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0|回复: 5

轰炸我驻南使馆元凶被杀之谜——疑遭中情局灭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8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弗吉尼亚州劳登县新近发生了一起引起轰动的杀人案件。 一对退休的老年夫妇,在晨练时遭到袭击,一死一重伤。 。这起看似平常的杀人事件,却引发美国人在网络上的大讨论——遇害的老人威廉·班尼特,到底是谁?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法为何如此高超?他的死为何惊动了美国政府、中央情报局?随着一个个疑团不断被解开,10年前一段历史的真相,也渐露端倪。


   “寻常夫妇”遭遇不寻常暗杀
    3月22日清晨5时38分,弗吉尼亚州劳登县警察局内,一阵急促的报警电话在寂静的警察局内响起。值班警察刚拿起话筒,报案者慌张的声音就传到耳边:“我是住在石溪河畔区的居民。有一辆两侧没有窗户,车身没有字样的无牌白色小货车在我家附近出没,这车走走停停,已经沿着滨河路来回跑了两趟了。我看见车上至少有3个黑衣壮汉,挺像是2002年的公路大街连环杀手,你们赶紧过来看看吧!”
接到报案,几名值班警员迅速驾车抵达现场——滨河公园,但白色小货车却不见踪影。他们不敢大意,开始下车徒步搜索。
惊人的一幕让在场的几位警员呆住了。一名身穿黑灰色运动服的男子,躺在血泊中,已经没有任何知觉!沿着血迹,警员们很快在林地里发现了第二名受害者——一名浑身血迹的妇女,已经深度昏迷,但还有呼吸。不久,医疗直升机、刑侦警车、鉴证警车纷纷抵达出事地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指纹比对,鉴定人员在持枪申请的资料库中,发现了遇害者的身份——死者为现年59岁的威廉·班尼特,重伤者是他55岁的妻子辛西娅。他们是劳登县的居民,就住在离遇害地点不过1英里的一幢房子里。
劳登县的治安状况一向良好,已经多年没有发生过重大命案,班尼特夫妇的遇害引起了整个社区的异常关注。居民们很踊跃地为警方提供线索。原来,这对夫妇几年前才到劳登县定居,他们与普通的退休老人没什么区别,不过特别喜欢锻炼,每天清晨都会慢跑很长的一段距离。
一位邻居说:“他们很友善,也非常有修养,总是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也很喜欢参加社区活动。不过,他们从来不提自己以前的职业,在社区活动中也不怎么说话。”
看起来案情并不复杂,侦破工作却让当地警方陷入困境。用警察局长史蒂汶·辛普森的话来说:“作案者手段相当专业,没有在现场留下任何可用的线索!从遇害者遭受的重创力度来看,犯罪分子就是想通过狠力弄死受害者。从下手的狠劲儿来看,犯罪分子对受害者肯定怀有很深的恨意,或者说意图十分明显。这是我从警20年来遇到的最棘手的案件。”
劳登县警方随后抽调了13名警官组成专案组调查此案,还悬赏21000美元征求破案线索。但他们将破案的最大希望,寄托在重伤的辛西娅身上,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接受询问并提供线索。
然而蹊跷的事发生了。案发第二天,美国联邦调查局华盛顿分局的高级特工、国防情报局的军官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等大人物,纷纷驾临劳登县,他们不但要走了劳登县警察局搜集到的现场证据,还封锁了班尼特夫妇的家,禁止包括劳登县警察在内的执法人员入内。气愤不已的劳登县警察局局长跟他们交涉,只得到了这么个回答:“不该问的别问!”
4月7日,当医院宣布辛西娅脱离危险,几天后就可以接受警方询问时,联邦调查局总部突然给劳登县警察局打来电话,宣布联邦特工将接管辛西娅的保卫权,询问一事必须交由联邦调查局特工进行。此后,劳登县警察局像是接到了封口令,不再就此案发表任何言论,就连地方报纸《劳登独立报》对此案的系列跟踪报道也戛然而止。种种现象让当地居民统一了认识:这对“寻常夫妇”不寻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疑遭中情局灭口
劳登县警察局和当地媒体虽然被“封口”,但各种传闻却在全美不胫而走。4月3日开始,《外交政策》、《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大型媒体迅速进行跟踪报道,有关班尼特遇害原因的传言愈发盛行。
一种说法是班尼特夫妇“误撞”犯罪集团毒品交易现场,惨遭误杀。一些当地居民分析,虽然当地的治安状况一直很好,但滨河公园一带也曾有贩毒团伙出没,凌晨往往是他们惯常的交易时间。习惯凌晨跑步健身的班尼特夫妇很可能打扰了犯罪分子的“好事”,遭到报复。但对此,劳登县警察表示,现场勘测的结果“不太像与犯罪团伙作案”有关。
随后,班尼特夫妇的身份很快成为各种揣测的焦点。媒体经过调查发现,班尼特是美国陆军的退役中校,长期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一直干到2000年,此后仍与中情局保持着密切关系。面对媒体的追问,中情局发言人乔治·利特尔被迫承认,班尼特确实是中情局的“合同雇员”,但合同期在2000年之后就中断了。出于“保密纪律”的要求,班尼特在中情局的工作性质与具体内容则“不能透露”。
纸包不住火,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很快就查出,直到遇害前,班尼特与中情局的关系仍然“密不可分”——他还曾为伊拉克军队提供情报训练。“这是一块很有油水的大肥肉,不知道班尼特是怎么搞到的。”一位与中情局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训练伊拉克新军的费用堪称天文数字,很多人都想咬一口。班尼特弄到的训练项目很大也很多,虽然他为人低调,但赚钱多了还是会咬手。他的死,很可能是利益之争导致。”对此,中情局尴尬地回应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班尼特先生遇害与他曾在中情局工作有关。”然而,这一表态让更多分析人士将案情与中情局联系到一起。
经过不懈追查,《外交政策》杂志首先发现了班尼特一个更惊人的身份——他正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此消息一出,美国民众闹翻了天,“阴谋论”的传言席卷了全美各大网络。网民们七嘴八舌——“显然是中国人来寻仇,杀了班尼特和他的妻子!”“傻瓜,应该考虑塞尔维亚人复仇的可能性,他们比中国人寻仇可能性大多了”;更有调侃者称“当年班尼特用老照片误炸中国大使馆,现在很可能有一伙犯罪分子试图暗杀黑社会老大,结果用错照片误杀了班尼特夫妇”。然而,绝大多数的网民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中情局,他们认为,班尼特大半生都在为中情局工作,被“中情局高层灭口”的可能性最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在地图上打了个“×”
班尼特神秘遇害,使更多人将目光投向10年前的那段历史——
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入侵南联盟。当时,退役陆军中校班尼特,因为“标示目标情报技能了得”,被中央情报局相中,当上美军的轰炸目标制定官,也因此成为北约78天空袭行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同年5月,北约空袭行动进入尾声,南联盟虽遭受重创,但军队士气却越发高涨;在南联盟内部,米洛舍维奇仍主持大局,国内秩序稳定。这种情况无疑让北约的处境很难堪。一天,中情局接到了美国空军高官的电话,称美军准备轰炸南联盟的补给与采购局总部,要求中情局人员马上标出所要空袭的目标方位。这一任务,落实到班尼特的头上。中央情报局的上级还给了班尼特一个南联盟补给与采购局总部的地址和一张地图。班尼特按图索骥,在地图上标出了一个“×”。不久,画着“×”的地图被送到了北约战斗指挥中心——标“×”的位置将成为北约军队的轰炸目标。
5月7日深夜(北京时间5月8日晨),空袭警报再次在贝尔格莱德城区响起。硝烟过后,人们发现,被轰炸的不是南联盟的政府部门,而是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破碎而摇摇欲坠的大使馆楼中,3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20多人受伤!这一事件很快震惊了全世界。
随着中国人民在世界各地对北约示威抗议的声浪不断高涨,美国总统克林顿终于给中情局下令:必须彻查此事,找出“需要为此事负责的人”。
2000年4月,也就是在中国使馆被轰炸整整11个月后,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报道说:“美国中情局就误炸中国使馆一事终于做出了正式处分:1名高级官员遭解聘,6人受处分。”
但是美国国务院继续坚称,该事件是“误炸”,错误源于中情局所使用的一张旧地图,该地图“没有显示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已经搬到贝尔格莱德新城,并且与南联盟补给与采购局总部所在地处于平行的一条街上。”他们也正式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通报了中情局的处理决定:“ 负责目标选定的官员被开除或处分……特别是那个在袭击目标上打‘×’的人,被勒令离开中情局。”但他们拒绝透露受处分人的姓名和具体情况。
而恰恰在10年之后的3月,劳登县的杀人案,终于揭开了答案——这个在地图上打“×”,而被中情局声称“开除”的人,就是班尼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班尼特之死不能带走一切
尽管十年来言之凿凿,美国政府“误炸”的狡辩却从未让人信服。其实,号称遭到开除的班尼特直到遇害前仍为中情局效力,并且还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这一凶杀案让更多美国人怀疑,班尼特在中国大使馆地址上画“×”,并非无意的犯错。不少军事分析家提出,“旧地图”一说,根本是无稽之谈。首先,身为世界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中情局不可能使用几年前的地图;其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其大使馆位置的移动,中情局的记录不可能忽略;再次,班尼特标的轰炸目标,为何没有得到情报人员的认真核实,只让他一个人拍板?
政治评论家普遍认为,当时美军曾获得不准确情报,怀疑中国“暗助”南联盟。情报称,美军F—117隐形战机在南联盟上空被击落,是“中国使馆秘密雷达”的功劳。并且,南联盟领导人“可能隐身中国使馆的地下室内指挥作战”。
尽管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些情报都是无中生有,但中情局和五角大楼“鹰派”当时决定,要向中国下黑手,让人“故意犯错”,标出中国大使馆的位置。
对此,美国国际行动中心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马尔科姆·坎依曾分析,袭击中国使馆是一个大阴谋,是美国发出的警告信号——不许任何人挡美国和北约的路,否则我们也会轰炸你的国土!
究竟班尼特是遭遇黑帮误杀,还是被中情局灭口,目前仍无定论。但是,众多的事实证明了一点,作为知情者的班尼特,是当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事件中可怜的牺牲品。(摘选自《环球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劳登县凶杀案发生的地点,以及两位受害人:威廉·班尼特(左下),其妻辛西娅(右上)

1.jpg (120.8 KB)
2009-5-18 10: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麦田”CBD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西门市集
良渚文化走廊
欢肆效果图
墨尔本高楼
勾庄
临平体育馆
奥体世纪城
江南科技城
馥香园航拍
金沙湖航拍
城北万象城
科创趣城
杭州西站
运河
和平里
杭州南站
浙金地块
武林新核心3
武林新核心2
武林新核心1
浦东御桥湾
绿城潮听明月
未科湿地开发
金色钱塘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6-16 00:19 , Processed in 0.04735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