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邻 于 2011-8-3 16:31 编辑
我只知道以上的盖洛普调查数据有关新加坡部分应该是可信的,倒是中国才19%的人买不起房的这个数据看着好像不太靠谱?!
之前我说过:在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是住在政府组屋里面的.有政府的庞大机构在营运监管并维护这些居民楼的所有从预购,建造,发售,维修,清洁直到拆迁翻建的全部过程;所以一旦当你购买并入住到这类由新加坡政府大量津贴的组屋里面以后,即使个人经济状况发生问题或公司破产倒闭,也不会影响到你所拥有的组屋权益.所以有许多当地的成功商人开着奔驰,宝马奥迪车,还住在组屋里面的.这样即使生意失败导致公司清盘,个人破产,全家人基本上还是有个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不用担心万一破产时所住的私人屋子也会被连累了要被银行收回拍卖.因为政府建屋局(HDB)只批准让老百姓拥有少过99年的组屋房屋使用权的(这个倒是跟中国的70年使用权住宅房屋相类似的).据说组屋居民是拿不到正本屋契的,那些屋契都在政府保险库里放着呢.新加坡政府可以根据发展需要随时随地变更土地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年限,拆迁旧屋重间新屋并批出新的99年地契.
新加坡另外的20%不到的相对富裕人群,大都居住在由私人发展商设计建造的私人公寓或有地花园住宅里面,新加坡政府就认为多是成功人士,应该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社区了,不需要政府化大力气来照顾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私人公寓和有地住宅的业主也是买下了这些为数不多的房子早在殖民地时代所拥有999年或甚至永久地契的.只要没有违反大的法律法规,政府也不能够随意干涉这些私人物业领地内部的自治管理条例和事务.
自从60年代左右新加坡开始学习欧美风范逐步出现第一个私人共管公寓大型社区这样的新鲜事物之后,各式各样的私人共管公寓社群就如雨后春笋越建越多,新加坡政府就慢慢的改进相关规定:所有私人公寓必须成立业主委员会以代表所有业主来自治监管整个社区所聘用的专职物业公司的管理运作.时间大致上是在发展商交付物业给业主之后的两三年里面.假如一栋楼没有多大的地盘和设施,不需要专职保安公司,也没有几个屋主,那几个屋主也可以集体寻找聘用社区外部的专业物管公司来行使部分的物管职能,这样做的物管费就相对比较少了,因为这种专业物管公司不只是专职在这个社区做管理,而是好几个小区可以同时兼顾管理的.居民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说事儿了.
如果到访新加坡.想要搞清楚什么楼房是政府组屋,什么房屋是属于私人公寓,有时候光看外部并不容易区分,因为现在有许多是请私人设计公司设计的政府组屋的外观也很漂亮很有个性哦!
最容易区分的是:看建筑物有没有自带围墙隔篱.有围墙有保安的就肯定是私人公寓了;没有围墙隔篱没有保安的高楼,则肯定是政府组屋了.而且为了通风隔潮和便利行走,通常政府组屋的底层都是架空不住人的.倒是私人公寓多数是一楼也住人的,而且还建有名目繁多的各色康乐设施专供小区居民免费使用.外来人也只有是小区居民请来一起玩乐的情况下才可以去使用那些游泳池,网球场,桑拿浴室这类的康乐设备.(这和中国的小区很不一样:许多自家小区的康乐设施外人只要买卡就可以来使用,本区居民要使用反而还要花钱买卡才能使用,否则就不能够使用!?可是买家所支付的楼价和租客所支付的租金明明就已经把这些本区会所设施的造价和功能都已经算进去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