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江帆 通讯员 许琴 张文燕)“裙似飞鸾,袖如回雪”。不需要穿越,在西塘,一夕之间就梦回大汉。“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曾有人这么描绘西塘古镇。如今,水乡西塘又要添上新的一笔——汉服的风。
今年已经是古镇西塘第3年举办汉服文化周。恰逢连日细雨缠绵,将千年古镇镀上一层朦胧的诗意。临水的烟雨长廊上身着汉服的男女老少衣袂飘飘,裙裾摇曳,不论是华服盛装,还是荆钗布裙,人行水乡景中,宛如一幅水墨工笔画。
汉服网、湘潭古莲汉韵社、国色今人汉服社、鄂州汉服社……一年比一年多的参与者,印证着西塘已经成为汉服文化的大本营。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这一股汉风,让西塘这汪江南水,流淌出独有的风情。
品一场汉代古风
衣着鲜红色汉服的新娘裙裾飘飘,挽着新郎站在船头,沿着西塘景区内河缓缓而行,行至“送子来凤桥”下……这是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汉服集体婚礼现场,几十对新人在古镇衣着汉服行礼,吸引了上千人围观。这座位于古镇小桐街东侧的古桥建于1637年,西塘镇上的老人们常说:“新婚携手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
同是在小桐街上,一场身着汉服举行的射箭邀请赛同样引人注目。来自湖南大学的汉服爱好者陆品宣告诉记者,他在事先就仔细查看过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活动内容后,才决定不远千里前来参加,“射箭属‘六艺’之一,射艺包含了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历练的哲学内蕴,值得仔细品味。”
“汉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经中断了360多年。汉服文化的传播重点是延续,延续汉服复兴的这个使命。”活动发起人、著名词作家方文山在采访时说道:“希望把汉服文化周打造成为西塘的文化名片,提起汉服,就想到西塘。”
2013年,由他倡议发起的“西塘汉服文化周”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携手共创。首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就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们的积极响应,由世界各地赶来的370名汉服爱好者创下“最多人参加乡饮酒礼”的世界纪录。西塘这股浓浓的汉风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吹起,持续至今。
一连3年的汉服文化周,让西塘利用江南水乡的气质特点,将汉服文化一点点地发扬光大。今年的汉服文化周上,除了往年的常规活动外,还举行了汉服高峰论坛、汉服集体婚礼、传统射箭邀请赛等活动。
裁一身华服美裳
如今汉服之于西塘,已不仅仅停留在一年一度的汉服文化周上,而是落地生根,融入了古镇的生命之中。
陈文仲的裁缝店就开在西塘景区的烟雨长廊上,不远处就是西塘的送子来凤桥。店里的墙上挂着不少精致的成衣,有桃红翠绿的明艳,也有素白淡黄的雅致,一眼望去让人眼花缭乱,再也挪不开目光。
陈文仲出生于一个裁缝世家,从小就跟裁衣剪打交道。“我的父亲是做旗袍的一把好手,过去不少上海人会特意来西塘找父亲做旗袍。”从小耳濡目染,他喝着古镇的水长大,心怀对江南水乡服饰文化的一腔热爱。
1996年,西塘启动古镇景区开发工作。当时不少西塘人家选择迁走,陈文仲选择和自己的这家裁缝铺一起留下来。家门口变成了景区,他顺势开始做旗袍、汉服和其他一些民族风情的服装,“还是拿着这把裁衣剪,还是个裁缝。”陈文仲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粉笔在布料上做着记号。
有人曾开玩笑说,所有的景区卖的特产都是一样的。陈文仲听了这话气得吹胡子瞪眼:“我这里的衣服,可不是批发来的。每一件都是自己做出来的!”不止他一家,水两岸的烟雨长廊上,会做旗袍、汉服的师傅有不少。在西塘,除了收获江南水乡美景之外,幸运的话,还可以找到老裁缝师傅为你量身定制一身华服美裳。
嘉兴本地未央汉服文化社的资深社员“踏雪”告诉记者,她身上穿的这身白底绣着竹叶的汉服就是刚来西塘时买的,“一直以为汉服是个小市场,想不到嘉兴本地就可以买到这么精致、手工制作的汉服。”“踏雪”对这身汉服爱不释手,说话间还不时拨着裙摆,“穿着汉服,在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里来回穿梭,人行景致中。”
造一个别样西塘
1995年,陆勇伟第一次来到西塘,他看到的西塘当时一派残垣断壁,年轻人都走光了,剩下的老人在屋檐下靠着斑驳的墙面晒太阳,河边的长廊上挂着旧鸟笼子,一声声鸟叫衬得画面更凄凉。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热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掀起,而西塘旅游开发启动于1996年。“周庄、同里对外售票接待游客稍早,但古镇如何开发,前方几乎没有范本可以参考。”西塘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陆勇伟如是说。
“从开发开始,所有古镇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游客来第二次。”许多游客第一次来看江南水乡古镇,其实是一个“环绕游”,他们去西塘、去乌镇,也去同里、去周庄。“如果没有吸引人的特色,就不会想来第二次。”陆勇伟说,水乡古镇之间真正的竞争在吸引游客二次“回头”。
这时,江南六大古镇都已名声在外。一提起江南水乡古镇,便是小桥流水人家,一条河流从古镇中央川流而过,河边必有修缮做旧的江南民宅,青砖黑瓦的马头墙,房檐下高悬着红灯笼,河上横跨一座石板桥,水面上飘摇一艘乌篷船。如何为西塘古镇发展找准定位?
“我们生活着的古镇,活着就要有变化。”陆勇伟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打着红色中国结的纽扣串,桌上放着精致的乌篷船木雕,一袭黑底红边的男式汉服整齐地叠放着,“那就是弘扬我们的传统民俗文化,实现差异化竞争,汉服文化周就是其中之一。”
江南水乡,地理上水水相通,文化上脉脉相承。小桥流水人家固然有吴越之地的特色景致,但千篇一律难免让人审美疲惫,如何以“水文化”为共性,把握自己独有的“古文化”根脉,发展自己的别样风情,这条路上要突围的不止六大江南水乡古镇,更是所有景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雷同的,难免会沦为鸡肋;特有的,才能称之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