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杭州就是一座移民城市,2019年杭州更是成为国内人口净流入第一城。杭州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当你来到这里以后你就会有杭州人的认可感,你就会成为新的杭州人。但其实新杭州人和老杭州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今天我们重点就聊一下老杭州人——杭州土著(指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的祖辈就已经生活在杭州地区的人,占比30%左右)。
第一批杭州人:越人
有文字记载以来,杭州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越人。杭州地区最初的名字叫禹杭,也是越人起的。相传大禹治水期间,曾经过这里,并在此造舟以渡(“杭”是方舟的意思),越人开始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春秋战国时期先后被越国、吴国、越国、楚国统治过。
去过西湖的人一定看到过钱塘苏小小墓,钱塘也是古代杭州的名字之一。今天意义上的杭州地域,是在秦汉时期才逐渐成形的。《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东游,第一次出现了"钱唐"这个名字,设立钱塘县,属于会稽郡。唐朝时避讳国号改为钱塘,其名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隋朝开通大运河以后,杭州才开始成为繁华之地。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都于此,杭州开始了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城建。北宋时期,杭州成为东南第一州。
纵观历史,其实从大禹时期到北宋时期,整个杭州地区居住的都是(吴)越人。北宋时期杭州城加上周边县区人口已经达到30万人,这部分人的后代也是一直延续至今,说的吴语,只是后来感觉地域的不同演化为临绍片、苕溪片等。杭州话具有全浊音,四声齐全,清浊对立,这是隶属吴语的典型标志。
第二批杭州人:北方中原汉族南迁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绍兴八年定杭州(临安)为行在,也就是临时首都(可见当时还是想着向北收复失地的)。这是杭州历史上的第一波移民高峰。由于北方许多人随朝廷南迁,使临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间,居民增至124万余人(包括所属县)。这个数字相当惊人,一直到新中国建国前夕杭州的总人口都还没有重新达到这个数字。其中北方移民占比杭州居民的7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杭州话和周边的吴语有较大差别的重要原因,直到今天,杭州的方言也是南方方言中少见的没有文白异读且保留儿化音的方言,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杭州人喜欢吃的汤包、片儿川等美食,也是带有鲜明中原(河南)风味的面食。像于谦、夏衍等杭州名人祖籍都是河南地区。还有一部分是三国时期、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以及黄巢起义时期就迁移到杭州的,只是当时南迁的中原汉族主要集中在建康(南京)、会稽(绍兴)等地,杭州相对较少而已!
第三批杭州人:省内其他地区的移民
公元1861年12月29日,太平天国李秀成部攻克杭州,清朝浙江巡抚王有龄自缢身亡。复旦大学出版的《中国人口史》:浙江杭州府,一次受屠14万人,围城三月,粮尽,民饿死者约六七十万人。城破后又遇屠杀和瘟疫。据中国人口史统计,杭州府战前有人口372万人,战后仅余72万,人口损失80.6%。太平天国灭亡以后,省内其他地区的人口开始填杭州。
有一句谚语叫“杭州萝卜绍兴种”,其实说的就是很多杭州人来自绍兴,因为来杭的绍兴人非常多,所以今天的杭州话受到绍兴话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萧山人,因为萧山以前是也属于绍兴的。像阿里巴巴的马云祖籍就是绍兴嵊州。
杭州市区里人口祖籍除了绍兴以外,祖籍衢州、金华的也都不在少数,像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就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后代,祖籍是浙江金华义乌。当然杭州作为浙江省会,自然还有省内其他的地方的移民,像杭州明星汤唯祖籍就是温州乐清。
(四)另外建国初期还有很多南下干部定居杭州,他们以及其后代也基本上都会讲杭州话,演变为杭州土著。杭州的淳安建德地区历史上属于严州,主要是讲徽语。历史大多来自徽杭古道上的安徽人,和吴语区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外来人口状况分析,近年来杭州的省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43.95万人)、江西省(22.77万人)、河南省(22.49万人)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1.2%。另外还有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也是杭州的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
综上所述,现在的杭州人来源主要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的吴越人后代。第二部分是南宋时期衣冠南渡的中原汉族,第三部分是太平天国后,省内其他地区(以绍兴为主)的移民。
杭州从史前的良渚文明,到马可波罗口中“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再到现代互联网之都,杭州人来来去去,不变的永远是这座城市的繁荣富庶、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