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0|回复: 14

的哥罢工了,今天出行要早做准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送走老爸,叫了辆中巴到火车站,街上也有很多警察,大家若打的,要早做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罢工。。。。好陌生的词。出啥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iangqh 的帖子

的哥罢工了。。。唉。。。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油价也TNND太高了。。。
让人家咋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j.sina.com.cn/news/quick-news/12/2011/0801/8360.html
的哥罢工不是旧闻,这几年重庆、北京、广州、长沙都有。前两日打车跟师傅聊收入,他说交的份钱每月有八千元之巨,去掉成本,只余三千左右,养家很勉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hsw.cn/read-htm-tid-2750282.html
由旧上海的黄包车想起现在的出租车


这些年上演的电影电视剧,凡是反映上海滩的镜头,都离不开一个道具:人力车。这玩意儿结构简单,前面两根长长的车把,后面两只橡胶轮子,轮子上面有座儿,座位后面有靠背,乘客在后面坐着,车夫驾着两根车把在前面拉。其实这种车辆不光旧上海存在,民国时期大中城市街头都有,是当时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普及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出租车。

稍微往前追溯一下就会发现,人力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它原先只在日本流行,到了清朝末年才被一个法国人引进到上海租界,所以人力车又叫作“东洋车”。

另外它还有一个名字:黄包车。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官方要求所有跑活儿拉客的人力车必须漆成黄色,好跟不拉外活儿的私家人力车区分开。那时候汽车昂贵,非豪富与大员不能乘坐,小康家庭买不起汽车,就买辆人力车,再包一车夫。私家人力车也要刷漆,一般要求刷成黑色,所以又叫“黑包车”,只是这个名字没能叫响,搞得现在一说人力车,就以为是黄包车,其实黄包车只是人力车的一部分,就像现在出租车只是汽车的一部分一样。

私家包养的黑包车且不管它,我们谈谈到处拉活儿的黄包车。

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规定,黄包车可以按里程收费,也可以计时收费。按里程收费的话,起步价大洋1角,此后每华里大洋8分。如果计时收费,每小时大洋4角。那时候一块大洋在上海市面上的综合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60元,每小时大洋4角也就等于每小时24元,刨去空载和等活儿的时间,一个黄包车夫一天拉5个小时,能够进账120元,如果一个月不歇班,月收入就是3600元。这个收入水平,搁今日上海或许很低,在民国已经蛮可以了。

还是在1930年,南京社会科学调查所对上海100家工人家庭做记账式调查,平均每家有两个半人上班,加起来每月收入只有36块大洋,按一块大洋购买力等于60元人民币计算,相当于2160元。而我们前面算过,一个黄包车夫每月能有3600元的毛收入,比一家工人挣得都多。

奇怪的是,黄包车夫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远不如工人,很多苏北民工来到上海,都是托关系走门子进工厂,实在因为文化太低或者技术太差进不了工厂,才不得不去做黄包车夫。因为拉黄包车的毛收入虽高,纯收入却非常微薄,绝大部分收入都得交出去:

第一是违章罚款。上海交通规则多变,清末要求靠右行,民国要求靠左走,租界的规则和华界有区别,日军侵占期间跟收复以后也有区别,黄包车夫的文化水平很低,不能与时俱进,尤其刚入行的时候,动不动就违章,逆行几次,一天的收入就全给交警了。而且那时候交警还特别歧视黄包车夫,同样是违章,上面坐着老板和官员的黑包车不会被罚,没有富贵人家包养的黄包车却在劫难逃。

第二是份子钱。人力车引入中国后几经改良,硬座换成了弹簧坐垫,木头包铁的轮子换成了橡胶轮子,车座底下还装了电铃,买一辆崭新的人力车,得花四五十块大洋,对两手空空从农村进城淘金的车夫来说,这笔投资是出不起的,即使出得起,买一辆人力车自己上牌自己拉活儿,也要受车行(专门出租人力车给黄包车夫的商铺,类似现在的出租车公司)的欺负和黑帮的压榨,所以车夫们一般都是租用车行的车。各大车行收费不一,租一辆上过牌的黄包车,每月一般得交25块大洋的份子钱,这就意味着车夫辛辛苦苦一个月,一多半收入都是给车行挣的。

第三是牌照费。本来黄包车的牌照费并不高,上一张牌只收两块大洋,可是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官方一直限制黄包车的数量,从1924年工部局发放1万张牌照起算,此后长达13年的时间里没有再增发过一张车牌。也就是说,合法营运的黄包车最多只能有1万辆,多出来的都是黑车。这样一来,车牌就成了紧俏货,官方两块钱一张的车牌到了市场上,最后的转让价竟然能疯炒到750块大洋一张!很多有后台的人靠出租和倒卖车牌发了大财,而黄包车夫却不得不承担高昂的牌照费——牌照费是车行出的,最后得分摊到车夫头上。

除了这些,车夫之间的竞争还很激烈。1934年,全上海登记在册的黄包车共有9990辆(跟现在出租车一样,黄包车也有规定的报废期限,1万辆缩减为9990辆,是因为部分车辆已到报废期),靠拉车为生的黄包车夫却有4万名。这4万名车夫当中,大约有1万名是偷偷拉黑车的,他们所拉的黄包车只漆了黄漆,却没有合法的营业牌照,另外3万名车夫则在争抢那有限的9990辆。为了从车行租到车辆,他们得说好话,得找人作保,得给车行的管理人员送红包,甚至还要主动要求上调份子钱。好不容易租到车辆的车夫,为了让车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再把车辆转租给第二个第三个车夫,自己拉白天,别人拉晚上,24小时不停歇,就像现在上海的出租车一样。

到了1939年,全上海已经有10万名车夫在拉活儿了,他们平均月收入只有9块大洋,穷得没办法送孩子入学,拉黄包车出身的黑帮老大顾竹轩良心发现,出资办了7所希望小学,专收黄包车夫的子弟入学,算是给广大车夫提供了一些道义上的帮助。而与此同时,那些车行、那些交警、那些交通部门的官员、那些倒卖车牌的商贩,都发了大财。车夫在流汗,他们在收获,这种现象非常不合理,但我不知道毛病究竟出在哪儿,是因为官方对黄包车数量的变态限制?还是因为车行的垄断?希望专业人士帮忙解惑,因为这个问题还没过时,放到今天来问,刚刚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现在道路上警察和协警超多。

外面的顾不牢了,家门口看来要罢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车难,开车难,回家也难——什么都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esure 发表于 2011-8-1 12:26
打车难,开车难,回家也难——什么都不容易

这24幢边上煤气管道挖好了,啥时候把小区的路复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理解,杭州的堵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早6:48通过QQ叫车,没叫到,原来一叫就灵,很方便的,不知咋回事,应该不会还在罢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还在罢工,好像对坚持营运的出租车还进行打砸,不过杭州的媒体上好像没看到什么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esure 发表于 2011-8-1 12:26
打车难,开车难,回家也难——什么都不容易

还有停车难! 昨天在建国中路路边的黄线停车位上被贴一张“提醒单”——交通协管员那是相当的眼疾手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份子钱太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杭州一张出租车牌照转让费60万左右,去年曾高达7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9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的哥的工资每月3000~4000元,和我一样,看来我也要罢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杭州体育场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5-1-4 10:50 , Processed in 0.06049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