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3|回复: 8

374人死亡 “石棉致癌”丑闻震惊日本涉及多家公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2>
<H1><FONT size=5>374人死亡 “石棉致癌”丑闻震惊日本涉及多家公司,已有374人死亡,造成巨额经济损失</FONT></H1>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P>  日本多家公司近日相继爆出“石棉致癌”丑闻,在日本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媒体的曝光,这起风波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引起了政府、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P>
<P>  石棉是一种工业原料,在生产和建筑中广泛使用。这种原料正是这起事件中的主角。6月30日,三名日本市民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称自己因大量吸入石棉而患有间皮瘤,并爆出日本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厂———久保田株式会社已因此向他们赔偿了600万日元(约合44万元人民币)。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gt;
  2.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3. &lt;script&gt;
复制代码

</SOHUADCODE>事情一曝光,整个日本社会为之哗然,日本经济产业省迅速敦促相关产业查处石棉的危害。时过半月,这场风波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接连爆出了更多令人震惊的情况。</P>
<P>  在被害市民举行记者招待会之后,久保田立即发表声明,公布了公司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同时公布了该公司工人的受害情况。据调查,该公司自1954年开始用青石棉和白石棉作为石棉管的生产材料,又从1960年开始使用白石棉作为住宅的屋顶和外部墙壁的建筑材料。至目前为止已经查明共有75人因为吸入石棉而死亡,还有18人在治疗中。久保田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向被害者支付补偿金,并称该工厂已经完全停止使用这种有害材料。</P>
<P>  久保田公开承认石棉致癌事件后,日本各大小媒体都进行了连续追踪报道,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断爆出新的案例,一些大企业相继牵涉其中。据《东京新闻》报道,三菱重工也查出已有17名职工死亡,此外还有6人正在治疗中;三井造船共有14人因此死亡;石川岛播磨重工共有20人死亡。据《读卖新闻》报道,至截稿之日,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得知,因石棉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多达374人,正在治疗中的人数为88人,涉及有关企业27家。</P>
<P>  据《朝日新闻》报道,7月15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承认国际劳动机关(ILO)早在1986年就颁布的“石棉使用安全条约”。这将使日本企业今后的有关生产受到法律制约。但有专家批评说,日本政府在防止石棉危害方面行动得太晚了。</P>
<P>  据《读卖新闻》报道,鉴于石棉被用作建筑材料,横滨市已经决定对全市520所学校进行调查,只要发现含有石棉的地方全部拆掉重建。一般的居民住房也面临同样问题。据媒体报道,前往有关部门投诉的居民越来越多,相关住房的拆迁难以避免。同时,在相关企业相继曝光后,周围居民纷纷计划搬家,并要求企业作出赔偿。</P>
<P>  在这些企业中,也出现了相关工种工人相继辞职现象,而招募新工人却是难上加难。此外,根据法律规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使用石棉,以其他高成本原料替代,而其库存品的销售也必将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有分析认为,这一事件对日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让本就低迷的日本经济面临更多困难</P></FONT></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74人死亡 “石棉致癌”丑闻震惊日本涉及多家公司,已有374人死亡,造成巨额经济损失</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日本多家公司近日相继爆出“石棉致癌”丑闻,在日本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媒体的曝光,这起风波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引起了政府、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石棉是一种工业原料,在生产和建筑中广泛使用。这种原料正是这起事件中的主角。6月30日,三名日本市民举行了记者招待会,称自己因大量吸入石棉而患有间皮瘤,并爆出日本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厂———久保田株式会社已因此向他们赔偿了600万日元(约合44万元人民币事情一曝光,整个日本社会为之哗然,日本经济产业省迅速敦促相关产业查处石棉的危害。</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时过半月,这场风波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接连爆出了更多令人震惊的情况。</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在被害市民举行记者招待会之后,久保田立即发表声明,公布了公司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同时公布了该公司工人的受害情况。据调查,该公司自1954年开始用青石棉和白石棉作为石棉管的生产材料,又从1960年开始使用白石棉作为住宅的屋顶和外部墙壁的建筑材料。至目前为止已经查明共有75人因为吸入石棉而死亡,还有18人在治疗中。久保田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向被害者支付补偿金,并称该工厂已经完全停止使用这种有害材料。</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久保田公开承认石棉致癌事件后,日本各大小媒体都进行了连续追踪报道,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断爆出新的案例,一些大企业相继牵涉其中。据《东京新闻》报道,三菱重工也查出已有17名职工死亡,此外还有6人正在治疗中;三井造船共有14人因此死亡;石川岛播磨重工共有20人死亡。据《读卖新闻》报道,至截稿之日,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得知,因石棉导致死亡的人数已经多达374人,正在治疗中的人数为88人,涉及有关企业27家。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据《朝日新闻》报道,7月15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承认国际劳动机关(ILO)早在1986年就颁布的“石棉使用安全条约”。这将使日本企业今后的有关生产受到法律制约。但有专家批评说,日本政府在防止石棉危害方面行动得太晚了。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据《读卖新闻》报道,鉴于石棉被用作建筑材料,横滨市已经决定对全市520所学校进行调查,只要发现含有石棉的地方全部拆掉重建。一般的居民住房也面临同样问题。据媒体报道,前往有关部门投诉的居民越来越多,相关住房的拆迁难以避免。同时,在相关企业相继曝光后,周围居民纷纷计划搬家,并要求企业作出赔偿。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DIV><DIV><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在这些企业中,也出现了相关工种工人相继辞职现象,而招募新工人却是难上加难。此外,根据法律规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使用石棉,以其他高成本原料替代,而其库存品的销售也必将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有分析认为,这一事件对日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让本就低迷的日本经济面临更多困难</FONT></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b>和山的房子在帖子里看到是 <P>“石棉用做横梁下面加固,按照监理人员反映是因为横梁高低不同,不好看”</P>真让人担心啊!</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P>石棉现在民用好象是禁止的,有懂行的邻居能解答一下么?</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据《读卖新闻》报道,鉴于石棉被用作建筑材料,横滨市已经决定对全市520所学校进行调查,只要发现含有石棉的地方全部拆掉重建。"“石棉致癌”丑闻震惊日本涉及多家公司,已有374人死亡,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太可怕了,强烈要求中能公司解释。</FO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P>    东溪公寓的哪些部位用了石棉材料?</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经BP社报道】 石棉的危害在日本不断地被曝光,但“石棉工伤认定”可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仅从1999年~2003年的5年当中,肺癌的工伤认定数分别为17件、17件、21件、22件、38件,间皮瘤的工伤认定数分别为25件、35件、33件、55件、83件。之所以日本近来突然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间皮瘤导致的危害急剧扩大的缘故。

  石棉被称为“静悄悄的定时炸弹”,它滞留在体内,经过30年,甚至40年的漫长岁月后,引发肺癌或间皮瘤。尤其是间皮瘤,其潜伏期平均为38.0年。单纯计算的话,现在患上间皮瘤的人应当是在38年前的1967年遭受石棉危害的。

  日本的石棉进口量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急剧扩大。而石棉的毒性被人们认识,并开始对其处理方法和使用方法进行限制,则是进入70年代以后的事情。最初的部级法令是日本1971年颁布的《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规则》,其中规定在石棉的处理作业中必须配备防止石棉扩散的设备。根据上述2项事实可以推测,从60年代至70年代初,石棉的危害范围与程度最大。考虑到石棉危害的潜伏期限长达38年,所以间皮瘤的工伤认定数从2002年(55件)开始急剧增加,2005年则达到无法坐视不管的程度,也都是很好理解的了。笔者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最近石棉工伤认定数量急剧增加的一个原因。

  不过,笔者在本文中想说的并不是石棉危害急剧扩大的原因,而是希望人们认识到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石棉的危害,我们应当从这个问题中学到些什么。石棉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毒性,原因在于它的物理形状。根据公共卫生领域著名的“Stanton-Pott假说”,直径0.25μm以下、长8μm以上的纤维都有可能拥有强烈的致癌性。也就是说,最为关键的是这类微小的物质具有和石棉一样的危险性。

  微小异物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人体自然的防御系统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人体吸入的异物会通过(1)与鼻腔和口腔碰撞后,混入鼻涕和唾液;(2)被吞咽到消化系统;(3)即使到达了支气管,因呼吸系统的纤毛运动也会和气管粘液一起被送回咽喉,最后被吞入消化系统;(4)形成痰后,排出体外。但是,对于石棉这样的微小异物,人体的这种防御系统则无法发挥作用。从鼻和口腔吸入以后,不仅会到达气管和支气管,还会到达肺泡。

  从石棉危害中我们必须汲取的教训其实就是这一点:满足了一定条件的微小物质有可能成为第二、第三个石棉。那么,大家能够想象到哪些“微小材料”呢?微米级的物质、亚微米级的物质……,等等。

  据一位公共卫生专家介绍,对于如今大红大紫的纳米材料中备受业界关注的某种材料,在卫生专家中间则已经被怀疑“具有很强的毒性”。而且,由于尺寸达到了纳米级,因此有可能比石棉危害性更大。据说在某研究机构使用动物实施的吸入试验中,这种材料不仅到达了肺部,甚至达到了大脑。血液与大脑之间有一个血脑屏障,其作用是即使血液中进入了有害物质,它也能避免这种有害物质到达大脑。但是,这种纳米材料竟然通过了这个血脑屏障。假设它具有毒性,哪怕其危害范围和石棉相比微不足道,但是为了避免出现第二、第三个石棉危害,我们也必须准确地理解这些材料的危险性,合理地对它实施管理和运用。(记者:获原 博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7月16日看房归来中看到梁下的石棉照片,确实担心.望行内人士,予以解答,会不会入住后对人体有害.</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山
湖滨跨年
杭州体育场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5-1-12 20:46 , Processed in 0.0760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