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水质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 [阅读:2103 次] | 日期:17/07/17 来源: | [字号:[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
摘要:本文主要从湘湖作为杭州市萧山区应急备用水源的角度出发,在湘湖水质为Ⅳ—Ⅴ类,富营养趋势加重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萧山区实际提出了对湘湖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实施有效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湘湖水质 应急备用水源 有效保护 萧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根本保障[①]。 湘湖是杭州萧山的文脉所在,是萧山的“母亲湖”。湘湖一期、二期分别于2006年4月和2011年9月建成开放,经历了九个世纪的古湘湖逐渐重新焕发光彩。2013年7月18日起,萧山区正式启动湘湖三期建设,定位为“通江连河做活水”,力争在2016年10月1日之前建成开园,目前,湘湖三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三期将是湖面建设的收官之战,尽可能恢复古湘湖水面工程。 湘湖水环境质量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湘湖旅游开发的成败,也决定着应急备用水源的水质质量。水源的安全、水体的保护关系着千家万户。目前,湘湖水环境质量的状况已影响到萧山应急备用水源的水质质量。 一 湘湖水质现状 从相关检测和调查情况看,总体湘湖水质为Ⅳ—Ⅴ类,富营养趋势加重,水体水质不容乐观,有变差的趋势。 (一)湘湖水质总体已在Ⅳ—Ⅴ水体 湘湖水质定类因子主要为总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检测最大值远远均超过了水源保护区类Ⅱ类水质控制目标,总体已在Ⅳ—Ⅴ水体。萧山区水务集团下属供水有限公司每月对湘湖原水按照GB3838—2002标准,进行一次常规29项全分析,此外每周对湘湖原水进行氨氮、耗氧量、锰、嗅和味、亚硝酸盐氮、氯化物这6个指标检测两次。根据2010年至今的备用泵站取水口的每月一次常规地表水全分析看,总氮在III—V标准之间波动,总磷在III—IV标准之间波动,高锰酸盐指数在II—III标准之间波动,溶解氧基本符合I标准,pH值除冬季外均在8.0以上,呈明显碱性,而DO浓度除夏季外均为过饱和状态。 (二)湘湖原水的嗅和味问题对备用水源取用带来较大影响 嗅和味问题,主要是因为湘湖水质变差引起的。据2013年7月22日《萧山日报》报道,根据萧山区环境监测站和杭州市环科院对湘湖水域开展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湘湖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况,且蓝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恶化了水中的通风、光照,导致水质变差、缺氧,更为严重的话,还会使湘湖里鱼类出现死亡。湘湖作为地表水,按照地表水标准不用检测嗅和味,但嗅和味是饮用水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感官指标。从2012年春季开始,湘湖原水已有藻腥味、烂草味等异味,今年几次启用湘湖备用水源,对水厂的净水处理压力很大。 二 保护湘湖水质的意义与困难 (一)湘湖是杭州萧山城区的主要应急备用水源地 湘湖的总集雨面积达10.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2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已达1350万方。萧山水务集团于在湘湖一期的东北角建成了规模40万立方米/日的湘湖备用泵站作为萧山第一、二、三水厂应急泵站,从建成之日起,该泵站已应急启用多次,对萧山区的供水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为进一步保证萧山区供水安全,萧山区水务集团在2012年7月开建湘湖第二取水备用泵站,总规模为85万立方米/日,一期60万立方米/日,此泵站建成后,湘湖应急供水能力将达到100万立方米/日,可以连续供应全区四天的储备水量,基本可应对萧山上游突发污染、三江口取水泵站发生停电事故情况下的应急供水的保障问题。湘湖三期建成后,整个湘湖将作为萧山区的应急备用水源,相当于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可为萧山区提供7天的饮用水源。湘湖作为萧山的主要应急备用水源地,其水质的安全、水体的保护关系着150多万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二)旅游餐饮的排污对湘湖水质的影响 湘湖是萧山区集观光、休闲、度假、生态、文化、健身旅游综合体,2008年,湘湖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中国百强旅游景区。2013年湘湖景区接待游客超827.36万人次,同比增长19.5%;实现旅游总收入16.55亿元,同比增长28.87%。至湘湖一期建成开放至今,景区内规模以上的餐饮、茶楼已发展至十几家,主要有湘湖渔村、城山雅园、掬星岛、越风楼、跨湖楼、湘极蒸炒馆、茗醉园、开元碧湘楼、湘月楼、湖滨楼等,湘湖美食广场内临时设置有餐饮单位13家。另景区内还设置有公共厕所27只。根据湘湖旅游度假区的检查情况看,总体较为理想,各单位生产经营污水均纳入集中管网进行有序排放,但检查中也发现了个别餐饮单位存在隔油池密封性不够严实、垃圾收集处理时出现“抛、洒、漏”等问题。另外,区域内餐饮茶楼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升客源量也随之大幅攀升,相应的污水排放量也成倍增长,长期以往随着管道内油质的积累,管道势必会变得越来越细,而且油质还会滞留其它杂物,将使得污水管道作用日益减弱,日积月累,一旦污水管道发生堵塞而导致污水满溢,泄流,势必将对湖面水质带来污染。与此同时,随着湘湖景区内各项工程项目的陆续施工以及游客数量的剧增,原有污水管道埋设环境的变化以及地质沉降、不规范施工、管道接口腐蚀破损等因素均会带来管道内污水泄漏的可能。 (三)生产生活面源的污染对湘湖水质的影响 湘湖周边以传统农业为主,化肥、农药使用量大,水产养殖达到660余亩,沿湖畜禽粪便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的污染产生、排放呈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状态。还有一些例如涂料制造等工业企业的污染。 湘湖湖面与东风河相贯通,后者全长2公里左右,景区河道对侧为老虎洞村,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性导致不少村民习惯在东风河从事洗涤衣物、拖把、鸡鸭畜禽甚至抛洒垃圾(排泄物)、洗车、网箱捕鱼、侵占河道种植经济作物等陋习。 (四)流动性差对湘湖水质的影响 湘湖二期建成后,湘湖通过西水东引工程从钱塘江引水,流经闻堰内河至东旺闸,通过东旺闸控制与东风河联通,东风河在连山桥和莲华寺桥两处与湘湖二期联通,东旺闸基本不开。闻堰内河水质较差,东风河在老虎洞村边上,易受附近村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湘湖的出水在一期藏韵桥,通过杭州乐园后直河流入下湘。再加上湘湖水深普遍较浅,特别是湘湖二期,大部分湖面水深在2—5米,只有一期个别区域(原砖瓦厂泥塘)水深达30米。在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下,适宜水温、不流动水体极易藻类繁殖爆发。 (五)普通民众素质对湘湖水质的影响 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了对湖面水质的负面影响。由于湘湖景区大部分景点均为临湖建造,因而游客通常群聚于湖岸边,这其中部分游客不讲究文明礼节,无视景区竖立的各类温馨提示牌及工作人员的劝导,随意往湖面丢弃生活垃圾,在湖岸小便,抛洒鱼饲料进行违规垂钓甚至违法电鱼、毒鱼等。上述种种现象的发生对景区水质安全带来了相当的危害。 区内部分信佛民众,抱着积累功德的良好心愿,从市场上购入各种鱼种苗,自行或有组织的进行湘湖“放生”活动,这过程中间由于放生的季节不契合或鱼种苗野外繁殖能力过低,经常导致景区湖面出现鱼类死亡的情况,对湖面水质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到了夏季,站在湖岸边偶尔也能闻到腥臭的气味。 三 保护湘湖水质的建议 (一)编制湘湖水环境保护规划 要依据湘湖水质资源承载能力和湖区水环境状况,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快编制实施湘湖水环境保护规划,有针对性地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要明确湘湖发展的定位,以保护饮用水备用水源和打造生态旅游为发展目标。尽快编制湘湖水质监测规范体系方案,建立湖区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形成水域自动实时监控与常规采样监测相结合的水质联合监测模式。同时,对湘湖需定期开展水域生物监测工作,掌握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建立水域生态环境信息库,为了解湘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规律奠定基础,为湘湖长效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二)定期换水或不间断换水 流水不腐,将钱塘江水引入湘湖,可以增加湘湖水体的流动性,使水体的自净系数增大,自净能力增强也可防止藻类爆发。可参照西湖的做法,将钱塘江水引入,通过混凝处理,将上清液流入西湖,从西湖的东北角流入城市内河,确保西湖定期换水,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萧山也可乘“五水共治”的东风,用湘湖水来补充城市内河水,通过换水,改善湘湖水质。在湘湖水质改善后,备用泵站定期启动,确保随时能启用湘湖原水。 当然,在换水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进湖的水的水质问题。湘湖没有较大支流提供进湖水源,引配水主要依靠钱塘江提供。尤其是湘湖三期定位为“通江连河做活水”的湘湖三期建成后,将与萧山区的内河与钱塘江三江口相通。根据区环保部门近几年监测表明,钱塘江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水平已较高,其中总氮指标均为劣Ⅴ类,钱塘江水质对湘湖水质有直接影响。所以,从钱塘江的引水一定要注意对钱塘江水质的监测,只有在其水质达到用水标准时才能引用,其它时间不得引水。 (三)建设入湖人工湿地和水草群落 在湘湖三期建设过程中建设入湖人工湿地和水草群落,同时要尽可能的切断氮、磷循环。利用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和水草群落吸收氮磷,降低水中的氮磷含量,在水生植物和水草群落生命周期末端,及时清理,一方面切断氮磷循环,防止腐烂后,水生植物和水草群落中的氮磷再次进行湘湖氮磷循环;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湘湖水体有明显的烂草味等异味。可参考嘉兴石臼漾生态湿地的建设经验。同时要严禁对湖中的鱼类人工喂养,防止鱼食对湖水的污染,投放一定数量以水生植物、藻类为食的鱼类;控制观赏鱼类数量,告知游客严禁喂食鱼类和放生行为。 (四)完善截污纳管系统建设 湘湖入湖河流均未经综合整治,农业废水、农村污水和地表径流输入湘湖的氮、磷浓度和营养盐的总量依然严重,尤其是在丰雨期,上游小流域内大量的氮、磷排入河道,经入水口流入湘湖的氮、磷浓度均明显高于湘湖。在湘湖旅游度假区周边已基本完成截污工程的基础上,深入强化度假区周边宾馆、饭店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污水治理、排放监督管理工作,尤其要重点关注小型饭店(餐馆)的污水治理和达标排放状况。要加强对湘湖区域内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管理,对湖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宾馆、娱乐、餐饮项目的建设,都应该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 在湘湖三期建设方面,因三期规划中有定山砖瓦厂填埋垃圾约60万方,已成为湘湖水源水质保护的一大隐患,需抓紧处理。该项目已列入湘湖建设工程,但处理难度很大,再加上小砾山排灌站附近河道以及东方文化园附近河道沿线没有截污纳管,企业和生活污染直接排放至河道及待复湖面。另外,还有湘湖二期输水河道边的老虎洞村未进行截污纳管,所产生污染源会直接排入湘湖影响湘湖水质。为此,建议在三期规划时把河道整治纳入工程范围,严格实施沿线截污纳管,避免污染直排湘湖,保护湘湖水质。 (五)优化流域产业发展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湘湖新城开发的大力推进,湘湖流域将围绕以旅游及其配套服务业为核心实施城市化发展。要加快淘汰流域内落后产能,加强工业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种植业通过多施有机肥,深施有机肥,适当施加细菌肥料,利用生物防治等措施减少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引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采取适当生态工程措施,提高土地保水率,降低园地、农田地表径流产生排放;进一步减少水产养殖、莼菜养植对湘湖水系的污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将工业、农业、渔业有机结合,形成旅游及其相关产业链体系,加强产业宣传推广,并积极倡导和吸引流域内有关企业、村民进行生产活动转变,参与生态旅游业发展,实现和谐发展。 注释
[①]张晓明:《普洱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珠江现代建设》2008年第5期。 参考文献: 冯春红:《保山中心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绿色科技》2013年第6期。 王爱雯:《重庆市城区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 年第5期。 刘伟生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07 年版)》,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曹磊、井学辉:《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12月第12卷第4期。 李春永:《昆明市主城区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浅析》,《低碳世界》文章编号:2095—2066(2013)06—0075—03。 腾志坤:《黑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现状》,《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