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04/05/13/1260@2050272.htm </P>
<P>看一看公权机关是怎样变成商人的</P>
<P> http://www.qianlong.com/ </P>
<P>2004-05-13 10:18:15 </P>
<P>借“大学城”之名违法圈地,全国各地都屡有发生。河北廊坊市“东方大学城”大肆违法圈地,在5000多亩“教育用地”和租用的5000多亩其他土地总计11000多亩土地上大肆开发房地产、建公寓、别墅甚至高尔夫球场,东北的“欧亚农业”等等,都是俯拾皆是的例子。而发生在浙江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事件,手段更加隐蔽和巧妙,如果不是由此导致办学主体的法律纠纷,可能所有的阴谋与阳谋就都会顺利得逞。 </P>
<P> 事件的原因很简单:原本规划给浙江科技学院迁建工程的用地, 中途被省教育厅切走一大块变更为经济适用房用地,交由教育厅自己组建的房产公司去开发,以至于迁建中的科技学院不得不挤占其与一家民企——浙江明日公司合作办立的民办独立二级学院用地。科技学院在未经明日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将学校本部迁至理工学院校区,无偿占用了理工学院的房产、教学场所和设施。原理工学院的基建项目,也在招投标和承包过程中突然变成了科技学院的建设项目。而为了达到顺利挤占二级学院用地的目的,科技学院向教育部重新报批二级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理工学院时抹掉该民营公司的名字,单方改为自己一家主办。为了“配合”此项工作,省教育厅“处心积虑”地在相关文件上做了文章。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科技学院院长沈莲清告诉记者,学院这样报批依据的是省教育厅有关文件及“领导指示”。她所说的文件就是省教育厅浙教计(2003)217号文件。记者看到,该文件第三条中称,“我省22所独立学院,除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工程学院嘉泰学院外,其余19所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保持不变,仍以母校作为独立学院的惟一举办方。”虽然当年教育厅主要领导都直接参与过和明日公司的谈判,收购方案、合作办学许可证也经过教育厅批准,但该文件还是明确称母校(科技学院)为独立学院的惟一举办方,并在当时上报教育部的《浙江省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基本情况表》中,将理工学院的举办单位一栏只填上了浙江科技学院一家。明日公司被迫将浙江科技学院和省教育厅告上法庭并在理工学院校园内筑起围墙。
<P> 在这起事件中,除了暴露出浙江科技学院一些人产权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的无知无畏之外,也有它的无奈之处。原本用自己城内的土地置换出来的迁建地址,却被教育厅占用,如果不挤占二级学院的地盘,将有可能面临着母校(校)无法办学的危险。可以看出,在“吃掉”二级学院的合作功臣——明日公司的问题上,教育厅的有关人士以及其出台的文件,都是在有意而为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此达到挤占浙江科技学院用地进行地产开发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权力的张狂和滥用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什么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什么法律、道德和正义,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的强权、蛮横与实利!
<P> 由浙江省教育厅牵头在整个小和山地区拿出地搞省属高教园区(也就是大学城)的土地一共有7000多亩,而被省教育厅挤占的浙江科技学院一家的本部用地就有300多亩(原规划给它的全部本部用地只有480亩)。它会不会只是冰山的一角?其中还有多少挂名在各高校名下的土地被化整为零地挤占用作房地产开发?有关部门是否应该深入彻底地查一查?
<P> 大学城作为浙江省重点工程,却由教育厅安排省教育发展中心负责实施。具体则是由教育厅组建了浙江小和山高教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来开发。记者从杭州市工商局了解到,该公司是由省教育厅属下的省教育发展中心和杭州众和实业有限公司两家股东组成的。其中教育发展中心占10%的股份,杭州众和实业公司占90%的股份。董事长是只占10%股份的省教育发展中心的沈飞明副主任。杭州众和实业有限公司是于2003年才注册的一家公司,股东构成为四个自然人,但却只有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张晓敏,占近七成的股份,另一个是黄洁,占三成的股份。所谓四个自然人股东只是这两个人的重复登记而已。这样的官商身份,再明确不过了。而这么大的一项公共工程,居然没有人大、监察、媒体等机构的全面跟踪和监督,从而使一个公权机构转眼蜕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人,纵横捭阖而没有任何的监督与制约!如入无人之境啊!
<P> 类似的情形,岂止这一时一事! (中国经济时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1 18:27: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