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4|回复: 2

业内人称买房靠自己的不足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似乎从来没有一个年代的年轻人像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如此悲催。他们买房遇到了历史上房价最高的阶段,也遇到了关于买还是不买历史上争论最激烈的时候。有的人为了做房奴而努力,有的人庆幸自己终于坐定了房奴,有的人为此透支了青春和对未来的梦想,有的人顺便透支了父母的晚年。
  做房奴似乎是这代人不可逃避的命运,那些穷二代、农二代、职二代,不做房奴又能怎样?现在做房奴,才能避免后代不再做房奴。做房奴,是这代人必付的代价。
  终于挤进了房奴的行列
  11月15日,潍坊市冬季正式供暖的第一天。郭栋材一大早醒来,起身摸了摸床尾的暖气片后,又甜蜜地钻回温暖的被窝。这是他搬进新家后的第一个冬天,供暖比想象中的要好,他觉得很幸福。
  2011年年底,郭栋材拿出工作后攒的几万块钱,加上从父母那里“啃”来的十万块钱凑了个首付在潍坊市区北宫街上买下了他在这座城市、也是他人生中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郭栋材告诉记者,交完首付的那一刻,他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房子有了,可从此也就背上了近三十万元的债务,但有了房子就算是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经过几个月的装修,今年十月份郭栋材喜迁新居,搬了家后,他时不时地就约同事、朋友到他家吃饭打牌。郭栋材说,当年租房子住的时候,特别羡慕那些买了房子的同事,每次有人在办公室里炫耀自己甜蜜的小日子,他就暗自下决心,总有一天他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这一天终于实现了,他终于光荣地挤入了房奴的行列。
  不过,郭栋材却说,一开始他并不是买房主义的拥趸者。有一段时间他特别挺韩寒的一句话:“我的女朋友逼着我买房,我就送她2个字:滚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想法慢慢动摇了,身边的同事陆续买了房子,而自己也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房子就成了难以回避的问题。而最终坚定郭栋材买房决心的还是他的父母。郭栋材说,他的父母都在农村,他们那个年代房子根本就不是问题,可现在不一样了,人们对房子的概念变了,农村的房子再大都不算房子,而城市里的房子再小也算有房。为了方便儿子找对象,两位老人还是拿出攒了一辈子的钱支持儿子买房。
  完全不像中国的第一批房奴,至少有人发了横财,郭栋材觉得自己这一代人似乎正好处在一个悲催的年代。房价是最高的时候,有人劝你别买房,房价迟早会降,又有人劝你赶紧买,不然以后更贵。郭栋材想不了那么多,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他算了算照现在的工资水平,他得20年后才能还完所有的贷款,可谁又能预料二十年后,哪怕是十年后的事情呢?
  “就安心做自己的房奴吧”,郭栋材安慰自己。好在他有一份眼下还算不错的工作,每个月4000元左右工资,近2000元的房贷,毕竟在潍坊这种三线城市,这样的生活标准也糟不到哪儿去。
  郭栋材并不后悔买房的决定,因为连他的偶像,那个当年豪言壮语的韩寒也未能免俗地成了房奴。在郭栋材看来,在潍坊当房奴,要比在上海当房奴幸福多了。
  可是,郭栋材买房子的事却一直被他在房产行业工作的哥们宋志斌鄙视着。
  宋志斌是郭栋材的发小,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的他却是一个拒绝买房主义者。当郭栋材托他找关系买房优惠优惠的时候,宋志斌非常鄙视地说,就是你们这些傻子推高了房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付出的代价
  工作已经十年的宋志斌至今仍然租住在潍坊市区的一间小公寓里。经他手卖出去的房子有数百套,但他却从不考虑为自己买套房子。
  宋志斌所在的公司负责潍坊好多个楼盘的销售,这几年婚房逐渐成为一个主流。宋志斌发现,现在买房子的99.99%需要按揭,买房子的90%在25-30岁之间。根据宋志斌的统计,只有不足5%的人是靠自己的实力,不需要家里的资助买房的。当然还有一些富二代,家里早在他几岁的时候就为他准备下几套婚房。
  有一次,宋志斌接待了一个大款,这个人来给他的儿子和老婆买房子,他原本以为这个大款的孩子没有20也有18了,后来发现他儿子刚满月,老来得子,想买一套房子庆祝一下,宋志斌本来担心他儿子太小无法办贷款,没想到这个大款倒是替他们着想了,两套房子120万一次性全款付清。
  可宋志斌遇到的大款还是少数,买房者中多数还是穷二代,农二代,职二代,他们没有多少钱,可他们在买房的问题上却表现得尤为迫切,这让宋志斌一直很费解。
  为此,宋志斌专门研究过邻国日本的青年。宋志斌发现,日本青年结婚买房子也很贵,日本弹丸之地,人口密度很大,房价当然比较高,但日本青年却不着急买房。日本青年怕买房限制自己去其他城市欣赏美好生活的机会,也不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可是中国青年却不是这样,他们希望安个家安心稳当地过生活,不惜借贷做房奴。当然,这只是一个社会上流传已久的原因。宋志斌还发现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问题,那就是,这个社会普遍认为,谁有房,谁就是有为青年,没有房,就没出息,现在为数不少的女士、以及家长对年轻人的评价标准大抵如此。
  可郭栋材却不以为然。他觉得,每个时代的社会价值标准都会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样的标准,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人付出代价,他觉得自己以及和自己一样选择的人就是那些付出代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什么办法呢
  宋志斌依旧坚持自己不买房的信念,在同龄人圈子里他是个另类。尽管大多数人不理解他的想法,但他总在试图揭穿一个秘密。在研究改革开放的经济现象时,宋志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舆论引导经济的秘密。
  宋志斌向记者例举他的证据:在上世纪70年代,电话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舆论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富裕人群的象征,是身份的标志。所以,在上海即使安一部电话5000多,也有很多人排队去买。图的啥?身份,面子,潮流!媒体舆论引导之。现在座机5000元?笑话,白送都未必有人要。
  上世纪70年代结婚“三大件”指的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到了80年代则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三大件”水涨船高了,更新成电脑、空调和摩托车。如今,结婚“三大件”被默认成房子、车子和票子。每一个时代的商品工业的大发展,都会随着舆论引导。不引导谁去拼命买彩电,洗衣机,不引导这些海量生产的产品卖给谁?昔日昂贵的电话,冰箱,彩电,现在说起来是不是不值得一提?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而现在,舆论则在引导大家买房子,时不时制造一些房子稀缺、房子涨价之类的舆论氛围,于是尽管房价越来越高,人们仍挤破头地去卖,这跟当年排队买电话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宋志斌乐观地认为,房地产的好日子就快结束了。因为,做面粉的,卖鱼的,做鞋的,捣鼓蔬菜的,都涌入这个行业,疯狂买地,疯狂建房。不争的事实是,房子越来越多了,按照价值规律,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
  现在社会独生子很多,再过10年,最简单的估计:自己父母一套房,老婆父母一套房,小两口还有1套房。等再过10年,双方父母去世,这样一家就3套房。再过10年,这个父母还会为孩子再买套房吗?到时候房子还会永远上涨吗?大家有房子住了,买房子的人少了,房子就不会涨了。
  所以宋志斌认为,房子永远上涨论,是绝对谬论,照现在的疯狂速度,用不了20年,甚至15年,房子就悲剧了。
  可这样的结果,郭栋材也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十年、二十年的事对他来说实在太遥远了,重要的是当下,重要的是,他的父母没有房子,他不是那个二十年后可以坐享其成的独生子。年轻人买房,确实透支了短暂的青春和对未来长久的想象力,有很多人还透支了父母的晚年。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对郭栋材来说,他们做房奴,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做房奴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味美浙江活动
“麦田”CBD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西门市集
良渚文化走廊
欢肆效果图
墨尔本高楼
勾庄
临平体育馆
奥体世纪城
江南科技城
馥香园航拍
金沙湖航拍
城北万象城
科创趣城
杭州西站
运河
和平里
杭州南站
浙金地块
武林新核心3
武林新核心2
武林新核心1
浦东御桥湾
绿城潮听明月
未科湿地开发
金色钱塘
文教、申花
世纪城地标
滨江棠前嘉座
钱塘江大潮
苏杭城际铁路
春和云境
未科3兄弟亮灯率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6-3 16:27 , Processed in 0.06186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