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71|回复: 7

一套房要奋斗多少年 14大原因揭开房价暴涨内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一、房价节节高涨 </p><p>  自2004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房价持续走高,成了中国百姓心头难抑之痛。 </p><p>  “我工作一年的收入,还赶不上一套房子一个月的涨额。”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供职的张遥先生感叹。 </p><p>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就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 </p><p>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2005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一季度上涨幅度是12.5%,二季度涨幅是10.1%,三季度涨幅是8.8%。 </p><p>  房价居高不下,中央政府不断释放出“抑制”信号:央行上调个人房贷利率;“国八条”问责地方负责人;央行建议取消房屋预售制度……2005年,仅仅在3月至5月,中央就四次出台宏观措施来调控全国房地产市场,频度之高,殊为罕见。 </p><p>  开发商坐不住了。中央政府出台的种种措施,针对性是比较明显的。但令人遗憾的现实是,强势开发商总是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规避国家轮番出击的政策,继续获取暴利。</p><p>  不断“狂飙”的房价,引发着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种种争论。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助推了房价在节节高涨? </p><p>  对普通百姓而言,一些城市房价疯涨,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日益贵族化的房价,往往只能让人“望房兴叹”。 </p><p>  位于上海市卢湾区和徐汇区交界处的瑞金南路地段,可算是市中心区域的核心板块。记者选取这一板块上的“申江名园(查看地图)”,追索其近年来的房价攀升轨迹: </p><p>  2001年10月,一期开盘均价约6000元/平方米;2002年底二期开盘均价上升至7000元左右/平方米;2003年底,房价已跃至11000元/平方米;2004年第三季度,均价高达16000元/平方米;2005年3月,其房价已涨至24000元/平方米。 </p><p>  不到三年半,这一楼盘的房价疯涨了300%。如此“高成长性”恰是上海房价的一个缩影。 </p><p>  在2003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北京一直是中国房市的最高点,专家将它比喻为“珠穆朗玛峰”。 </p><p>  与上海比,近年来北方房价的涨幅不算最高,庞大的流动人口和特殊的区位优势,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消费大军,富人可以在二环附近或CBD购买豪宅,或者在西山、温榆河一带购买别墅,老百姓则只有在五环或郊区找到居所。 </p><p>  温和“上涨”的态势下,京城三环内商品房单价仍动辄多在1万元左右,看上去虽比上海低,但若按上海小区、楼盘相对较高的建设质量和较低的物业管理费来折算,北京的真实房价会比现在高出一大截。 </p><p>  事实上,即使是在中央一系列的重拳调控下,北京的期房价仍然上涨了1183元/平方米。 </p><p>  来自北京市建委、市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05年1月至11月,全市商品住宅期房价格继续高涨,平均价格677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1183元/平方米,涨幅为21.2%;其中普通商业住宅679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2.6%。而全市空置一年以上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也继续上涨,涨幅为5.7%,楼市空置率与房价再次出现背离。业内人士分析,北京市的商品房总体价格依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p>二、一套房子究竟要奋斗多少年 </p><p>  与上海高房价不断走跌的情形相反,一向走势平稳的深圳房价涨幅创出新高。据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公布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2005年1~3季度,全市商品住宅均价为6639.6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2.18%。其中供应量最大的宝安、龙岗两区同比增长30%。据世联地产统计,10336元/平方米———这是深圳2005年10月份新开盘项目的均价。 </p><p>&nbsp;<br/>  急速上升的房价,提升了市场投机的心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深圳购房投资比例大概在17%,接近上海,也迫近20%的国际警戒线。不少人发出了深圳会否成为下一个“上海”的担忧…… </p><p>  截至2005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8%,涨幅比10月份高0.2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3%,涨幅比10月份高1.1个百分点。 </p><p>  工作一年,积攒下来的钱还不够买几个平方———目前不少年轻人面临这样的窘况。热点新闻 </p><p>  因买房而产生这些郁闷的年轻人,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随处可见。他们有的要么租房住,要么靠家里人的鼎力资助。虽说自强自立的意识从未停过,但无奈之下还是接受了“嗟来之食”。 </p><p>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跃,北京市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单位的福利分房没赶上,面对远远超过其购买能力的高房价,他感到迷惘而无助:难道安分守己地勤勉工作,真的换不来一套房子吗?难道真的要穷尽一生,为一套房子而负债累累吗? </p><p>  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网民对此也有着一个大概匡算: </p><p>  假如我是工人,没有下岗,一个月拿800元钱,不抽烟、不喝酒、不结婚、不吃饭。总之,一分钱不花,在房价不上涨的前提下,要买那样的房子,得连续工作100年;假如我是公务员,混得一般,一个月2500元,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饭、还不贪污不受贿,想买那样的房子得熬上33年…… </p><p>  虞存辉,1999年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做市场营销,却错过了福利分房的最后一班车。那时他的女朋友还在念书,他也有单位宿舍住,并不急着买房。2003年初,眼看房价越涨越高,家人和朋友都催着赶紧买房,于是匆匆忙忙加入看房大军中去。 </p><p>  “人一着急就容易没了方向,再加上当时一阵抢购风潮,我甚至连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房子都没明确概念,只觉得房价一个劲儿往上蹿,要尽快买房减少购买成本。为看房简直快跑断了腿。后来渐渐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位:交通要方便,最好能挨着轨道交通,但不能太吵;离主要商业中心不能太远,购物要方便;考虑到老家人经常来探望,起码买套大些的,太小的户型不能考虑。另外,父母还特别关照附近要有小学、中学,为将来孩子上学考虑。”他说:那段时间所有的娱乐都退居了二线,每天下班后的任务就是看房,周末更是雷打不动的看房日,真是比上班还累。先是看了几个月的新盘,又看了几个月的二手房……兜了一大圈之后,竟然没有找到一套合适的,不是太贵就是太远,要么来晚了,我们都快绝望了。正巧女朋友的一个同学是做中介的,手头有一套房子是某单位的宿舍,虽然是二手房,但地理位置离人大不太远,上学购物都方便,借钱也要买,不然真的是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们决定买下它。除了自己的十余万元存款,向双方父母各借了十多万元,最后按揭20年买下来。当钥匙拿到手的那一刻,我累得已经说不出话来。 </p><p>  其实,像小虞这样为买一套房子跑几十趟腿的在购房族中并不是少数。记者随机采访的四十几位购房者中,最多的看了快三年,一般看房次数也得十几次。这还不算中意楼盘后签完意向书办手续要跑的腿儿。</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p>三、买房难的三个原因 </p><p>  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孙浩先生,自从2003年以来,除去特殊的事情,周末考察楼盘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保留节目”,从中深刻地体味出了一个购房人的苦乐酸甜。 </p><p>  孙浩先生平时就悉心研究网络、报纸等各类信息,对很多楼盘如数家珍,亲自考察的不下四五十个盘,有些是下班后顺便看的。有的房价高得令他瞠目结舌,有的因为他的犹豫,在等待中错过了最佳购买时机。 </p><p>  他最遗憾的就是一个坐落于京西昆玉河畔的鲁艺上河村楼盘。 </p><p>  据说2001年9月一期就开盘了,他去看时非典还未完全过去,当时均价也就8000多,但由于户型面积最小的两居室也有179平方米,让他有些难以下定决心,因为总价实在难以承受。热点新闻 </p><p>  等他和家里商量好,两个月后准备再来看时,得知只剩近300平方米的大户型,且均价也涨到1万,如今三期开盘均价已经是15000元,他真是有些后悔不已。 </p><p>  “在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要考虑合适的房型,真的是要牵扯太多精力,耗费时间,决策又难,感觉很累。”迟至2004年底,他终于狠了心,相中了一套远洋山水的房子。 </p><p>  但在他看来,最佳时机已然错过,他的同事中还有不少也是如此,看上十几趟,房子仍然很难定下来。 </p><p>  根据购房者的普遍反映,记者发现,买房难主要有这样三个原因: </p><p>  (一)楼市虚假或水分信息太多,必须反复实地调查,否则就要落入陷阱。 </p><p>  有的广告把位置、社区、设计都吹得天花乱坠,实地一看,大相径庭,如果不加小心,很可能就被迷惑。 </p><p>  (二)市场定位大多偏离普通百姓的需求,价位高,户型设计不是面积大而不当,造成浪费,就是格局不科学,影响功能的发挥。 </p><p>  装修房过少,即使有一些装修房,其风格和质量也令许多置业者不满。 </p><p>  (三)住房这样的大宗消费往往需要全家集体决策,反复权衡。 </p><p>  置业者对住宅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着眼于面积、质量,社区、环境等条件都要综合评价考察。 </p><p>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虽然在销售中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服务措施,但“作秀”、“炒作”的成分居多,总体上来说,仍然是没有为置业者提供一个真正轻松的消费环境。谈起购房史,颇多无奈。 </p><p>  张扬,一家中外文化交流公司工作的职员。 </p><p>  张扬说:“都说买房难,其实买好房子更难。但凡户型、面积、朝向均令你满意的房子,售楼小姐总会告知,对不起,这个户型已卖完了。再换一家,情况可能还是如此。”不过她们往往要求你留一个电话,说等等看,也许有交订金不要的。其实她们就是把一期的房子留到了二期的同等价位再去卖。”他看房子的历史少说也有两年多。 </p><p>  且听一听张扬先生关于买房子的经验之谈:“你到有点名气或新开的楼盘逛,经常可以看到人头攒动。售楼小姐们展示的房屋销售报表,也无一例外地显示楼盘销售的火爆。给人的感觉,这个楼盘炙手可热,下手晚了,过了这个村可就再没这个店了,让人不自觉加入到了购房大军中去。 </p><p>  “后来我才了解到,有些在售楼处排队的人并不都是买房者,而是开发商雇来的‘房托’!楼盘到底销售了多少,有可能就是个谜。 </p><p>  “开发商就是抓住了购房者的这种从众的心理。等什么时候交完了房钱,办完了手续,领到了钥匙,装修,搬家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其实这里还有不少的房子空着。所以买房时一定切忌冲动,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他们的话令人深思。</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p>四、期房成“欺房”? </p><p>  “买房犹如买彩票,不知咋样能中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反复权衡之后痛下决心,赌了! </p><p>  掏出辛苦攒下的积蓄,买下一个“梦想”的业主们,等到入住收房那一天,应是最让人有归属感、最让人心静的时刻。可是,一系列事情也许并不能让人如意,“梦想”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失望、委屈,进而怒火中烧…… </p><p>  看楼时,楼下明明还是空地,可入住后,却发现变电站成了自己楼下的“邻居”;最初看的规划图和销售广告上,空地还是一片花园,可通知去收房时,发现绿地处又在建了商品房;家庭室内说好的绿色装修,一经检测,发现甲醛超标,厕所里仍然有异味……这种期房变“欺房”的变戏法,让人们着实体会着:买房难,入住更难! </p><p>  怀着一份美好的憧憬,王欣女士在北京购买了一套被称为××花园的期房。她告诉记者,在等待了两年后开发商通知她验收房子的那天,她满心欢喜地去验房,却大呼期房“猫儿腻”太多。热点新闻 </p><p>  “当时它的广告宣传特别诱人,绿地多,又有游泳池,又有网球场,还有社区活动中心,广告上说得很好的,如果照它那个宣传,应当算是一流的住宅了。可实际情况与宣传情况却存在巨大反差:原来的外飘窗设计改为普通窗;最初宣称的种植各种花木的图景,现实中只是不值几文的小树和小草,绿化的草坪少得可怜;网球场也早没了踪影,楼前是近在咫尺的楼,看着眼前的钢筋水泥,而阳光却很难见到一缕……我们找开发商进行交涉,可遇上这样的糟心事,用多少钱才能补回来呢?”事实上,记者采访的很多业主都和这位女士的感觉一样,延期交房、规划改变、道路未通以及质量问题等总是发生,其中问题叫得最多的是“货不对板”,开发商对业主的承诺没有兑现,例如面积缩水,小区绿化面积与承诺不符。当初售楼小姐描绘的美景成了“镜中花”,巨大的心理落差确实难以承受。 </p><p>  中央电视台曾对部分购买期房的市民作过调查,近九成的人士遇到过开发商承诺不符的情况。那么,发生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开发商擅自更改规划,比如说原来的绿地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商业楼了,比如说小区的格局发生变化,碰到这样情况的人占到了五分之一多;18%的人遇到的问题是房屋质量出了毛病。比如经常漏雨,精装修的地板翘起来;17%的人发现房屋面积不符或者公摊面积超过规定范围;16%的人不能如期办理产权证;15%的人被强制交纳代收费用;13%遇到的是没有按期交房。 </p><p>  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4年度房地产金融报告,针对期房中的金融风险问题,提出建议取消期房的销售制度,改为卖现房,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赞成一方说期房是万恶之源,房地产市场上现在这种欺诈、虚假广告,承诺不兑现,全部是期房惹的祸。反方则认为如果改卖现房,显然房地产商要投入更大的资金,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来埋单。那么,一些消费者又是如何看的呢? </p><p>  在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市民中,普遍希望买现房,但在实际操作中,六成以上的人士还是买了期房。 </p><p>  家住北京劲松的马先生表示,如果购房的话,现房肯定比期房安全一些,可以看得到,实地考察,房屋的质量、具体的环境及其他的配套设施很容易得出性价比。我原来买期房就光顾着挑便宜,却带来无尽的麻烦,现在感觉还是选现房好。 </p><p>  而在某中央媒体工作的张建平先生则有着自己的看法:“买块肉还得挑挑肥瘦,买房子更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消费品。当你对着一大堆不知道真假的广告和图纸,让你掏钱就买,的确心里不踏实。但是现实生活中,可以挑选的期房还是多一点,价格上相对会优惠至少一两千。选择有实力一点的开发商,就算赌一把也值。”看来,期房有无数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更改规划,房屋质量,房屋面积,办理产权证,代收费用,但只要一谈到价位,就对不少购买者有着无尽的诱惑,大有“一俊遮百丑”之味。</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p>五、谁在为房价上涨支撑? </p><p>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董藩(董藩博客|董藩新闻)教授分析,如果剔除了上海与杭州的泡沫成分,北京真实的房价水平仍然可能是全国第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北京存在与众不同的“六最”消费因素说: <br/>&nbsp;<br/>  北京拥有全国最大的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官员阶层;拥有规模庞大的国内驻京办事机构;拥有规模庞大的涉外机构;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白领阶层;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教队伍;拥有数量最多的文化艺术机构和从业人员。 </p><p>  在上海,业界也流传着“9大理由”:世博会的拉动、跨国公司大量进入、海外购买力的强力支撑,如此等等,为后市看涨提供支撑。 </p><p>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有20万台湾人在上海工作或学习,定居人数超过2万人。仅港台人士在沪购房总量就已超过200万平方米,购房余额逾百亿元,外来人口购房占上海商品房销售总量的53%。热点新闻 </p><p>  由于看好上海未来的发展前景,许多实力雄厚的境外地产公司携巨资来上海投资开发房地产,一些跨国公司将拓展亚洲市场的商务总部设在上海。 </p><p>  与此同时,境外资金大量涌入更是助推了中国房价上涨。 </p><p>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上海市2004年金融运行报告称,2004年前11个月,涌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境外资金总量超过222亿元。 </p><p>  其中约150亿元用于房地产开发,占当年上海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12.7%</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七、房价飞涨的另外两个因素 </p><p>  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高房价就像纸船下水,撑不了多久。 </p><p>  因为,大多数房地产商的资金来源至少有两个通道,一是自己用土地向银行抵押贷款,二是买房者从银行按揭的资金也流向了房地产商的账户。 <br/>&nbsp;<br/>  充足的资金使房地产业保持了高速度发展,也使空置房和房价一样长年双双保持在高位,房子多年卖不出去,却不见开发商破产,这一点绝对是中国特色,用经济学原理无法解释。 </p><p>  买房按揭的比例由银行决定,但房子的价格却由房地产商决定,自然房价越高,从银行贷出来的资金越多。 </p><p>  ———信息垄断:“房托”抢占话语制高点? </p><p>  事实上,光靠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还不足以操控房地产的价格。 </p><p>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在或明或暗的“赞助”、“邀请”下,频频出现在各种论坛、媒体上,只说一些利益集团需要他们说的话,宣传房价看涨的种种理由。 </p><p>  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近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上,一个庞大的房地产利益集团正在形成。 </p><p>  开发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房地产研究机构以及部分媒体联手,占据行业话语制高点,并形成一个行业性的“话语链”“房托”: </p><p>  当央行规范房地产业资金运作的121号文件一出台,他们就开始“研讨”、抛出“高地价导致高房价”;当央行提示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严格审贷时,他们说:“融资成本增加,房价将会增长”;当有人警告房价虚高应该降温时,他们大加反驳:“中国房地产绝无泡沫,至少也可以繁荣20年”;当“新国八条”出台时,他们甩出“不能搞行政一刀切,还是要重市场调节”;当公众要求公布房价“成本清单”时,他们立即撰文公布房产“清单”不能撼动高房价…… </p><p>  总之是只唱房价看涨“同一首歌”。 </p><p>  “就像当年和庄家沆瀣一气的股市‘黑嘴’一样,这些人事实上是当起了‘房托’。”资深房地产观察人士顾海波(顾海波博客|顾海波新闻)直言,相形之下,楼市“黑嘴”们更有市场,对舆论的导向作用更大。 </p><p>  ———“追涨杀跌”:炒家哄抬房价? </p><p>  当股市跌破1200点时,人们才幡然悔悟2002年股市冲击2400点时的乐观是多么的盲目。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商品房成了一些人的投资品,炒家将楼市当作了股市。起先还是外来“炒房团”活跃于楼市,随后,在身边“谁买房谁赚钱”的诱惑下,手上稍有闲钱的人甚至是普通人家也蠢蠢欲动,加入投资商品房的行列。 </p><p>  在上海,自2004年第三季度以来,外来人员购买高档房的比例不断上升。 </p><p>  到了2005年一季度,中心城区高档房70%的买主是外地和境外人员。 </p><p>  价格越贵的房子,外来人员的购买比例越高,中心城区高档商品房供不应求,房价上升。 </p><p>  而高档房价格的上扬,又对周边中档房、甚至城郊的低价房价格、行情走势产生向上的拉动作用,最终对普通市民的心理预期产生很大影响,刺激“追涨”或跟风提前消费。 </p><p>  高价房对房地产商来说似乎没有任何风险,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卖给买房者,要么抵给银行。 </p><p>  扛住了高价也就扛住了高利润,最后通过按揭转嫁到买房者头上。 </p><p>  “泡沫”之后,房地产商拿走丰厚的利润,银行得到稳定的利益,而最终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人来扛,那就是买房者。</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p>八、利润大厦如何砌成? </p><p>  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普查第三号公报显示,房地产企业2005年的利润超1200亿元。 </p><p>  “利润大厦”如何砌成?“四两拨千斤”是开发商的惯用生财手段,用一两千万元的资金,开发1亿元的项目,比比皆是。一位曾在房地产业摸爬滚打十年的业内人这样评论,在中国,开发商是使用“高杠杆”做买卖的,8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只有20%。 </p><p>  房地产商徐扬(应被访者要求用化名),2003年底与朋友合股开发西南某城市楼盘。楼盘并没有建在市区繁华路段,制定的均价为2600元,看上去价格并不算高。那么他的楼盘能获利多少呢? </p><p>  2005年8月,他告诉记者,目前楼盘一期已售罄,二期顺利开建,每平方米也就挣个600元。</p><p>  600元和房地产暴利似乎距离遥远。见记者疑问,他得意地说:“你们记者算不来账,老百姓卖套自己的房子每平方米挣600元,当然发不了财,但我们的楼盘是36万平方米,你算算我全部卖出去之后挣多少,快两个亿啊!”他向记者独家提供了一份建筑成本清单,解密这座楼盘的“利润大厦”是如何一砖一瓦砌成的。 </p><p>  项目开发用地:180亩(12万平方米)具备以下条件: </p><p>  1、地价:80万元/亩。 </p><p>  2、技术指标:楼盘类型为小高层电梯公寓(12层);容积率为3;绿化率为36%,建筑密度35%。 </p><p>  3、策划公司全程代理,代理费及广告费为总销售额的4%。 </p><p>  4、设计费15元/平方米(按总建筑面积计)。 </p><p>  5、土建造价1300元/平方米,园林绿化硬化造价80元/平方米,市场销售均价2600元/平方米。 </p><p>  6、几项主要税收:土地增值税按销售额1.5%;营业税按销售额5%;契税按总地价3%;企业所得税按销售额2%(此项我们楼盘免交,因高新区有优惠政策)。 </p><p>  开发商提供的成本测算如下——— </p><p>  一、项目总建筑面积:180亩(12万平方米)×3(容积率)=3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80亩(12万平方米)×36%=4.32万平方米;硬化道路:180亩(12万平方米)×29%=3.48万平方米。 </p><p>  二、销售总额:36万平方米×2600元/平方米=9.36亿元。 </p><p>  三、180亩土地成本:180亩×80万/亩=1.44亿元。 </p><p>  四、工程土建总造价:36万平方米×1300元/平方米=4.68亿元。 </p><p>  此处数据为土建总造价,实际只要四五千万元即可启动开建楼盘,建好一栋卖一栋,并不用一次性投入这么多钱。 </p><p>  五、各种配套费用如下——— </p><p>  设计费:36万平方米×15元/平方米=540万元;园林道路:绿化4.32万平方米×80元/平方米=345万元;硬化道路:3.48万平方米×80元/平方米=278万元;水电及三通一平、报建等费用约2500万元;三通一平费用各楼盘的差异较大,凹地或沼泽地成本要高些。 </p><p>  六、营销策划及广告投入:9.36亿元×4%=3700万元。 </p><p>  七、需交的主要税:增值税9.36亿元×1.5%=1404万元;营业税9.36亿元×5%=4680万元;契税1.44亿元(总地价)×3%=432万元;还有一些小的税费和公司日常开支,没有计入。 </p><p>  八:项目总投入:约7.4亿元。 </p><p>  九:利润(粗算):9.36亿元-7.4亿元=1.9亿元。 </p><p>  理论利润率:1.9亿÷7.4亿=25%。</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1-14 14:45 , Processed in 0.0532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