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遠方的星

今日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星MM辛苦了[em17][em17][em23][em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span class="tittle">揭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之謎(附圖)</span></p><p><span class="tittle">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上,7位宇航員完成了例行任務、准備返回地球。航天地面指揮中心預測返航會很順利。然而,就在著陸前16分鍾、不幸發生了。航天飛機失去控制,在得克薩斯上空解體、宇航員全部遇難。整個世界都震驚了。這是17年來的第二次航天飛機事故。 <p>  2003年1月16日上午7點,一批優秀的美國宇航員即將乘哥倫比亞號進入太空、執行STS-107任務。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航天計劃中的第113次飛行。自1981年首次發射升空后,哥倫比亞成為了第一架、也是最老的一架航天飛機。這是它第28次執行任務。此時,距離升空已經不到4個小時了。 </p><p>  這次任務很艱巨,共有7名男女精英參加。45歲的里克.赫斯本德被任命為此次飛行的指揮官。在率隊出發前,里克必須繼續航空航天局的一項奇特傳統,那是一場牌局。在這場21點的紙牌游戲中,指揮官必須和整個飛行小組的負責人玩一把。所有隊員都要等指揮官輸掉之后,才能出門上車。 </p><p>  上午7:30,宇航員們離開營區,搭乘專車、一輛大巴前往待命的航天飛機。在汽車駛向發射台時,里克?赫斯本德不禁開始考慮任務的危險性,表情也越來越嚴肅。他在想自己即將執行的任務,以及整個操作程序。 </p><p>  上午7:53,里克.赫斯本德爬進哥倫比亞號的駕駛艙,到達指揮位置。等待了兩年,現在他必須全神貫注,度過整個任務中最危險的八分半鍾:發射升空。發射是飛行中最危險的一個階段。你要盡力控制航天飛機產生的巨大能量,所以害怕是在所難免的。 </p><p>  發射哥倫比亞號 </p><p>上午10:38,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入倒計時,時間是31秒。發射程序中的最后一步由航天地面指揮中心執行。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將控制權交給了機載飛行計算機,就在發射前6秒鍾,計算機機動了主發動機。現在,他們已經不能回頭了。 </p><p>  上午10:39,哥倫比亞號升空,其發動機每30秒鍾消耗的燃料,就能裝滿一座奧運會標准泳池。發射階段非常刺激,就像有一只巨大的手把你提了起來,然后,在用力前推的同時,還前后搖晃你。 </p><p>  現在,發射進入了最令人擔憂的關鍵時刻。地面控制中心要求“全速前進”。接到指令后,航天飛機上的計算機將哥倫比亞號的時速提高到了一萬兩千公里。只有這樣,它才能脫離地球大氣層。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就是在這個時候爆炸的。地面控制中心通過無線電,命令哥倫比亞號的里克.赫斯本德全速前進,于是,航天飛機迅速進入逃逸階段,速度几乎是音速的十倍。在43公里的高空,固體火箭助推器脫離。 </p><p>  上午10:47,隨著飛行計算機關閉主發動機,任務中最危險的階段結束了。哥倫比亞號開始載著宇航員進入太空。他們安全進入太空了!下方280公里處的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如釋重負。這是一次完美的發射。但是,24小時后,航空航天局的技術人員卻在一次例行錄像檢查中,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異常現象:航天飛機起飛后不久,外燃料箱上就有一塊隔熱泡沫脫落、撞在哥倫比亞號的機翼上,分解成一堆碎片。 </p><p>  2003年1月17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以每小時兩萬八千公里的驚人速度在軌道上運行。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帶領6名宇航員進入了准備階段。但地面上,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師們卻憂心忡忡。他們從發射錄像的畫面中發現,一塊隔熱泡沫從燃料箱上脫落、撞到了航天飛機的機翼,他們必須對受損情況進行評估。几乎每次發射中都會出現類似的撞擊事件,但都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燃料箱上有東西脫落是非常普遍的。所以,他們認為,泡沫撞擊並不會構成安全威脅,而只是個維修問題。 </p><p>這次當然也不例外。航空航天局的管理者認為,泡沫撞擊只是維修問題,可以在航天飛機返航后再進行檢查,因此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 </p><p>  宇航員開始執行任務。他們將進行79項科學試驗,研究失重對人體細胞的影響。實驗結果也許有助于我們開發治療、諸如癌症、骨質疏松等疾病的藥品。不過,他們也能抽空享受一下置身太空的樂趣。 </p><p>  災難 </p><p>  2003年1月31日。16天的太空遨游之后,實驗馬上就要結束了。宇航員們的心情很愉快,因為任務非常成功。他們明天就能返航了。最興奮的莫過于宇航員的家人。 </p><p>  2003年的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10分,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天中心通知宇航員們:可以重返地球大氣層。隨著返航時間的臨近,那里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盡管不像發射時那麼強烈,但也差不多。因為這個時候出錯,其后果几乎和最初升空時一樣危險。 </p><p>  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將航天飛機調整到這個飛行姿態,以便它以40度的迎角進入大氣層,然后,開始加速。8:44分,100噸重的航天飛機,以兩萬八千公里的時速穿過大氣層。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機翼溫度上升到攝氏一千四百度。此時,航天飛機的唯一保護裝置就是外層的隔熱瓦。摩擦產生的能量和過熱氣體,讓宇航員看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燈光表演。 </p><p>哇,看起來就像一架鼓風爐。這種熾熱的離子氣體發出橘紅色的光。如果你坐在指揮官的位置上,看著一英尺外的燈光表演你會覺得非常神奇。飛機以比子彈快九倍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時,宇航員們還在相互開玩笑。大家士氣高漲。種種跡象都表明他們會平安降落。但是,控制員在分析哥倫比亞號傳回的資料時,卻大吃一驚?航天飛機左側的四個溫度傳感器突然出現了故障。這種故障可以由許多很普通的小問題引起,所以,未必會對宇航員構成威脅。其它一切都看似正常,于是,控制中心沒有將這一情況通知宇航員。 </p><p>  上午8:55,哥倫比亞號已經進入地平線。航天愛好者克里斯.瓦倫丁和兒子及兄弟、一大早就在加州海岸等待哥倫比亞號出現。不過很快,他們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事,航天飛機上有大塊的東西掉了下來。此時,哥倫比亞號駕駛艙中的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和隊員們,並不知道航天飛機有了損壞。 </p><p>  上午8:59。無法取得實況畫面的控制中心對此也一無所知。當控制中心看到傳感器接連出現故障時,他們開始擔心起來。控制中心有種不祥的預感,勒羅伊.凱恩試圖與指揮官里克取得聯系。然而,通信突然中斷。哥倫比亞號上,飛行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對下降狀態的控制。 </p><p>  上午9點18秒,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目擊者們看到一束亮光拖著尾跡、劃過清晨的天空。此時,控制中心已經和哥倫比亞號失去聯系近46秒了。重達100噸的航天飛機碎片開始從天上掉落下來。 </p><p>  下午1點,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布什總統向全國發表講話:“宇航員都知道這種工作的危險性,但是,他們仍願意接受挑戰。他們的勇氣、無畏的精神和對理想的追求,讓我們永世難忘”。 </p></span></p><p>  2003年1月16日上午7點,一批優秀的美國宇航員即將乘哥倫比亞號進入太空、執行STS-107任務。這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航天計劃中的第113次飛行。自1981年首次發射升空后,哥倫比亞成為了第一架、也是最老的一架航天飛機。這是它第28次執行任務。此時,距離升空已經不到4個小時了。 </p><p>  這次任務很艱巨,共有7名男女精英參加。45歲的里克.赫斯本德被任命為此次飛行的指揮官。在率隊出發前,里克必須繼續航空航天局的一項奇特傳統,那是一場牌局。在這場21點的紙牌游戲中,指揮官必須和整個飛行小組的負責人玩一把。所有隊員都要等指揮官輸掉之后,才能出門上車。 </p><p>  上午7:30,宇航員們離開營區,搭乘專車、一輛大巴前往待命的航天飛機。在汽車駛向發射台時,里克?赫斯本德不禁開始考慮任務的危險性,表情也越來越嚴肅。他在想自己即將執行的任務,以及整個操作程序。 </p><p>  上午7:53,里克.赫斯本德爬進哥倫比亞號的駕駛艙,到達指揮位置。等待了兩年,現在他必須全神貫注,度過整個任務中最危險的八分半鍾:發射升空。發射是飛行中最危險的一個階段。你要盡力控制航天飛機產生的巨大能量,所以害怕是在所難免的。 </p><p>  發射哥倫比亞號 </p><p>上午10:38,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入倒計時,時間是31秒。發射程序中的最后一步由航天地面指揮中心執行。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將控制權交給了機載飛行計算機,就在發射前6秒鍾,計算機機動了主發動機。現在,他們已經不能回頭了。 </p><p>  上午10:39,哥倫比亞號升空,其發動機每30秒鍾消耗的燃料,就能裝滿一座奧運會標准泳池。發射階段非常刺激,就像有一只巨大的手把你提了起來,然后,在用力前推的同時,還前后搖晃你。 </p><p>  現在,發射進入了最令人擔憂的關鍵時刻。地面控制中心要求“全速前進”。接到指令后,航天飛機上的計算機將哥倫比亞號的時速提高到了一萬兩千公里。只有這樣,它才能脫離地球大氣層。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就是在這個時候爆炸的。地面控制中心通過無線電,命令哥倫比亞號的里克.赫斯本德全速前進,于是,航天飛機迅速進入逃逸階段,速度几乎是音速的十倍。在43公里的高空,固體火箭助推器脫離。 </p><p>  上午10:47,隨著飛行計算機關閉主發動機,任務中最危險的階段結束了。哥倫比亞號開始載著宇航員進入太空。他們安全進入太空了!下方280公里處的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如釋重負。這是一次完美的發射。但是,24小時后,航空航天局的技術人員卻在一次例行錄像檢查中,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異常現象:航天飛機起飛后不久,外燃料箱上就有一塊隔熱泡沫脫落、撞在哥倫比亞號的機翼上,分解成一堆碎片。 </p><p>  2003年1月17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以每小時兩萬八千公里的驚人速度在軌道上運行。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帶領6名宇航員進入了准備階段。但地面上,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師們卻憂心忡忡。他們從發射錄像的畫面中發現,一塊隔熱泡沫從燃料箱上脫落、撞到了航天飛機的機翼,他們必須對受損情況進行評估。几乎每次發射中都會出現類似的撞擊事件,但都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燃料箱上有東西脫落是非常普遍的。所以,他們認為,泡沫撞擊並不會構成安全威脅,而只是個維修問題。 </p><p>這次當然也不例外。航空航天局的管理者認為,泡沫撞擊只是維修問題,可以在航天飛機返航后再進行檢查,因此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 </p><p>  宇航員開始執行任務。他們將進行79項科學試驗,研究失重對人體細胞的影響。實驗結果也許有助于我們開發治療、諸如癌症、骨質疏松等疾病的藥品。不過,他們也能抽空享受一下置身太空的樂趣。 </p><p>  災難 </p><p>  2003年1月31日。16天的太空遨游之后,實驗馬上就要結束了。宇航員們的心情很愉快,因為任務非常成功。他們明天就能返航了。最興奮的莫過于宇航員的家人。 </p><p>  2003年的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10分,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天中心通知宇航員們:可以重返地球大氣層。隨著返航時間的臨近,那里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盡管不像發射時那麼強烈,但也差不多。因為這個時候出錯,其后果几乎和最初升空時一樣危險。 </p><p>  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將航天飛機調整到這個飛行姿態,以便它以40度的迎角進入大氣層,然后,開始加速。8:44分,100噸重的航天飛機,以兩萬八千公里的時速穿過大氣層。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機翼溫度上升到攝氏一千四百度。此時,航天飛機的唯一保護裝置就是外層的隔熱瓦。摩擦產生的能量和過熱氣體,讓宇航員看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燈光表演。 </p><p>哇,看起來就像一架鼓風爐。這種熾熱的離子氣體發出橘紅色的光。如果你坐在指揮官的位置上,看著一英尺外的燈光表演你會覺得非常神奇。飛機以比子彈快九倍的速度進入大氣層時,宇航員們還在相互開玩笑。大家士氣高漲。種種跡象都表明他們會平安降落。但是,控制員在分析哥倫比亞號傳回的資料時,卻大吃一驚?航天飛機左側的四個溫度傳感器突然出現了故障。這種故障可以由許多很普通的小問題引起,所以,未必會對宇航員構成威脅。其它一切都看似正常,于是,控制中心沒有將這一情況通知宇航員。 </p><p>  上午8:55,哥倫比亞號已經進入地平線。航天愛好者克里斯.瓦倫丁和兒子及兄弟、一大早就在加州海岸等待哥倫比亞號出現。不過很快,他們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事,航天飛機上有大塊的東西掉了下來。此時,哥倫比亞號駕駛艙中的指揮官里克.赫斯本德和隊員們,並不知道航天飛機有了損壞。 </p><p>  上午8:59。無法取得實況畫面的控制中心對此也一無所知。當控制中心看到傳感器接連出現故障時,他們開始擔心起來。控制中心有種不祥的預感,勒羅伊.凱恩試圖與指揮官里克取得聯系。然而,通信突然中斷。哥倫比亞號上,飛行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對下降狀態的控制。 </p><p>  上午9點18秒,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目擊者們看到一束亮光拖著尾跡、劃過清晨的天空。此時,控制中心已經和哥倫比亞號失去聯系近46秒了。重達100噸的航天飛機碎片開始從天上掉落下來。 </p><p>  下午1點,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布什總統向全國發表講話:“宇航員都知道這種工作的危險性,但是,他們仍願意接受挑戰。他們的勇氣、無畏的精神和對理想的追求,讓我們永世難忘”。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調查事因 <p>  災難發生后不到3小時,航空航天局的副局長就委任退休四星海軍上將哈爾.格曼主持調查工作。格曼召集12名專家、組成了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委員會。他們的第一項工作是,查明媒體頭條新聞中的猜測是否屬實,即航天飛機失事是不是恐怖分子造成的?航天飛機在太空遭到破壞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起飛時遭到破壞,還是有可能的。這種猜測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尤其是航天飛機上還有一位以色列宇航員。會不會有人偷偷接近航天飛機,在它升空時發射了一枚強力導彈?這並不是不可能。這是格曼首先要調查的推測之一。經過對肯尼迪角的安全措施和能接近航天飛機的所有人員做了調查,結果是滿意的,那里的安全措施非常好,不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p><p>  格曼要求調查小組全力以赴,仔細檢查航天飛機返航階段的每一秒。他們很快注意到,就在控制中心與航天飛機失去聯系的前几分鍾,由機載溫度傳感器傳回的數據有些異常。他們有了重大發現,原來一些傳感器在發生故障前,就已經測到了高溫讀數。而且最重要的是,所有這些數據都來自航天飛機的同一區域。 </p><p>  問題就出在輪艙,也就是機翼深處、收藏起落架的地方。當時,控制中心認為這些讀數有誤差。但現在格曼調查小組知道,這絕不是巧合。造成這些高溫讀數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航天飛機在重返大氣層時產生的過熱氣體進入了左輪艙。所有這一切只能讓我們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哥倫比亞號的外殼上一定有破損。 </p><p>  調查人員懷疑,熱氣透過航天飛機的隔熱層進入輪艙,或許是由起落架艙門的封口破裂引起的。但要找到確切原因,他們需要更多的數據,而哥倫比亞號上的記錄儀很特別,可以記錄所有返航數據供日后分析。記錄儀從60公里的高空落下,能否安然無恙還是個問題。但調查人員知道,找到它,就很有可能找出哥倫比亞號失事的真正原因。 </p><p>他們從全國各地抽調了兩萬五千人,在有殘骸墜落的得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廣大地區、進行徒步搜索。但是,6周過去了,數據記錄儀仍不見蹤影。調查陷入了僵局。由于沒有更多信息,調查人員無法確認重返大氣層時,航天飛機內是否進入了過熱氣體。看來,解開謎團的希望很渺茫。 </p><p>  但他們有了新辦法。哥倫比亞號分解成了許多殘骸,為什麼不以此為參考,預測一下大小、重量與記錄儀相仿的碎片會掉落在哪里呢?他們通過复雜的計算機軟件進行運算,分析結果顯示,記錄儀應該就在亨普希爾地區。這里到處都是沼澤,他們有可能錯過了記錄儀。他們發現記錄儀就躺在空地上,絲毫沒有損壞,簡直是個奇跡。 </p><p>  調查人員如獲至寶。記錄儀里沒有受損的磁帶上記錄著八百個、不同傳感器的所有數據。這些數據讓調查小組有了首次突破。資料證實,哥倫比亞號的外殼上的確有個洞,因此在重返大氣層時進入了熱氣體。 </p><p>  不過,故障區域卻和他們預想的不一樣。格曼發現,哥倫比亞外殼上的洞並不在左輪艙附近,而是位于左翼前緣。此外,調查小組還推算出了破洞形成的時間,得知它早在航天飛機重返大氣層之前就出現了。 </p><p>  模擬實驗 </p><p>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發射過程中、一個被忽略的插曲上。哥倫比亞發射后82秒,航空航天局的錄像顯示,一塊泡沫從外燃料箱上脫落、撞上了航天飛機。唯一捕捉到泡沫撞擊的攝像機遠在42公里之外,圖像不夠清晰,讓人無法分辨撞擊的位置,以及是否導致了損壞。他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來提高畫面效果。 </p><p>這是由17個畫面構成的一段錄像,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泡沫的大小、撞擊位置,以及它的速度。泡沫和航天飛機的相對時速大約是500英里。這塊泡沫重約1.7磅,大小和一個小公文包差不多。這些圖像清楚地表明,泡沫撞到了航天飛機的左翼前緣。 </p><p>  這個機翼上覆蓋著一層由強化碳-碳合成的、保護性隔熱板。這種碳纖化合物既能承受攝氏零下160度的低溫,也能承受1650度的高溫。那麼,一小塊泡沫是否能將這樣的隔熱板打穿呢?航空航天局的一些管理者對此表示懷疑。計劃主任羅恩.迪特摩爾甚至公開質疑泡沫撞擊論:“這根本沒道理,一個小碎片竟然能成為摧毀哥倫比亞號以及全體宇航員的罪魁禍首?一定還有其它的原因”。但是,斯科特.哈伯特卻深信不疑。 </p><p>  一個兩磅重的泡沫以每小時五百英里的速度撞擊航天飛機時,會出現什麼情況。數據記錄儀和處理影像提供的信息表明,撞擊點最可能位于機翼第六塊和第九塊面板之間。于是,哈伯特小組選擇了第六塊作為入手點。 </p><p>  5月30日,泡沫撞擊測試准備就緒。盡管撞擊力非常強,但卻只在第六塊強化面板上留下了一些小細紋,並沒有出現類似哥倫比亞號上的大裂口。于是,一些航空航天局工作人員宣稱,泡沫撞擊論不成立。 </p><p>  三周后,調查小組在分析數據記錄儀的讀數時,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從傳感器被燒毀的模式中,確定了熱氣進入機翼的准確路線。洞口肯定出現在第八塊面板上。現在,哈伯特可以通過測試得出精確結果了。 </p><p>  哈伯特從航空航天局要來了第八塊面板。7月7日,他架好“雞槍”,以正確的角度射出泡沫。如果泡沫不能打出洞,那麼,哥倫比亞號的調查就會功虧一簣。因此這次試驗至關重要。一塊0.77公斤、相當于籃球重量的泡沫塊,以每小時800公里、也就是一顆子彈的速度撞到了面板上,這塊強化碳-碳面板上出現了一個直徑25厘米的洞,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p><p> 和分析數據記錄儀一樣,這次泡沫撞擊試驗也是調查人員的一大突破。現在,他們終于可以貫穿整個事件,探明哥倫比亞失事的全部過程了。然而,控制中心認為,這只是儀器問題。 </p><p>  調查人員解開最后謎團 </p><p>  航空航天局在哥倫比亞升空后一天,就知道了泡沫撞擊事件,可為什麼沒有人發現機翼上的大洞?調查人員的發現令人不安。原來,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師們很擔心泡沫撞擊會造成影響,曾請求管理者為在軌道上運行的航天飛機拍攝衛星照片、以查看機翼受損情況,但卻遭到了拒絕。 </p><p>  泡沫撞擊非常普遍,以前也從未出現過重大事故。但格曼發現,航空航天局的管理者不願意將事鬧大、還有另一個原因。原來,全面調查可能會延誤航天飛機飛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進而危及整項工程。因為按照國會頒布的法令,如果不能按時完成國際空間站任務,他們就會削減預算、中止這項計劃。因此,在進度和經費的壓力下,那位可怜的負責人只能說,“沒錯?航天飛機的機翼上是有一個洞,但不會有任何影響。”他們假裝聽不到。 </p><p>  如果衛星照片證實了機翼上的危險漏洞,及時采取應急計劃,加派一架軌道飛行器、完成一系列危險的太空行走應該可以將宇航員救出來。但這就必須發射另一架航天飛機,與哥倫比亞號對接,讓七位宇航員撤離。哥倫比亞號指揮長里克?赫斯本德的妻子伊夫琳說:“我一直以為這是場意外,一場根本無法挽回的事故。但是,CAIB的調查報告卻讓我非常痛心。顯然,這一切本來是可以補救的,這實在讓我難以忍受”。 </p><p>2003年8月26日,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報告公布于眾。在言辭激烈之余,報告也列出了一項確保航天飛機任務步入安全正軌的計劃綱要。航空航天局局長肖恩?奧基夫無條件接受了報告中的調查結果。 </p><p>  如今,讓遇難者家屬欣慰的是,他們深愛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里克的妻子伊夫琳說,里克一定很希望看到太空計劃繼續下去。在他心目中,最光榮的事情就是登上月球、甚至火星,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也是他立志成為宇航員的動力所在。所以,他絕不想看到太空計劃就此終止。不過,他肯定更希望航空航天局能從中吸取教訓。 </p><p><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216DT20060531222917.jpg" alt=""/></td></tr><tr><td align="left" style="PADDING-LEFT: 10px;"><span class="myStyle">圖為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爆炸前的最后時刻 </span></td></tr></tbody></table></p><p><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41DT20060531222917.jpg" alt=""/></td></tr><tr><td align="left"><span class="myStyle">圖為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航途中 </span></td></tr></tbody></table></p><p><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43DT20060531222917.jpg" alt=""/></td></tr><tr><td align="left"><span class="myStyle"><font face="Verdana" color="#333333">圖為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航途中 </font></span></td></tr></tbody></table></p><p><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45DT20060531222917.jpg" alt=""/></td></tr><tr><td align="left"><span class="myStyle"><font face="Verdana" color="#333333">圖為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航途中 </font></span></td></tr></tbody></table></p><p><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47DT20060531222917.jpg" alt=""/></td></tr><tr><td align="left"><p><span class="myStyle">美國出動大批警力,全力搜索“哥倫比亞”號殘骸</span></p><p><span class="myStyle"><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49DT20060531222917.jpg" alt=""/></td></tr><tr><td align="left"><span class="myStyle">調查人員已經找到“哥倫比亞”航天飛機機翼的一個大塊部件,這一重要發現對查出導致“哥倫比亞”號失事原因非常重要。科斯特爾尼克說:“現在還不清楚這一大塊部件是哪個機翼上的,但它明顯具有出現異常的左翼的特徵,這一部件的發現非常重要,它將被送往沃思堡去。”被找到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殘骸都被送往沃思堡進行分析。 </span></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51DT20060531222917.gif" alt=""/></td></tr><tr><td align="left"><span class="myStyle">所有找到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殘骸 </span></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53DT20060531222917.gif" alt=""/></td></tr><tr><td align="left"><span class="myStyle">這是被泡沫撞傷的左機翼結構圖 </span></td></tr></tbody></table><table cellspacing="1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bbs/image/21/2006/0531/U7P1T21D1688F355DT20060531222917.jpg" alt=""/></td></tr><tr><td align="left"><span class="myStyle"><p>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地球的過程在空中解體,有7名航天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這些事故並沒有使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的有絲毫停頓,人們痛定思痛,在這些航天勇士的精神鼓舞下一路前行。 </p></span></td></tr></tbody></table>在“哥倫比亞”號失事后,中國的“神舟”飛船經過多次試飛,終于完成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彗星研究計劃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人類的太空探索史上不斷地涌現出新的驕人的記錄。&nbsp;</span></p></td></tr></tbody></table></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3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p>“讓遇難者家屬欣慰的是,他們深愛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畢生的夢想。”</p><p>——是呀,那些发射起飞时就遇难牺牲的航天员更遗憾,还没有来得及真正实现航天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8:17: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color="#e61a1a"></font></strong></p><p><strong><font color="#e61a1a">華裔女童出書轟動美國 新作將問世</font></strong></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class="txt9Blue">“文學小巨人”、“天才小作家”、“美國文壇奇葩”……最近一年半來,“鄒奇奇”這個華裔兒童的名字在美國引起極高關注度。去年10月,她的首部著作《飛揚的手指》在美國出版。如今8歲的奇奇已經簽下第二份書約,即將出版詩集《隱藏的鋼陽》。據報導,奇奇不但是混血兒,還是重慶外孫。在她的倡導下,西雅圖的主流社區甚至掀起了一股讀書寫作的小旋風。</td></tr></tbody></table><table class="txt11Dark"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align="left" height="100%"><p></p><p><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news/2006/0606/U29P1T1D1295938F8DT20060606004043.gif" border="1" alt=""/><br/><img height="5" src="http://ads.sina.com/cnNews/images/clear.gif" width="1" alt=""/><br/>奇奇的新書《飛揚的手指》在美國引起轟動<br/></p><p><img src="http://images2.sina.com/cnnews/news/2006/0606/U29P1T1D1295935F8DT20060606003622.jpg" border="1" alt=""/><br/><img height="5" src="http://ads.sina.com/cnNews/images/clear.gif" width="1" alt=""/><br/>鄒奇奇打字手指宛如飛舞的蝴蝶般優雅,速度快達每分鍾85字,她的第一本書《飛揚的手指》也是自己雙手打出來。<br/></p></td></tr></tbody></table></p><p>中新網6月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華裔女童鄒奇奇(Adora Svitak),年僅8歲就出版了12萬字的《飛揚的手指》(Flying Fingers)一書,被譽為“美國文壇小巨人”。在她的倡導下,西雅圖的主流社區甚至掀起了一股讀書寫作的小旋風。 </p><p>  家住西雅圖的奇奇去年10月出版的《飛揚的手指》一書長達296頁12萬字。她與媽媽鄒燦3日飛抵洛杉磯,4日與出版商商討出書細節,同時接受了華洋媒體訪問。</p><p>  奇奇所撰寫的逾300篇故事中,多以中世紀為背景。從古埃及寫到文藝复興,文中透露著獨特的政治、宗教、教育見解,思想內涵深刻,文思嚴謹,令人難以相信是由8歲的孩子一手撰寫。 </p><p>  對于自己的成功原因,奇奇認為要歸功于涉獵書目廣泛。她說她的藏書包括天文、地理、文史、傳記,而最愛的莫過于曆史和虛幻小說。奇奇讀書的速度也令人咋舌,一本700頁“哈利波特”小說,她一天花8個小時就能讀完。</p><p>  在奇奇倡導下,西雅圖Redmond社區刮起了“遠離電視,讀書寫作”的小旋風。近十所高中、初中、小學的學生聽完奇奇的寫作心得后,嘗試翻開書本,發揮無窮想象,走入奇幻的小說世界,讀而優則寫。</p><p>雖然在美國生活,奇奇對中華文化曆史非常熟悉。她數著手指說,她讀過《西游記》、《三國演義》、《中國古代史》、《毛澤東故事》、《紅領巾的故事》等書,對中國皇朝變更特別感興趣。</p><p>  奇奇的媽媽鄒燦表示,她與美籍捷克裔的丈夫原本想把兩位掌上明珠送到資優班就讀,可是Redmond天才孩子太多,連資優班都要排隊,所以決定在家自己教,不料卻闖出另外一番天地。 </p><p>  鄒燦從事中、英文翻譯工作,丈夫是微軟工程師,兩人給了女兒選擇讀物的自由。她說,讀書就像買衣服,只有經常逛街、了解流行潮流的消費者才有獨特見解,挑選合宜服裝。家長不要因為子女年齡小,不懂得選擇書本,其實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反而促進他們學習自主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p></p><p><strong><font color="#e61a1a">德國將希特勒自殺地堡改為旅游地 允許游客參觀</font></strong></p><p>中新網6月10日電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政府一直將希特勒選擇自殺的地堡列為國家機密,拒絕對地堡進行公開標示,也不允許游人們前往遺址參觀。但現在,這里卻逐漸被柏林市政府改建為旅游勝地。</p><p>  1945年4月,德國納粹頭目希特勒在位于柏林的地堡中用手槍自殺。此後,德國政府就在距離這座地堡200米遠的地方建造了柏林大屠殺紀念碑,並將該地帶列為敏感禁區。德國政府一直拒絕公開標示希特勒自殺地堡的具體位置,同時也不允許任何公眾與游人前來參觀。經過六十多年的封閉,德國的一個歷史協會最近取得了柏林市政府的批准,在希特勒自殺地堡遺址上樹立起了一塊標記牌。該標記牌用德文和英文標注了這座地下建築的整體布局、通道、檔案照片、文件資料以及詳細的紀年表等。 </p><p>  德國的這個一個歷史協會稱,他們目前正在經營一個名為“柏林地下世界”的的項目,也即關于柏林地下防空洞網絡的導游項目,他們希望能夠以此破除有關希特勒自殺地下室的種種不實傳聞。</p><p>  該歷史協會對外界表示,由于這座地堡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所以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一直顯得非常神秘。歷史已經前進了60多年的時間,不管希特勒對人類犯下過何種罪行,地堡本身只是一座歷史建築,反應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我們有必要對公眾進行開放。有人覺得開放希特勒最後自殺使用過的地堡會激起右翼極端分子的憤怒,這種擔心目前仍屬多余。 </p><p>德國歷史協會在為希特勒自殺地堡標志牌揭幕時,專門邀請曾經擔任過希特勒貼身警衛的羅奇斯&#8231;米思克前往參加。羅奇斯&#8231;米思克目前已經88歲高齡,他在講話中表示,“在戰爭進行到最後12天,我與希特勒就一直躲藏在這座堅固的地堡內。人們不能忘記歷史,應該了解事實的真相,哪怕是再邪惡的一段歷史,人們也要有勇氣去面對與了解。我們今天開放這座具有特殊涵義的地堡,並不是為了紀念希特功,而是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這是一種非常負責任的作法”。</p><p>  米思克說,“1945年4月30日,柏林的街頭到處都是爆炸的劇烈聲音,蘇聯紅軍和德國軍隊正在展開最後的決戰。希特勒對我們說,他自己不希望被別人打攪,我立即明白這句話意味著什麼。我們沒有聽到槍聲,什麼也沒有聽到,但是一個站在走廊里的衛兵說,一切都已經結束了。我們走進希特勒位于地堡中央的臥室時,我們看見了永遠都難以忘記的一幕:希特勒倒在桌子上,他朝自己的頭部開了一槍,額頭上血跡斑斑”。(春風)</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1-9 09:57 , Processed in 0.05306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