的地下室機房,與外界完全隔絕。1個多小時后,前來救護的消防人員打開了側門,告訴我們,外面情況穩定下來,並要求我們要有順序地拉開距離,一個一個地走出去,撤退到安全地帶。但同時也警告我們,外面的空氣條件相當惡劣,一定要采取保護措施。當時,有不少交易員將自己的交易制服撕開,沾上水發給年老體弱的人。 </p><p>  來到街上,一片灰白世界。每走一步都像踏在極其細膩的面粉堆上,每邁一步都會蕩起一團細細的粉塵,無孔不入地鑽進眼睛、耳朵、鼻孔。就這樣,我們在消防人員的指揮下,慢步行走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到達當時惟一的安全通道——哈德遜河。 </p><p>我們剛剛行走了几步后,只見一個蓋滿了粉塵的黑人,手中托著一摞用水浸過的餐巾,遞給我們每一個過路而沒有保護措施的人。但他自己則完全沒有保護,而已被粉塵蒙蓋得面目全非。當接過他遞給的餐巾時,心中感慨萬分。在這條餐巾的保護下,我隨著人群,慢慢脫離了危險。而那個灰頭土臉,舍己為人的清瘦的黑人,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我想,我一生都不會忘記。 </p><p>  在消防隊員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哈德遜河邊,熱心的渡船人發給我們每人一件救生衣,然后從河上把我們送到對岸碼頭的安全地帶。在過河的途中,我回頭看到曼哈頓下城完全籠罩在一個巨型煙球中。看著這個大煙球慢慢地離我們遠去,我好像剛剛作了一場噩夢。 </p><p>  16:00 </p><p>  几經轉折,下午4點左右我終于到家了。我只想趕快洗掉滿頭滿臉的灰塵。當溫暖的淋浴從頭頂澆下時,我情不自禁地放聲大哭。想到紐約的驕傲、紐約的象徵以及我非常熟悉的商店、廣場、景觀等等就這樣永遠沒有了,想到數以千計的世貿大廈工作人員目前還凶多吉少,想到無數家庭永遠失去了親人時,我想,紐約人的命運可能從此永遠被改變了。 </p><p>  作者手記 我從未尋求過心理咨詢的幫助 </p><p>  5年后的9月初,當我制作紀念“9·11”5周年特別節目《穿行華爾街》時,兩位證交所工作人員的回憶,讓我的心再次澎湃。 </p><p>阿蘭·維爾代茲,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資深交易員,站在世貿大廈遺址前,面頰微微顫動,雙唇緊閉。從他嚴肅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在極力克制難以壓抑的激動。 </p><p>  維爾代茲說,5年前的9月11日清晨,他每天必然要經過的世貿大廈遭到了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當時的經曆令他終生難忘。“我剛剛從大廈中走出,第二架飛機就撞了過來,我立即就感覺到面部有被火燒烤的感覺。我一邊加快腳步迅速離開,一邊回過頭張望,看到不斷有人從90或100層以上的樓上往下跳。” </p><p>  聽著維爾代茲的話,我仿佛被拉回到5年前。在這5年里,我從不願仔細回憶當時的情景。因為直到今天,直到此時此刻,“9·11”的話題仍然會使我有種接近窒息的壓迫感與沖動。 </p><p>  現在,紐約有很多“9·11”心理創傷咨詢機構”。我雖然自信是一個堅強的人,從沒有尋求過這方面的幫助,但實際上,這次事件對我的沖擊恐怕在很長時間都難以平复。 </p><p>  正如常在鳳凰衛視節目中出現的紐約證交所交易員泰特所說,雖然5年過去了,但恐怖分子對美國襲擊所造成的傷痕,永遠都不會過去。(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作者:龐哲)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p></p><div>系统[审核]<div class="mainbar3" style="OVERFLOW: auto; HEIGHT: 36px;">您发表的贴子未能通过审核,请注意您发表的内容</div></div><font color="#e61a1a">这是什么意思??? 请教!!!</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6][em16][em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蓝蜻蜓</i>在2006-9-14 0:15:42的发言:</b><br/><p>&nbsp;&nbsp;<font color="#e61a1a">&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p><p><font color="#e61a1a"></font></p><p><font color="#e61a1a">希腊赢得了他们的战争后,希腊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西门尼底 (公元前 556-468) 被委任为斯巴达的英雄们写一恰如其分的碑文。纪念碑被放置在赛莫皮莱。 当西门尼底写到两行时,一些希腊人惊呆了。而这两行碑文已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有意义和最著名的墓志铭。 </font></p><p><font color="#e61a1a">去告诉斯巴达斯人,谁在这里走过, <br/>在这里,他们为服从他们依赖的法律 </font></p><p><font color="#e61a1a"></font></p><p><font color="#e61a1a"></font></p><p><font color="#e61a1a">THERMOPYLAE----</font></p><h3><font color="#e61a1a">Simonides (556 -468 B.C.)</font></h3><p><font color="#e61a1a">&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Go tell the Spartans, thou that passest by,<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That here, obedient to their laws, we lie.</font></p><p></p><p></p></div><p>简单的词语......意义却如此非凡...... [em17][em17][em17] </p><p>可是有多少人会真正理解......[em05][em05][em05]</p><p>五年前的那天......[em16][em16][em16]我多么希望......自己有这个能力......可以奉献一点微薄的力量......</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39][em39][em39][em19][em19][em19][em37][em37][em37][em39][em39][em39][em43][em43][em43][em39][em39][em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远方的星</i>在2006-9-14 14:45:02的发言:</b><br/><p></p><div>系统[审核] <div class="mainbar3" style="OVERFLOW: auto; HEIGHT: 36px;">您发表的贴子未能通过审核,请注意您发表的内容</div></div><font color="#e61a1a">这是什么意思??? 请教!!!</font></div><p></p><p>这是中国式滴反恐</p><p>防民之口,甚于防川[em01]</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恒隆广场
丰收湖天街
超山
湖滨跨年
杭州体育场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5-1-22 12:43 , Processed in 0.21904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