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楼] xlf22222: 未科三兄弟已经3万
[故事] wxfgwwgz: 一个断供者的自述
[评楼] 中国蓝2017: 武林长寿桥老破小几乎没跌
[讨论] 独立楼市评论员: 谁是中国第五个一线城市

[求证] pg2m05: 低碳社区,减配?

[讨论] wcq1992:契税问题
楼主: Roy123

一针见血 房价立马下降 【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0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Roy123在2003-9-19 14:00: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xuezhou在2003-9-19 13:49:00的发言: 楼主没学好市场经济
我是不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希望你具体说说你的高见,愿闻其详! [/quot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仆门用社会主义的方式使用权力,然后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将权力货币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要向其它地方置换土地的。。。因为杭州把未来十年的用地量都消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0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50平方是一套,250平方也是一套。没法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0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价立马下降的良方: 口水楼市组织敢死队。 见开发商就砍 见官员就奸 见人就杀 见屋就放火 见钱就抢 从理想主义角度看 这就可能因为供应稀缺而造成房价上扬 实践上哪 肯定房价大跌 信不 敢死队的试试看 我闪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有一个馊办法:1.房子凭房子票购买。2.大家的工资收入都一样。3.房子大小一样, 地段一样,户型一样。最后大家一个模样,一个德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尤其是第二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0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杭州平民在2003-9-20 23:31:00的发言: 偶有一个馊办法:1.房子凭房子票购买。2.大家的工资收入都一样。3.房子大小一样, 地段一样,户型一样。最后大家一个模样,一个德性。
强烈支持。 好啊好啊。 不愧是我们平民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0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kukandy在2003-9-20 23:34:00的发言: 无知!!!尤其是第二条
------------------ 其实每个人工资收入是造成目前住房状况的根本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 其实每个人工资收入是造成目前住房状况的根本原因。 [/quote] 好经典。 积极心态和疲软心态 主动进取与怨天忧人 之大不同。 狂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象计划生育一样,多购房早晚会限制的 我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乌鸦嘴在2003-9-20 20:42:00的发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仆门用社会主义的方式使用权力,然后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将权力货币化。
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3-9-24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杭州平民在2003-9-20 22:56:00的发言: 50平方是一套,250平方也是一套。没法算。
有钱你可以住大一点,享受生活; 但不能无节制的拥有n多套,那是浪费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9-2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项目的户型比例,遏制盲目建造大户型,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虽然表面上与房价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可以消化掉一部分买不起总价高住宅的消费群体,也可以缓和一下目前的供求关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到经济适用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很可惜我不是很赞同,至少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赞同也是没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杭州平民 于 2003-9-20 23:31 发表
偶有一个馊办法:1.房子凭房子票购买。2.大家的工资收入都一样。3.房子大小一样,
地段一样,户型一样。最后大家一个模样,一个德性。

oo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亏了楼主不是政府人员啊。否则小ping爷爷要从地下赶回来跟你聊聊天,谈谈什么叫改革开放了。

有钱是错吗?努力赚钱错了吗?鼓励大家做懒汉吗?你怎么不说路这么堵,都不许开汽车了,不管有钱没钱,都只许骑自行车,而且一个人只能有一辆自行车,多买一辆的话就要交税。

要治的是腐败,错的是来路不明的钱,你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来路不明的钱?你的同事朋友亲戚有没有来路不明的钱?虽然腐败是存在的,但不是个个都是,某些群体中的某些人而已,大部分老百姓赚的都是辛苦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角度错了,自然得不出正确得结论。

降房价,其实很容易,楼主得建议也具有一定得可操作性。

但问题是,政府真得愿意看到房价下跌吗?政府真得敢让房价下跌吗?

当年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全国大搞商品房,的确,商品房也为这些年得经济持续增长贡献了很多力量。然而,这是个错误得决定,中国人多地少,房产的功能应该是居住保障而不是商品,贫富分化后,富人们用自有资本和银行贷款足够买下所有的房产(目前就有这种味道)作为投资,不穷不富的那批人出于对自住的需求、房价上涨的恐惧和房产升值的预期也按揭买房,当然,穷人比较好,没有买房的烦恼,反正买不起,这样,房地产在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进程的美好预期下,一路高歌猛进,透支未来消费能力的同时,也套牢了银行,绑架了中国经济。

我不知道人口红利和城市化进程是否真的能支撑城市的高速发展,从而产生更大的自住需求来和投资需求承接现在投资的人的变现需求(投资总要获利变现吧?)和房地产的持续发展(不发展就是衰退了!),但我始终认为生产率没有实质提高的前提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并非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是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的出口,发展了这么些年,也没有两个世界品牌,主要是做加工,附加值低,没有核心竞争力),是没有东西来支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的。

所以,现在政府不是怕房价涨,当然涨也不好,但他们更害怕的,是房价跌。房价一跌,跌10%-20%还好,大家还能咬牙还按揭,只是小感冒,跌30%-40%,超过大家的首付了,加上支付的利息和交易成本,房子就变成了负资产,可能很多人不愿意还贷了,开发商房子也不好卖了,能力差的,楼盘开发难以为继,烂尾楼也出现了,银行坏账大量增加,流动性不足,银行难以放贷,甚至可能倒闭,金融危机来临。房地产不行了,钢铁、水泥也就不行了,土地买不出去,政府的钱也少了,政府能搞市政建设的钱也没有了,中介等各种相关行业都不行了;银行不行了,各行各业没有贷款支撑,发展就慢了,失业增加。经济退步——失业增加——收入减少——需求下降——经济更退步,恶性循环,经济衰退开始了。

怎么办?所有政府现在希望房价不涨,最好是慢慢跌,但不能伤筋动骨,同时,收入上涨,大家不是经常看到政府说要加工资嘛,适当通胀,实现房价软着陆,经济软着陆。

但一通胀,国外热钱就会流入中国,推高物价上涨,房价上涨,想软着陆没那么容易的。

那怎么办啊,我也不知道,所以JB总里也说2008年是很困难的一年,深感忧虑!中央也痛苦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本帖最后由 vagabonds 于 2008-5-5 00: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麦田”CBD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西门市集
良渚文化走廊
欢肆效果图
墨尔本高楼
勾庄
临平体育馆
奥体世纪城
江南科技城
馥香园航拍
金沙湖航拍
城北万象城
科创趣城
杭州西站
运河
和平里
杭州南站
浙金地块
武林新核心3
武林新核心2
武林新核心1
浦东御桥湾
绿城潮听明月
未科湿地开发
金色钱塘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6-6 04:58 , Processed in 0.05166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