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帖子,要讲到两个人。 <br/>一个是中国第一个留学女博士,娇小玲珑,眉清目秀,出身浙江望族。大才子吴宓十分倾心于她,甚至不惜为她抛弃妻女,并有诗“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br/>毛彦文却并不爱吴宓。在她,少女时期就与表哥青梅竹马,为了这个见闻广阔的表哥,年仅16岁的毛彦文 , 在1914年夏,,不惜违抗父亲定下的婚事,在花轿临门时,演了一出轰轰烈烈的逃婚记,为此,毛彦文名誉扫地,备受舆论指责。后来毛彦文从杭州女子师范毕业后,薪水亦大部分寄给了在北京求学的表哥。出国留学期间,更是把满腔思念都写给了表哥。 <br/>可是,他们并没有结合。表哥虽然也受了很好的教育,却不愿意毛彦文成为有独立思想的女性。而表哥的同学吴宓,在帮他们两人鸿雁传书的时候,爱上了毛彦文。从此开始苦恋,整整6年。 <br/>然而毛彦文没有嫁给吴宓。她接受了一个比她大33岁的老人的求婚,这个老人,是她中学同学的亲姑父。毛彦文时年37岁,熊希龄66岁。 <br/>熊希龄写信给毛彦文,在表述爱慕之情的同时,也请她考虑年龄上的巨大差异。熊希龄评价毛 “非凡俗女子” “一不好虚荣,二坦白真实,三不好世俗娱乐,四立志教育事业,五挚爱儿童。。。”。 <br/>作为第一个留美的教育硕士,毛彦文感佩于熊希龄对教育而慈善事业的全力投入。尽管她也担心过年龄的差异,但是,最终,共同的事业目标,促成了他们的结合。毛的允婚,使熊希龄大喜,诗云 :“熊希龄雄心不死,毛彦文茅塞顿开。” 其实熊希龄也有才子之名,与毛彦文成婚之夕,曾自撰定情曲:“世事差回首,觉年年,饱经忧患,病容消瘦。我欲寻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奋斗。渐运转,春回枯柳。楼外江山如此好,有针神细把鸳鸯绣。黄歇浦,共携手。求凰乐谱新声奏,敢夸去,老菜北郭,隐耕箕帚。教育生涯同偕老,幼吾即人之幼。更不止,家庭浓厚。五百婴儿勤护念,众摇篮在在需慈母。天作合,得佳偶。”还有一首自题墨荷《莲湖倾影图》,其词曰:“绿衣摇曳,碧波中,不受些儿尘垢 。玉立亭亭摇白羽,同占人间未有。两小无猜,双飞不倦,好是忘年友。粉后铅腮,天然生就佳偶。偶觉万种柔情,一般纯洁,清福容消受。软语娇绍沈酒里,甜蜜光阴何骤。纵与长期,年年如此,也觉时非久。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据说熊先生去世后,毛女士终身未再嫁。 <br/>毛和熊的婚姻,只有三年,其后熊便病逝。但是,毛说:和熊希龄的三年,抵得过我30年。熊去世后,毛承继了熊的慈善与教育事业,担任了北京香山慈幼院长。 <br/>咀嚼这桩往事,有可玩味之处。如果毛不是性格坚决之人,不会在16岁时在花轿临门时逃婚;如果毛不是至情之人,不会对表哥一往情深多年,甚至在表哥最终抛弃了她之后,仍然对此人缱绻;如果毛不是受到初恋的严重打击,不会将自己的感情封闭10年,拒绝所有适龄男子的求婚;如果熊希龄不是致力于慈善与教育,从而与毛有共同目标,毛也不会最终接受这个大自己33岁的老人。 <br/><br/>男女之间最高级的关系,是促成对方挖掘潜能,实现对方最大的成就。而且,是互相的。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1 13:57: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