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宝洁 地产股的走势令分析师们纠结不已。
“如果不久后的某一天,市场证明我说错了,也没什么奇怪的。”安信证券分析师柳世庆对本报记者说。11月24日,柳世庆以“‘低估值’不等于‘估值低’”为题目,撰写了一份报告。
他的主要观点是,尽管随着近期地产股的调整,其估值水平再次回到较低水平,加上地产政策看起来超预期因素较少,引起部分投资者对于地产是否存在低估的猜测,但在他看来,“低估值”与“利空出尽”并不构成抄底的理由。报告字里行间均流露出看空态度。
柳世庆也坦言,对地产股未来走势的分析越来越难,总有超预期的政策发生,市场总是不按常理出牌。
如此复杂的难题,不同的分析师给出不同的结论。市场从来不缺少分歧,有人看多,有人看空。但共识是,地产股的估值目前正处在历史低点。
低估地产股
统计显示,从年初至11月中旬,地产板块涨幅为超过-21%,涨幅位于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倒数第二位;从今年7月1日市场反弹以来,地产板块涨幅仅为19%左右,涨幅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倒数第三。
据wind数据,此前的10年(2000~2009年),房地产业静态PE(市盈率)和PB(平均市净率)均值分别为47.44倍和4.12倍。根据东方证券11月14日的报告,目前地产板块静态PE仅为24.4 倍,2010年动态PE为15.9倍,均处于历史低位。东方证券所重点覆盖地产公司的2010年动态PE均值12.9倍,2011年动态PE均值9.2倍。无论是用PE估值法,还是NAV(净资产估值法),地产股都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但让许多分析师头疼的是,行业的基本面似乎和公司的股价并没有紧密的联系。地产股既会在4月中旬出台史无前例的调控政策后大跌,也会在9月底再次出台的调控政策后大涨。由于市场的反复无常,万科(000002.SZ)等公司早前的股权激励计划纷纷搁浅,新的激励计划并不设定与股价有关的条件。
以首开股份(15.47,0.12,0.78%)(600376.SH)为例,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数量达到127.20亿元,在全部上市房地产公司中排名第四,仅次于万科、保利(600048.SH)、金地(600383.SH)这三家大市值房地产公司。但以11月29日首开股份收盘价15.33元计算,公司市值仅为176亿元。
根据“股神”巴菲特现金流投资法则,这似乎是一家十分值得投资的公司。但在广发证券(46.44,1.40,3.11%)分析师沈爱卿看来,几乎所有的地产公司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低估,无论今年地产公司的销售业绩有多么好,现金流有多么充裕,人们仍对政策和后市成交量充满了担心。“地产股处于估值低估,但同样在短期之内也缺乏上涨动力。市场对地产股缺乏信心,有那么多的行业可以去投,在地产股估值受限的情形下,投资者兴趣不大。”沈爱卿说。
主导地产股走势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什么?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国华试图用历史来寻找一些地产股的变化规律,他以万科为例,却发现绝大多数时间万科的PE是与基本面背离的。
背离一,发生在2000-2002年。当时全国房价涨幅很小,万科的净利润增长率较低,但万科动态PE中枢达到24倍,而在2003年2006年,全国房价涨幅明显加快,万科的净利润增长率也明显增高,但万科动态PE中枢却下降至13倍。背离二:2008年,房价跌,净利润负增长,而万科动态PE中枢和最低值却均要高于2003-2006年。背离三:2009年,房价如同2007年一样,快速上涨,公司净利润大幅增加,但万科2009年PE估值中枢和最高值却远不及2007年,甚至不及2008年。背离四:2010年,房价未降,万科销售金额创历史新高,但其估值中枢却仅徘徊在13倍。
东方证券得出的结论是,不稳定的政策是压制地产股估值的重要原因。2003-2010年政策为何如此不稳定?东方证券认为,根本原因是每次调控都没有解决房地产行业真正存在的问题:如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房地产投资投机过重问题、保障房不足及过度市场化问题。这些长期问题不能得以解决,导致房地产的调控只能是靠频繁出台政策解决市场的表层问题。不断出台的政策,对地产股造成了直接的巨大影响。
庆幸的是,本次调控政策至少试图解决其中的一项根本问题:保障房投资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增长。房产税也在酝酿出台。随着这些制度和政策的落实,政府做了该做的事情,其余的自然应该交给市场自己去解决。
何时走出阴霾?
既然被低估已成共识,但地产股何时将走出估值低谷?
“现在看空地产股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陈晓波对本报记者说。在8、9、10月连续三月的月度报告中,陈晓波都流露出看空的态度。
在8月月报中,他曾强烈建议9月份不参与地产股投资,而当月整个板块走势确实非常疲弱。而10月的房地产板块走势较强,整体上涨了10.69%,其原因被认为主要是通胀概念炒作,而并非真的回暖。在四季度投资策略中,第一创业证券更是明确指出,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因为限购和限贷等政策已经阻断了基于通胀预期而产生的保值、投资需求,房地产并非通胀受益板块,因此,第一证券对板块的超预期上扬保持谨慎。
进入12月,陈晓波的态度有所改观。他认为,对于11月的楼市,成交缩量将会持续,但缩量幅度可能不会太明显;开发商财务状况尚在可控之内,价格短期难言松动。从估值角度判断,地产股经过11月初调整之后,绩优公司估值再次回到历史低位。综合来看,除非遭受宏观层面较大的冲击,地产板块的下跌空间已经有限。
国泰君安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孙建平近日在“第八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高峰论坛”上也表示,地产股拐点的出现主要取决于房价调整的时间和速度、行业政策预期兑现程度、货币政策宏观风险。孙建平预计,明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四季度,在政策面的目标得到一定程度满足以后,房地产行业将出现估值的修复和盈利的改善。
部分分析师加入了中期看多的行列。
东方证券认为,未来政策将更趋稳定,对行业的影响将逐渐淡化。在这个逻辑下,中期看,地产股估值应该逐渐回升,并有望回到2000-2002年的24 倍的动态PE水平。
国金证券(16.14,0.30,1.89%)分析师曹旭特在2011年度投资策略会上指出,“政策底部短期不会出现,地产股的估值水平受到抑制,尤其市盈率水平容易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但从产业资本的角度,也即地产股约20%-30%折价水平已经能产生足够吸引力,存量货币过剩和并不悲观的市场预期,可保证目前测算的NAV水平不会发生明显波动。未来土地市场的理性回归,将为有拿地能力的上市公司重估水平的继续提升提供空间。
但坚定的看空派依然存在。长江证券(12.08,0.19,1.60%)在2011年房地产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受房地产政策调控影响,基于融资需求受限、土地成本上升、未来持有环节税收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继续下调2011年房地产行业估值水平,主流房地产企业估值将由2010年的13倍PE下调至2011年的9倍P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