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年轻人,一个21岁,一个24岁,还有一个34岁,前后脚进了医院。 一个差点失去一条腿,一个面临长期透析的命运,还有一个住院一月花了30万。 把他们三个送进医院的,都是同一个原因:恶性高血压。 虽然经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积极抢救,三人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医生说,后期治疗仍然很艰难。 接二连三碰到这样年轻的危重病人,血管外科主任陈兵感到既惋惜又无奈,“早诊早治,都不会走到这一步。” 24岁的小伙子,是最早住院的一位。 他是杭州萧山本地人,因为胸背部剧烈疼痛来就诊。 来医院时,他还可以强忍疼痛打车到达医院,但急诊接诊发现,小伙子当时血压200多,肌酐也超过140mmol/L(正常的上限是104。) 医生给小伙子做了相关检查,判断是主动脉夹层。 血管好像轮胎,有内胎、外胎,简单讲,主动脉夹层,就是血管内膜被撕开了。 血液因为各种原因,进入血管壁,血管内膜被撕开,就形成了夹层。 不断扩大的病变假腔,可以压迫真腔造成血流中断,甚至心脏搏出困难;也会因为血管壁损伤,直接破裂,这种情况会迅速致命。 陈兵说,跟本身血管结构异常有一定关系,比如如马凡氏综合征等;发病最直接的原因是高血压。 小伙子说,自己的确有高血压,18岁参军时发现的,但从来没吃药也没看过医生。 医生判断,这次发病,就是长期高血压不控制造成的。 陈兵告诉记者,后续的检查发现,小伙子的心脏很大,心肌肥厚,应该是长期慢性高血压,心脏代偿性增大;头部检查发现弥漫性多发性脑梗,从片子上看上去,像六七十岁的人的大脑。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小伙子的血压虽然降下来了,肾功能也在逐渐恢复,但不到一个月,家里花费了30万治疗费,后期治疗还有很多花费。 另外一个21岁小伙子,就没那么幸运了。 小伙子是外地人,在杭州打工,仗着自己年轻,没有认真看病,医生开的药从来不吃,也不好好复查。 夜里胸痛送的急诊,一查,也是主动脉夹层。急诊肌酐250mmol/L,收缩压200mmHg。 虽然做了手术,但目前肌酐仍然有800多,术后一周尿量也只有300ml。如果恢复不了,可能将来就要长期透析了。 间隔不到一周,陈医生接诊了第三位主动脉夹层患者。这位患者,34岁,工作勤奋,自觉身体好,经常加班。 就诊时血压200mmHg,肌苷190mmol/L;当时,两个眼睛充血,人很虚弱;检查时医生还发现,他的左侧半个肾脏已缺血梗死,左下肢因为缺血已经冰凉。 如果缺血情况继续,腿可能就保不住了。所以,简单的术前准备之后,医生立即对他进行了手术治疗。 三位年轻人的动脉血管破裂范围都很大,从心脏出口一直到大腿根;这位患者的破裂范围,超过了大腿根,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均撕裂,手术难度很大。 陈兵介绍,既往手术方案有两种,开胸,切除病变的主动脉同时换上新的人造血管;或者微创手术,用专门的覆膜支架覆盖修复主动脉裂口。 但是,这两个方案对这位患者来说都不是最好的:开胸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覆膜支架,虽然可以封闭裂口,但也会直接遮盖锁骨下动脉,甚至左颈动脉,可能导致颅内、脊髓缺血,造成偏瘫或截瘫。 能不能封闭裂口的同时,给锁骨下动脉留个通道?经过病情讨论,医生决定采用主动脉覆膜支架开窗技术,在覆膜上挖个洞,留给左颈动脉。 征得家属同意后,医生为他设计了覆膜支架预开窗,在覆膜上人工开放了一个直径8mm的窗口。 手术中,医生找到真正的血管腔,把支架送进去,到达指定位置后松开,支架像伞一样撑开,盖住了裂口;预留的位置正好对准了锁骨下动脉,成功保留了锁骨下动脉。 手术很顺利,患者术后恢复也很理想,他也是三人中恢复最好的。 不过,陈兵说,血管一旦撕开,从此以后就永远是病人了,血管结构不稳定,今后还是有再次撕裂的可能,不能做重体力活,情绪也不能大起大落。 如果你觉得年轻就是护身符,那这三位年轻人的遭遇,应该给你们敲响警钟了。 陈兵提醒说,年轻人,同样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如果出现于自己年龄不符的症状,比如高血压,一定要积极查找病因,严格控制血压,防止长期慢性高血压造成各种并发症,建议戒烟、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