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8日到昨天,是这群特殊的孩子们,走进社会的110天。也是人们真正靠近这群孩子的110天。 5月8日,杭州凯旋路上,这家“业务骨干”由10名智力障碍的孩子组成的弯湾汽车生活馆正式开张。他们中,最大的24岁,最小的17岁。为了这一次的开张,他们已经准备了一年。 当初这个新闻,钱江晚报也进行了报道。 眼看着3个多月过去了,弯湾汽车生活馆怎么样?于是,我们昨天又来到了这里。110天过去,来这儿的车子,从一天几辆车,到一天二十辆车;前来洗车的客人们,从不知道该怎么接近,到言笑晏晏。 孩子们,也从紧张害羞,便得开朗自信起来了。 孩子们的认真与热情 感染了初次前来的洪先生 昨天下午2点出头,洪先生骑着电瓶车经过。洪先生是头一回来,看到这家洗车店开着门,就拐了进来。 孩子们刚送走昨天的第十位客人,此时正围坐在大桌子边休息,正走回来的橙橙看到了洪先生,挥了挥手,喊了声“哥哥好”。 洪先生显得有点意外,不过也挥手笑着回了句:“你好。” “我去把车开过来。”和指导老师一打听,洪先生知道了弯湾的特殊性。 瘦瘦高高的诚诚最有责任心,听到洪先生要来洗车,就起身到了外头等待。这一等就是十多分钟,一直等到洪先生车子进来,诚诚才退到了一边,继续等待——因为身材高,诚诚负责擦车顶,这还没轮到他出场呢。 车子一进来,孩子们都欢快地忙碌开了。昨天的当值小店长佳竣最是沉稳,手脚也最是麻利,喷水洗车已经和其他店里的熟练工没啥区别了,洪先生看着也是连说,“他们比好多店里干得都好呢!” 孩子们干得很认真,也很开心,时不时就能听到他们的笑声。两位技术师傅一直在旁边盯着,反复来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他们比我想象中还厉害。”其中一位技术师傅丁师傅说,刚开始那会儿,孩子们有时候一个小时才能洗好一辆车,很多动作啦细节要领啦,教了就忘。可没想到,就在一次一次的重复指导中,孩子们的技艺不知不觉提升了许多,到现在,半个小时,就能把一辆车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净净了。 丁师傅指了指在车旁站得笔挺的诚诚,“开始时诚诚总低着头,可现在,他擦车顶都不用我们看着啦,人也自信多了。” 可可拿着纸笔找洪先生记录信息,这是怕万一落下车垫什么的好通知车主。洪先生也被孩子们的氛围所感染。他拍着可可的肩说道:“我来说你来写好不好?我姓洪,你会不会写?对对,三点水,再写一个共……没错没错,就是这样!” 为了这样的一幕 徐琴和孩子们准备了好多年 弯湾的大家长,这26个智力障碍孩子的共同母亲徐琴,看到这一幕也是欣慰,“其实这就是我们最初的目的,让孩子们和社会之间打开一个窗口,让他们赢得被认可的心情。” 为了这一天,为了这样的一幕,徐琴和孩子们,其实已经准备好多年了。 2011年,原本经营小五金店的徐琴,正式成立的“弯湾托管中心”, 成为省内首家学费、托管费、餐费等全免的民间培育托管机构。从最初的7个孩子,到现在的26个孩子,在照顾孩子们、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生活技能的同时,徐琴最牵肠挂肚的,就是怎样让社会接受这些孩子们,也让孩子们,能够融入社会。 让孩子们上班,无疑是一个极好的窗口。2014年,弯湾开办了一家小书店,此后又开了一家小超市,而“第三弹”弯湾汽车生活馆,工作的技术难度和体力要求都大很多,孩子们面临的人群,也更多复杂。 “书店和小超市里,来的顾客都是小区里的住户,特别是老人。汽车生活馆就不一样了,不同的人群都有,甚至有从萧山、慈溪来的。”徐琴回忆道,这110天来,有的人是看了媒体报道后特意赶来,为孩子们献一份爱心,但更多的,只是为了洗车而第一次走进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