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木是一种名贵硬木。众所周知,花梨木在中国大量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和工艺品始于明朝。 今天我们知道花梨木其实并不只有海南花梨(或称海南黄花梨、海黄)这一种,还包括越南花梨、缅甸花梨和非洲花梨。但后三者在名气和受关注程度与前者却相去甚远。在明清期间,至少是在明代,人们所说的花梨指的都是海南黄花梨。这是因为当时在国内,能出产花梨木并且能有一定的供应量的只有海南岛一处。 明中期,郑和下西洋直抵东南亚和东非。在返航时作为压舱木,越南花梨和非洲花梨被先后带回中国,但并没有引起过人们的注意。虽然都是相差无几的好木头,甚至现在价格仅次于海南花梨的越南花梨,当时也无人问津。有在自己国内的海南岛上就大量生长和充裕供应的海南花梨,谁会舍近求远用什么越南花梨、非洲花梨呢,更何况那会儿跑一趟远洋可不是件小事,海上贸易还远未发展起来。 不过同样是压舱木,越南花梨和非洲花梨在中国的境遇可大不一样。 郑和航经越南后,越南人仰慕大明王朝的繁盛,派员来华进贡朝拜。他们知道中国朝野喜欢花梨木,所以就把越南花梨作为贡品献给了明皇。越南花梨由此和宫廷达官士大夫沾上了边,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名木之一。至明末清初,海南花梨已用得差不多,几近绝迹了。这时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陆上贸易已经开始发展,越南花梨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海南花梨之后花梨木的最佳选择。 而非洲花梨可就没那么幸运了。且不说那时的非洲人根本不可能漂洋过海拉一堆木头来进贡,就算千辛万苦地拉了一趟,和越南花梨一样成为名木,但近现代之前的交通条件和航海水平决定了当时中非之间无法建立起正常、稳定的贸易。而即便中非贸易建立起来了,到了清代也一样会被当年的禁海令所斩断! 这样的重重障碍使得非洲花梨在漫长的数百年间早早被人遗忘﹑知者甚少、几乎完全消失在国人对良木的认知中。甚至到了越南花梨也近乎砍伐殆尽,连缅甸花梨都开始登场时,人们对非洲花梨都还没什么更多清晰的了解,更有甚者还把它和所谓的亚花梨和草花梨混为一谈。 非洲花梨的身世实在叫人唏嘘。假如当年非洲人也来进贡了而越南人没来,假如当年中非之间而不是中越之间的贸易建立起来了,没准非洲花梨也就像越南花梨一样早被砍伐一光,身价百倍,现在中国市场上花梨木的排行座次很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当然历史没有假如。好不容易等来了中国强大复兴的二十一世纪,人们对花梨木家具的购买和投资需求骤然升温。海南花梨早已无处可寻、越南花梨已是稀缺、缅甸花梨也不再是普通实惠的硬木了,此时方才有人想到用非洲花梨来做家具。这本是件好事,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它却是被用以假冒老花梨而开始的。在初初进到中国市场时,就像一块不为人所知的好玉被不明所以的人当成是极像好玉的石头拿去冒充另一种好玉,当然会被人骂得体无完肤。 非洲花梨一开始就这样在中国蒙受了不白之冤。不仅如此,它还受到了来自传统利益群体的肆意攻击。因为非洲花梨的价格相对较低,做传统花梨的人感受到了来自于此的潜在威胁,于是说它这不好那不好,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它不是红木、有"臭味"。 说非洲花梨不是红木的无非是在偷换概念。 红木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说法,老百姓所知道的红木一般指的是紫檀、花梨、酸枝、鸡翅等几百年来一直在沿用的传统名贵硬木。而非洲花梨是最近才出现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不仅非洲花梨,缅甸花梨等后代人才开始用的也都不算是红木了。可是如果用科学的标准、从木材学的角度去界定,非洲花梨就是属于花梨木类里的红木,只是产地不同于海南花梨、缅甸花梨这些老红木、老花梨而已,木性并无太大差异。最近中国林科院木材木业研究所对非洲花梨的鉴定已经明确证明了这一点。 而说非洲花梨有臭味的,却是在故意歪曲事实以误导大众。所有原木,每一树种都一定有自己的天然木香,只是香味各异、浓淡不一。非洲花梨确实不如海南花梨和越南花梨清香淡雅,其味略浓,更接近于酸枝,因此也有人觉得它的味道有点像墨香。另一方面,非洲花梨在制成家具之后的味道浓淡,也取决于开料前的干燥处理。如果干燥不充分,它的味道就浓,如果干燥处理充分,其气味在干燥过程中就随水份挥发而去,留下的就只有淡淡一丝雅致墨香,而绝不是所谓的“臭味”。 所以我们在选择花梨木家具时,一定要选择那些专业﹑规范﹑认真﹑负责的厂家。千万不要为图便宜,找那些小厂家﹑小作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