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沈局沈段 于 2020-9-13 21:14 编辑
赶个末班车,发个征文帖
小弟杭州土鳖,生于斯长于斯,最长连续离杭时间28天(本科毕业旅行)。看着杭州日益飙升的房价,作为土著,有的时候真是感觉无路可退。
作为城市普通工薪阶层子弟,自己并不优秀,按部就班完成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学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背负两百多万房贷,应该是这个城市里最普遍的一种生存状态。因此,我家的居住经历或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没有什么波澜壮阔,也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也许可称为在挣扎中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正好前几天写了一个验房帖,提到有机会说说自己的购房故事,趁着这个征文活动,与大家做个交流。
一、公房 父母皆是那个年代的国企工人,结婚时与祖父母同住。我对家最早的记忆源自90年代初,至今那个画面依然清晰:夏日的午后,爸爸在给隔出来的小阁楼挂上帘子。说是小阁楼,其实就是个约1米2宽,1米多高,横贯整个房间一侧上方的一个类似楼板的结构,狭小的房间里,这是我们最大的储物区。
那会儿爸爸似乎刚刚从单位分到了这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门外是独用的约三四平米的厨房,外加一个水池,公共卫生间需要步行5分钟。我们在这个小房间里一直住到90年代末,在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中,我们被拆迁了。
二、安置房
为了减少拆迁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我们选择了货币安置,并且托关系委托当时另一个旧改工程的指挥部,在他们对应的位于城北的安置小区折价进行了拆迁安置。家的尺度从16平米变成了60平米(建筑面积),也就是从这时起,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们也终于拥有了独立卫生间。而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付出的代价便是从老城的绝对中心,搬离到了当时来看十分边缘的地方,我与学校的距离,从步行10分钟变成了公交45分钟。有意思的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最近一次购房出示身份证,销售看到地址的时候,惊叹我们“住得好中心”。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旧改,我们还经历了一件当年绝大多数国企职工都会经历的大事:股权改革,也正是在股权改革的过程中,父母双双离开了服务近20年的国企。那段时间在我心中一直是最黑暗的岁月,回想起来当时读初中的我学习成绩排名靠前,精神上很爽,生活上因此也不觉得有多苦,但是客观上总能感受到家里的困顿。也正是在那时,父母根据房改房政策,用工龄买断的钱,购入了这套住宅。这套房子,我们一住将近20年。
三、第一次购置商品房
黑暗的岁月中我们如何苦苦挣扎不是今天的主题,好在父母一直是努力和勤奋的人,企业里的经验在那以后毫无作用,几乎是从头开始。有那么近十年时间,过得虽然辛苦,生活总还是一天天在变好。但是从家庭条件来讲,我倒是从没想过有朝一日我们会购置商品房。
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小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各方面趋于稳定,母亲告诉我需要开始考虑购置房屋的问题。当时了解到家里可供动用的资金只有大约40万,我在城北上班,便把目光放在了城北。2014年中的时候,正是调控最严的关口,印象中首套首付四成,二套七成,楼市也远不像现在这般火热。没有买过商品房,家人也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通过搜索发现了口水楼市论坛,那阵子几乎天天泡在论坛上看这看那。毫无经验的我完全不懂地段配套,只关注户型,其他一概不管,想着反正在城北上班,买个便宜车走个高架到登云路下,时间也用不了多少。便购入了大家在城北的某盘,100万不到,这个户型尺度现在想来依然能在主城区一众楼盘中排上号。
当时还纠结了一件事,就是到底用父母的购房资格买还是用自己的。思来想去还是要保留自己的首贷资格,正好网签的时候杭州的调控政策松动,二套首付降到了六成,就亲戚朋友借钱凑凑,外加老爸的公积金贷款,以父母的名义进行了购置。从那以后,我们便无比珍惜这个首贷资格,而如今回想起这件事,依然足以扼腕叹息。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4年底调控越放越松,2015年鼓励购房,首套首付仅需要两成。当时母亲还问我要不要把股票都卖了给我凑两成首付在同小区再买一套,以后就不用再换房了。我考虑到父亲的公积金贷款都是我在还,如果自己再买一套可能还贷压力会很大,而且无比珍惜自己的首贷机会,天真地觉得我们这个地方不会涨的,想买随时都可以,而用掉资格之后未来可能影响我买好地段的房子,就错过了现在来看绝佳的机会。
四、第二次购置商品房
两年后房子顺利交付,我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动,说起来好巧不巧,工作地点变成了老城的绝对中心。每天上班开车途经上塘高架都堪称我的噩梦。再一年多我们完成了装修入住后,却又错过了2018年上半年那波疯狂的二手房行情,直到下半年才把老房子挂牌,之后一直不咸不淡地等着买家上门,中间倒是有几个出价的,但始终不达心理预期而作罢。在痛苦的挣扎过程中,我们也一点点调低了自己的预期,直到一年后才终于成交。
成交后手上有了两百多万,当然还是要买房。衡量了自己的收入情况,把贷款额度锁定在了200万左右,因此就开始看400万左右的房子。其间摇过耦园、梧桐郡、幸福里,要么万人摇,要么中签率新低,作为单身购房者,在一次次摇号中变得无比焦灼。9月的某天去看杨柳郡四期,销售极力鼓动我加预算去踮1872,450万以上的房子之前从未进入我的视线(或者说是不敢看),而且自小对城东都不熟,不过回来还是研究了一下。
还是在口水楼市,那段时间疯狂搜索和艮北有关的帖子。1872好不好?当然好:纯正地铁盘,外立面大气漂亮,楼间距也足够大,115方小户型虽然客厅面宽略小,但瑕不饰瑜,整个格局不错。唯一的障碍就是价格,稍好的楼层总价就要480万左右,一下子超20%的预算,虽然可以不买车位,通过把车位款贴出来强上,但1872其实并没有那么好摇。当时我就怕万一入围但只能买大户型,就坐实了一次弃购,因此准备放弃。接着一路搜艮北新盘,直到发现了越秀的前滩名邸。
其实在艮北一众新盘里,首先排除的是两梯四户的金科,剩下几个就是纯价格和户型考虑。天悦江湾小户型当时是小四房布局,个人希望是大三房,因此也不考虑。1872前面已经说了,剩下中南和前滩。中南其实算是取得了户型和地铁的平衡,但是园区有公租房,并且总价也有点高。而前滩当时销售一直宣称3.7开盘,想着买个小户型可能也就430多万超了没多少预算,户型喜欢,而且毛坯没有开发商赚差价,至于现房,对于土著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离地铁远这个问题,首先小弟工作单位离地铁站的距离都有点尴尬,前滩离工作地点新塘路拉通之后可能9公里左右,或许最合适的交通方式是电驴(虽然一直很抗拒这种交通工具),我也坚信未来会有短驳公交前往彭埠站或七堡站。而早高峰我在高德多次导航测试路线,从7点到8点,无论什么时候搜索自驾开车几乎都是半小时路程,属于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唯一不满意的是开发商越秀,口碑在杭州尽人皆知,然而艮北也没有靠谱开发商,那就看在毛坯的面子上,忍了。
最终250万贷款上车,7月开始还贷,8月底顺利交付,收了一套路景房,也是没办法,就这点能力,买在这个地方,能有这个尺度已然很满意,如果后续实在很吵,就换窗户吧。
几个月前,父母有幸摇到了某个TOD红盘,通过出售股票和把装修款先拿出来的方式支付了首付。我戏称,房票钞票都用光了,才终于可以安耽了。回首这些年的居住经历,回过头来,我想还是可以重复我开头的那句话:我家的经历,或许是不少杭州土著家庭的缩影,一点点搬离城中心,再想办法尽可能往里靠。而我们也从不敢想,到完成了三次商品房的购置。而这三处商品房相互之间都有些距离,这也就注定了未来我们还会有下一次置换计划,以便使父母和我尽可能接近。总结这一年来我购房经历中的种种反思,无外乎两点:
第一,“房住不炒”,所有购房计划,都要以自住为前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真的踏空。毕竟房子的根本属性还是居住,只有想好了自己会去住,才能宠辱不惊,淡然面对楼市的起起伏伏。 第二,胆子要大,该出手时就出手。“房住不炒”不代表不要资产增值,2015年我的犹豫,错过了一次绝佳的机会,现在来看就是少赚几乎200万。就这200万,或许我本可以毫不犹豫地去参加1872的摇号。而我珍惜的首贷资格,后续购房时并未用足,首付付到了近五成。退一步说,哪怕房价跌了,只要未来是置换的,就亏不到哪里去。土地终究还是稀缺资源,好的位置,卖完了就没有了,留下来的,也会涨价,能上车的时候,一定不要犹豫。
近几天又有不少楼盘领出预售证,其中不乏我曾关注过、喜欢过的红盘。也时常想,作为新政下的无房资格拥有人,如果年初没有买前滩,这轮或许可以上车一个曾喜欢的楼盘。就在这里祝福这波摇号的购房者,祝大家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