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公办小学招生计划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按一表生、二表生、三表生、四表生的先后顺序录取。而未能录取的学龄儿童,由教育局按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至附近学校就读。 “一表生”指学龄儿童户口与父母户口、家庭住房(父母有房产的,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三者一致,均在小学教育服务区; “二表生”指学龄儿童和父母户籍自学龄儿童出生日起在本市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且祖父母(外祖父母)住房在本小学教育服务区; “三表生”指学龄儿童有杭州市区户籍,但不属于上述两类; “四表生”指学龄儿童无市区户籍,但符合在杭就读条件。 公办学校录取时给学生排序的标准 一般来说,各校可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则和标准,当报名数超过招生计划时,才需要排列先后顺序。打个比方,杭城某校今年招生80名新生,学区内的一表生(住、户一致)有100人,该校就有可能排列先后顺序,基本上会以落户的先后时间,对一表生的入户年限划一条“线”,予以公布;排在最后的20人需要服从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当然学校也有可能按照区教育局要求扩大班额,把20个学生都收下,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学校入学规定,落户必须满3年才有资格报读了。 另一种情况,学校招收90名新生,学区内一表生有70人,还将有20个名额留给二表生(祖辈户口在学区内,孩子户口随老人),但是通过摸底二表生有40人,那么这20个名额是按照什么方式挑选出来的,需要学校向大家公示。 也就是说,当某学校的一表生爆棚时,孩子落户得越早,那么就越有优势。当时甚至一度传言“杭州一套学区房6年只有1个学籍”的说法,虽然这个说法最后被官方否认,但在上海普陀区已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对于杭州来说,类似办法暂时还只是部分学校自行规定,但若一表生数量继续爆棚,难保落户时间成为报名入学的应规矩。 拆迁过渡家、集体户口家庭儿童报名 杭州市区小学报名采取一站式报名机制。杭州市区常住户口学龄儿童入学,向户籍所在学区学校报名。在这其中,有两种特别情况。 拆迁过渡家庭儿童入学:凭拆迁过渡协议,向过渡地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 集体户口家庭儿童:向实际居住地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 孩子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住一套房子,爸妈名下无房,能否优先录取 三代同堂的家庭,经核实,孩子父母的确没有住房的,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可视为一表生进行招生。 孩子的户口挂在某学区的朋友家,现在买该学区的房子落户,能否上该学区的公办小学 孩子挂在朋友家,基本属于三表生了。能否进入该小学的按照一表、二表、三表生排序录取。现在买房是否来得及,得看该学区内今年的生源有多少,如果生源多,即使落户了也要看落户的年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入学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严格按照2008年出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在杭就学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实施。办法规定,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应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并按规定参加预防接种,且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与杭州市用人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在杭州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并按规定在杭州缴纳社会保险一年及以上的,可以在杭州申请就学。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向居住地学区小学报名。当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时,对符合条件的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学区应先受理报名,并报所在区教育局,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至周边学校就读。 按属地管理和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家长可向实际居住地(以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为依据)所属教育服务区域的学校报名,由实际居住地所在教育局行政部门统筹协调。也就是说,学校和区教育局在统筹安排工作中将首先满足工作、社会保险和居住地都在本区域的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