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2|回复: 9

清晨一贴,都来看看,念念,心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9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心是莲花开
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P>
<P>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P>
<P>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P>
<P>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P>
<P>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P>
<P>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P>
<P>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P>
<P>心是莲花开 心是莲花开 </P>
<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在舟山这个海天佛国混的啊,PFP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出家[em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P>出家人家还不要你呐</P><P>现在做尼姑都要佛学院毕业滴</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四大纲领

一、前言
佛陀在杂阿含经四谛相应品说过:「再热的地狱,也热不过生老病死爱悲恼苦的大热;再闇的地狱,也闇不过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大闇。此种种大炽热、大迷闇的因缘,皆是对学佛四大纲领(即四圣谛)不如实知所致。」四圣谛就是观察苦(苦谛)、分析苦的根源(集谛)、确定灭苦的中道(灭谛)、依中道老老实实地修证(道谛)。
这四圣谛好比良医治病,苦谛是善知病,集谛是善知病源,灭谛是知病对治,道谛是根治,即标本兼治、永无后患。杂阿含经三八九卷指出:「良医善治种种病,令究竟除,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要根治疾病,颇不简单,汉医有所谓「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种对治方法,但有的症状更趋复杂,就需要这八种对治方法的互用,同时还得考虑患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依病因病机(风寒暑湿燥热)和病情发展,一并对症下药。「佛法不离世间法」,依同样的道理,佛陀提出治疗人类心病的四大纲领(四圣谛),这四大纲领能使人类的忧悲苦恼,连根拔除,只要我们肯努力、有决心,则彻底解脱、指日可期。杂阿含三八三卷说:「于苦谛已知已解,于集谛已知已断,于灭谛已知已证,于道谛已知已修,如是则断爱欲(指断贪瞋)、转去诸结(指断种种烦恼纠结)、于慢无间等(指断种种习气),究竟苦边(指彻底解脱)。」
二、苦谛当知当解
苦可以从三个层次来观察:一、表层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不喜欢的人偏偏在一起)、求不得苦。二、世间无常苦:好花不常开,人的境遇,总是不断改变,对自己的未来,我们有太多不确定,却又想确定,于是抽签的抽签、找算命的找算命,求神问卜无非是想更精确地把握无常力随时左右的未来。三、五蕴无常苦:五蕴指的是无常的色身、无常的六根触受、无常的六根识别、无常的身口意行为、无常的意识察觉能力,这无常五蕴形成人的身心因缘,由于无常因缘,人不能随意自在;因为做不了主,所以有不能自在、不能自主的苦,人常想要一切美好如意,可是总难免事与愿违,于是把自己的感情世界缩小,对其他人的苦难不闻不问,以便在自己建立的小小世界,不受干扰而自得清净自在,享受如幻如梦的随心所欲境界。凡此种种,皆系不能正视无常五蕴的因缘所致。
以上三个层次的观察,一层比一层深,表层苦人人能观察、人人能感受、人人能经验。第二层的世间无常苦,就不一定是人人能体会,因为人们很容易合理化无常的现象,而说「剎那即是永恒」、而主张及时行乐、而变得更加自我中心,而不以为苦;一旦不以为苦,苦就无法变成修行的助缘,反而会成为习惯性的苦中作乐或习气更强的趋乐避苦行为,人类社会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么一比,无常力下的生生灭灭就很难有具体的启示。观察世间的生灭无常,目的在让我们体会「无常,所以不能自主;不能自主,所以苦」,因为苦,所以要离开那主宰欲常相左右的自我中心,有这层体会,我们才能进行第三层的五蕴观察。
观察五蕴无常苦,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我们日常生活里所执意保护的色身(色蕴)、所执意坚持的意识觉察(识蕴)、六根触受(受蕴)、六根识别(想蕴),乃至一切身口意的行为(行蕴),都不是能由自己完全做主的,为什么?因为无常力常相左右,如果不能正视这层真意,我们就会刻意执着自他五蕴的不变性,结果总是变得排斥心(瞋厌)和贪爱心更加炽盛。由于贪瞋,我们就无法正视周遭因缘与一切生命和生活的条件,我们就很容易依主观好恶来取舍自他共存的条件,一旦形成太多「顺我,则贪;逆我,则瞋」的习气态度,我们就会扭曲因缘而无法培养奠基于无常苦的正确观察和知解。
三、集谛当知当断
能正确观察苦谛就是「善知病」,其次要「善知病源」,集谛就是正确掌握苦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苦的根源,主要表现为贪求而不餍足,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种:1.对欲乐、财富、权势的贪求与恋栈,执着邪因邪缘或无因无缘而成的偏见;2.个体与种族生存的延续欲;3.对众生或苦难缺乏同情,对自己或他人不能关切、不能容忍,乃至排斥、打击而有「除之而后快」的心理欲求。这三种求生存、求再生的意志,构成生命延续、善恶业力生起的根本。只要这种意志力量存在一天,生死就不断。此种贪瞋交互影响的意志力量,又可在空间上分为自体爱和境界爱(简称为「我与我所」(,在时间上分为对过去的顾恋、对现在的染着、对未来的欣求(简称为「三世爱染」(,不论是「三世爱染」或执着「我与我所」,关键都在违反中道而贪爱占有或排斥厌离,所以杂阿含二五○卷说:「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根)系法(尘),非法系意,中间欲贪,是其系也。」说明了贪欲及其常相对应的瞋欲(有欣此就有厌彼),不是烦恼系缚的主因。
世间良医能治人的生理病苦,佛法则专治人的心理病苦,身苦的根源,主要导因于人身失去节制和平衡,所谓四大不调、内外六淫(风寒暑湿燥热),淫就是离开中道,一犯淫,人身就得病,人的心苦也可以依同样原理分析。长久以来,人心一直驰骋不停,由于无常,一切事情不断变化,我们的心念也不断生灭,为了应付周遭环境变化,不得不随时做因果判断,惟因懒惰懈怠与时间有限,我们很容易投机取巧而忽视因缘的整体性,很容易以主观好恶去分别抉择事理的因果,很容易任由贪爱与排斥,主宰自己的情绪、思维乃至整个因果分析,于是好像瞎子摸象般,执着自己极有限的触受而恣意武断.这种对整体因缘的偏执,使我们以偏概全或倒果为因,甚至「非因计因」而执取邪因邪缘,乃至复发为邪见和种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这就难免苦上加锁,不得解脱。杂阿含二六六卷提到有情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正是此意。
无明就是不明事理的因果,就是对一切事情,不肯依据因果法则冷静且深刻地观察分析,却宁可凭恃贪瞋习气和素来偏见主宰自己判断,只要这样的无明常相左右,人的贪瞋系缚就会如影随形,只有除去无明,不能断尽贪瞋。要除去无明,就得常做因果分析,尤其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分析一切日常遭遇的事情,直到对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能深知深信,不再「非因计因」。只有深知因果,才能使富生的生,富灭的灭,富做的做,富断的断,中论观涅盘品说得好:「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盘。」
四、灭谛当知当证
佛教以涅盘来代表真理,涅盘就是灭谛的主题,是能治一切苦迫恼的根治药。这服根治药必须你自己去品尝,从行为、语言、思维中去相应,不是离开行为、语言和思维而有所谓涅盘。佛陀大弟子舍利弗在杂阿含经说过:「涅盘者,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一旦离开思维、语言和行为,就无涅盘可言;只有在日常身心行为中,才有所谓贪瞋痴断尽的问题。涅盘是不离日常生活的心解脱(心苦的尽灭),是可以在现世经验的,如杂阿含四九三卷舍利弗说:「作是思维:我内心中为离欲(染)不?是比丘当于境界,或取净相(即故意想自己的身体、感情、事业、见解受到严重破坏或排斥等),若觉其心于彼远离,顺趣、浚注(指确见自己能正观因缘,不再有我执等烦恼系缚)。」
佛教是讲因缘的,不是离开因缘而谈断灭烦恼,反而是「受诸善法因缘」和「不受诸善法因缘」的因果抉择,这种因果抉择须以欲贪的调伏为手段,所以杂阿含一○八卷舍利弗指出:「大师唯说调伏欲贪,于彼色(身)阴调伏欲贪,于触受、识别、身语意诸行和觉察意识上调伏欲贪。若于色欲不断、贪不断、爱不断、念不断、渴不断者,彼色若变、若异,则生忧悲恼苦。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能调伏欲贪,才能使身心吻合中道,才能拿得起(不舍)、也放得下(不取),更进一步,才能如实地见到因缘果的真相(简称为「如实知见」或「正见」),有这样的正见,才能停止激情地制造邪因邪缘和偏见,才能迷惑与业苦一起断尽,才能亲证涅盘。只有亲证涅盘,才是真正解脱。要证涅盘,先要培养对因果的正见,有正见,才能实实在在地在中道上努力。
五、道谛当知当修
道谛就是中道,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佛教里,中道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中道是不离世间而断自我中心,不离身心需要的满足而断烦恼,不离语言行为而证无染(着)解脱。中道不是厌离人世、不是厌离社会,而是厌离自我中心的贪瞋然后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实践八条正道(简称「八正道」)。
八正道以正见为主导,正见就是确信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其次是正思,指的是依正见而做正确的因果思维;第三是正语,包括不妄语、不诽谤、不恶意攻击、不做无意义的空谈或争辩;第四是正业,包括有节制的饮食、睡眠、性生活和适量的运动,同时要远离杀生、偷盗和不守信用的交易;第五是正命,指的是利己利人的谋生职业,不从事害己害人或污染环境、残害众生的职业;第六是正勤,又称为「四正断」:一、已生之恶令断,二、未生之恶令不生,三、未生之善令起,四、已生之善令推广;第七是正念,又称「四念处」:一、观察色身无常,修呼吸念,二、观察触受执着是苦,三、观察心念生灭无常,四、观察一切烦恼、观念、见解,都是生生灭灭,都系受种种因缘形塑,不是本来就有;第八是正定,透过与正见(吻合因果法则的如实知见)相应的禅定,我们能对事情做不受情绪、疲劳(恼患)影响的觉察和分析。
这八正道又可归结为三学:戒、定、慧,这三学也是以慧为首,也就是说,戒和定要能与慧相应,否则尽做些「非因计因」的守戒、苦修和禅定,也是很冤枉。戒的本意是「好行善道,不自放逸」(大智度论卷一三),依八正道来讲,就包括正语、正业、正
命和正勤:定是系心一境,坚固摄持,包括正念和正定,依戒能起定、能断瞋,依定能断贪、能发慧;慧包括正见和正思,对因果
有正确见解,才能对因果有正确思维,正见是学佛的第一步,有正见才能正思维,才能身语意清净,才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这
就是中道。杂阿含七八三卷有一段对话说,婆罗门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阿难回答:「有,谓八圣
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六、总 结
杂阿含三八七卷世尊告诉诸比丘:「若比丘于苦圣谛已知、己解,于苦集圣谛(简称「集谛」)已知、已断,于苦灭圣谛(简称「灭谛」)已知、已证,于苦灭道迹圣谛(简称「道谛」)已知、已修,如是比丘无有关键;平治城堑,度诸崄难,解脱结缚,是名为贤圣立圣幢。」什么是无有关键?「谓五下分结已断、已知」,五下分结指我见、戒禁取、疑三宝四谛(疑佛、法、僧,疑四圣谛)、贪爱、瞋厌。我见指自以为本来就有这个我存在,同时认为这个「我」与自然、社会无关,不但如此,「我」还可以离开五蕴(色、受、想、行、识)而独立存在;戒禁取指的是「非因计因」的宗教戒律、苦行和种种不符中道的修行方法。什么是平治城堑?「无明谓之深堑,彼得断、知,是名平治城堑」。什么是度诸崄难?「谓无际生死,究竟苦边(指众苦灭尽)」。什么是解脱结缚?「谓爱(贪瞋)已断、已知」。什么是建立圣幢?「谓我慢已断、已知」,此类「我慢」是宿习所成,虽断我见、贪、瞋,对三宝、四谛也有正见、正信,但仍有「独行侠」的特立独行习气,对群策群力、住持佛法,仍不能完全发挥。
对苦的观察、分析,能解、能断、能证、能修,这四「能」就是学佛四大纲领,也是正觉解脱的四大正轨,在家人要这样修,出家人也要这样修,男人要依八正道行,女人也要依八道行,通过八正道的实践,就可以由烦恼的此岸跨越解脱的彼岸,杂阿含七七一卷有偈为证:「斯等能度彼,生死难度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眼耳鼻舌身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em02][em02][em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超山
湖滨跨年
杭州体育场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5-1-11 01:28 , Processed in 0.07188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