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师、《实测杭州市街图》的作者、夏丏尊的好朋友、知名画家张光钊对前来杭州游玩的旅客说: “杭州消费浩繁,生活奢靡,地价高贵,居住困难,寻觅栖宿,至为不易。” 他的意思是说,杭州生活成本太高,物价贵,房子也贵,想在这个城市安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其实跟今天比起来,那时候杭州的房子一点儿也不贵。举个例子,现在杭州湖滨公园一带,在民国二十年代是全市房价最高的地段,新建的一楼一底微型别墅,建筑面积六七十个平米,售价才一万块大洋。要是买两楼两底,建筑面积一百多平米,也只需要两万块大洋不到。城里的清河坊巷,房价位居全市第二位,去巷子里打听二手房,三间一所、占地两分的小院子,最多八千块大洋就能拿下。 民国杭州所谓“大洋”,泛指所有面值一元的银元,包括民国以后铸造的“袁大头”、“孙大头”,也包括前清光绪年间铸造的“龙洋”,还包括来自墨西哥的“鹰洋”、来自英国的“站洋”等等,但是市面上流通最广、最容易被大伙接受的银元,还是“孙大头”,又叫“总理纪念币”。这种银元,重量在七克上下,实含纯银六克半。好吧,我们就算它实含纯银七克,一万块大洋才相当于七万克银子。现在一克白银多少钱?不到十元人民币吧?就算十元一克,七万克才七十万元。 假如我们能够自由穿越的话,只需要拿出七十万元,换出七万克白银,然后回到民国二十年的杭州,去钱庄或者银号里兑换一万块大洋,就能在最贵的地段买一幢微型别墅;如果舍得花钱,拿出一两百万元,就能买到一幢像模像样的小别墅了。现在你砸上一两百万,能在杭州买什么房子?普普通通的小户型而已。 遗憾的是,凭借目前的技术手段,我们不可能回到民国杭州去买房,所以要想判断那时候的房价是高还是低,我们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有那个时代的杭州市民才有发言权。 对民国时代的杭州人来说,别说一万块大洋,就是一千块大洋,也是一笔巨款,因为那时候普通人的收入实在太低。 截至民国二十年,杭州城区共有八千八百个人力车夫,他们从车行租到人力车,日夜三班倒,每人每天平均拉上七八个小时,只能挣到一块大洋,刨去交给车行的份儿钱,还有交给警察的罚款,每人每月只能挣十块大洋左右。这些人如果想在杭州城区买一所像样的房子,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奋斗五十年。 民国杭州已经有了出租用的汽车,全市共有十三家出租车公司(当时叫“汽车行”),不管给哪家公司开车,司机每月最高收入都不可能超过三十块大洋,然后他们还要养活老婆孩子,还要买时新的衣服(汽车司机为上流社会服务,必须在意穿衣打扮),搞不好还要沾上交通肇事,即使从青壮小伙一直工作到胡子发白,能积攒上万块大洋吗?绝对不可能。 再看工人的收入。民国二十一年,杭州各大丝厂的女工闹罢工,要求每天开到半块大洋的工钱。每天半块,一个月才挣多少?十五块而已,而且连这个数目都是她们的梦想。建筑工人需要技术,收入稍微高一些,干一天活儿挣一天钱,忙活一个月也不过只有二三十块大洋。 一个月二三十块大洋,一年几百块大洋,攒上十年二十年,似乎就能买一所小院子了(前面说过清河坊巷一所小院八千块大洋),好像房价也不怎么离谱。您别忘了,工人们得养家糊口。就算光杆一条没有负担吧,他得吃饭吧?得看病吧?得租房吧?得会朋友吧?按照当时的最低生活标准,一个月怎么着也得十块大洋开销。如果再染上酒瘾毒瘾鸦片瘾或者逛妓院的瘾(民国工人生活作风优良的极少,多数像晚年的骆驼祥子一样狂赌烂嫖有钱就花),别说攒钱了,还得欠下一屁股债!买房?只能等到下辈子。 所以从工薪阶层的收入来看,民国杭州的房价实在很高,高到了绝大多数劳工永远也买不起的地步。所以张光钊又说:“杭州市民除极少数自营房屋外,大都赁居而居。”意思就是绝大多数人都在租房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