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遠方的星

觸摸真實背後的 恐怖~~~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7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行健  被国内封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頭腦太清晰思想太敏銳的 總也免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瘋 殺是否就能掩飾住自己心靈深處種種的脆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極度的恐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言歸正傳,
在56上發現了他得獎後的演說,


http://www.56.com/u51/v_Mzc4NjI1Njg.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遠方的星 于 2011-4-29 07:46 编辑


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了题为《文学的理由》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能把这世界搅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 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 袖、国家的元 首、民族的统 帅,不惜动用一切暴 力手段造成的罪 行,绝非是一个极端自恋的哲学家那一番疯话可以比拟的。我不想滥用这文学的讲坛去奢谈政治和历史,仅仅藉这个机会发出一个作家纯然个人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也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更为敏感,而过于敏感的人也往往更为脆弱。一个作家不以人民的代言人或正义的化身说的话,那声音不能不微弱,然而,恰恰是这种个人的声音倒更为真实。  
  
   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文学也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弄成国家的颂 歌、民族的旗 帜、政 党的喉 舌,或阶 级与集团的代言,尽管可以动用传播手 段,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可这样的文学也就丧失本性,不成其为文学,而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文学恰恰面临这种不 幸,而且较之以往的任何时代,留下的政 治与权 力的烙印更深,作家经受的迫 害也更甚。文学要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而不成为政 治的工具,不能不回到个人的声音,也因为文学首先是出自个人的感受,有感而发。这并不是说文学就一定脱离政 治,或是文学就一定干预政 治,有关文学的所谓倾向性或作家的政 治倾向,诸如此类的论战也是上一个世纪折腾文学的一大病痛。与此相关的传统与革新,弄成了保守与革 命,把文学的问题统统变成进步与反 动之争,都是意识形态在作怪。而意识形态一旦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变成现实的势力,那么文学与个人便一起遭 殃。  

   而诗意并非只来自抒情。作家无节制的自恋是一种幼稚病,诚然,初学写作时,人人难免。再说,抒情也有许许多多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不如冷眼静观。诗意便隐藏在这有距离的观注中。而这观注的目光如果也审视作家本人,同样凌驾于书中的人物和作者之上,成为作家的第三只眼,一个尽可能中性的目光,那么灾 难与人世的垃圾便也经得起端详,在勾起痛苦、厌恶与恶心的同时,也唤醒悲悯、对生命的爱惜与眷恋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根于人的情感的审美恐怕是不会过时的,虽然文学如同艺术,时髦年年在变。然而,文学的价值判断同时尚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唯新是好,这也是市场的普遍运作的机制,书市也不例外。而作家的审美判断倘若也追随市场的行情,则无异于文学的自 杀。尤其是现今这个号称消费的社会,我以为恰恰得诉诸一种冷的文学。  
    
   文学原本同政 治无关,只是纯然个人的事情,一番观察,一种对经验的回顾,一些臆想和种种感受,某种心态的表达,兼以对思考的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读可不读,作家既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不值得作为偶像来崇拜,更不是罪 人或民众的敌 人,之所以有时竟跟著作品受难,只因为是他人的需要。当权势需要制造几个敌 人来转移民众注意力的时候,作家便成为一种牺 牲品。而更为不 幸的是,弄晕了的作家竟也以为当祭 品是一大光荣。  
  
   其实,作家同读者的关系无非是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彼此不必见面,不必交往,只通过作品得以沟通。文学作为人类活动尚免除不了的一种行为,读与写双方都自觉自愿。因此,文学对于大众不负有甚么义务。
  
   这种恢复了本性的文学,不妨称之为冷的文学。它所以存在仅仅是人类在追求物欲满足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这种文学自然并非始于今日,只不过以往主要得抵制政 治势力和社会习俗的压迫,现今还要对抗这消费社会商品价值观的浸 淫,求其生存,首先得自甘寂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遠方的星 于 2011-4-29 08:16 编辑

     作家倘从事这种写作,显然难以为生,不得不在写作之外另谋生计,因此,这种文学的写作,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一种纯然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冷的文学能有幸出版而流传在世,只靠作者和他们的朋友的努力。
  
 曹 雪 芹 和 卡 夫 卡 都 是 这 样 的 例 子。他 们 的 作 品 生 前 甚 至 都 未 能 出 版,更 别 说 造 成 甚 么 文 学 运 动,或 成 为 社 会 的 明 星。这 类 作 家 生 活 在 社 会 的 边 缘 和 夹 缝 里,埋 头 从 事 这 种 当 时 并 不 指 望 报 偿 的 精 神 活 动, 不 求 社 会 的 认 可,只 自 得 其 乐。 

    冷的文学是一种逃 亡而求其生 存的文学,是一种不让社会扼 杀而求得精 神上自 救的文学,一个民 族倘竟容不下这样一种非功利的文学,不仅是作家的不 幸,也该是这个民 族的悲 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這句話, 必須說得結結巴巴的 方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有生之年,有幸得到瑞典文学院给予的这巨大的荣誉与奖赏,这也得力于我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多年来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翻译、出版、演出和评介我的作品,在此我就不一一致谢了,因为这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名单。  
  
   我还应该感谢的是法国接纳了我,在这个以文学与艺术为荣的国家,我既赢得了自由创作的条件,也有我的读者和观众。我有幸并非那么孤单,虽然从事的是一种相当孤独的写作。  
  
   我在这里还要说的是,生活并不是庆典,这世界也并不都像一百八十年来未有过战 争如此和平的瑞典,新来临的这世纪并没有因为经历过上世纪的那许多浩 劫就此免疫。记忆无法像生物的基因那样可以遗传。拥有智能的人类并不聪明到足以吸取教 训,人的智能甚至有可能恶 性发作而危 及到人自身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并非一定从进步走向进步。历史,这里我不得不说到人类的文明史,文明并非是递进的。从欧洲中世纪的停滞到亚洲大陆近代的衰 败与混 乱乃至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 战,杀 人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并不随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就一定更趋文明。  
  
   以一种科学主义来解释历史,或是以建立在虚幻的辩证法上的历史观来演绎,都未能说明人的行为。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乌托邦的狂热和不断革 命如今都尘埃落地,得以幸存的人难道不觉得苦涩?  
否定的否定并不一定达到肯定,革 命并不就带来建树,对新世界的乌托邦以铲除旧世界作为前提,这种社会革 命论也同样施加于文学,把这本是创造的园地变为战 场,打 倒前人,践 踏文化传统,一切从零开始,唯新是好,文学的历史也被诠释为不断的颠 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家其实承担不了创世主的角色,也别自我膨胀为基 督,弄得自己精神错 乱变成狂 人,也把现世变成幻觉,身外全成了炼 狱,自然活 不下去的。他人固然是地 狱,这自我如果失 控,何尝不也如此?弄得自己为未来当了祭 品且不说,也要别人跟著牺 牲。  
  
   这二十世纪的历史不必匆匆去作结论,倘若还陷入在某种意识形态的框架的废墟里,这历史也是白写的,后人自会修正。  

   作家也不是预 言家,要紧的是活在当下,解除骗 局,丢掉妄想,看清此时此刻,同时也审视自我。自我也一片混沌,在质疑这世界与他人的同时,不妨也回顾自己。灾 难和压迫固然通常来自身外,而人自己的怯 懦与慌乱也会加深痛苦,并给他人造成不 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的行为如此费解,人对自身的认知尚难得清明,文学则不过是人对自身的观注,观审其时,多少萌发出一缕照亮自身的意识。  

   文学并不旨在颠 覆,而贵在发现和揭 示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或以为知道而其实不甚了了的这人世的真 相。真实恐 怕是文学颠扑不破的最基本的品格。   
  
         这新世纪业已来临,新不新先不去说,文学革 命和革 命文学随同意识形态的崩 溃大抵该结束了。笼罩了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乌托邦的幻影已烟消云散,文学摆脱掉这样或那样的主 义的束缚之后,还得回到人的生存困境上来,而人类生存的这基本困境并没有多大改变,也依然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没有预 言没有许诺的时代,我以为这倒不坏。作家作为先知和裁判的角色也该结束了,上一个世纪那许许多多的预言都成了骗 局。对未来与其再去制造新的迷 信,不如拭目以待。作家也不如回到见证人的地位,尽可能呈现真实。  
  
   这并非说要文学等同于纪实。要知道,实录证词提供的事实如此之少,并且往往掩盖住酿成事件的原因和动机。而文学触及到真实的时候,从人的内心到事件的过程都能揭示无遗,这便是文学拥有的力量,如果作家如此这般去展示人生存的真实状况而不胡编乱造的话。  
  
   作家把握真实的洞察力决定作品品格的高低,这是文字游戏和写作技巧无法替代的。诚然,何谓真实也众说纷纭,而触及真实的方法也因人而异,但作家对人生的众生相是粉饰还是直陈无遗,却一眼便可看出。把真实与否变成对词义的思辨,不过是某种意识形态下的某种文学批评的事,这一类的原则和教 条同文学创作并没有多大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作家来说,面对真实与否,不仅仅是个创作方法的问题,同写作的态度也密切相关。笔下是否真实同时也意味下笔是否真诚,在这里,真实不仅仅是文学的价值判断,也同时具有伦理的涵义。作家并不承担道德教化的使命,既将大千世界各色人等悉尽展示,同时也将自我袒裎无遗,连人内心的隐秘也如是呈现,真实之于文学,对作家来说,几乎等同于伦理,而且是文学至高无上的伦理。  
  
   那怕是文学的虚构,在写作态度严肃的作家手下,也照样以呈现人生的真实为前提,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些不朽之作的生命力所在。正因为如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永远也不会过时。  
  
   文学并不只是对现实的摹写,它切入现实的表层,深深触及到现实的底蕴;它揭开假象,又高高凌驾于日常的表象之上,以宏观的视野来显示事态的来龙去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曾经的蚕桑村
桂冠东方
良渚玉湖公园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麦田”CBD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西门市集
良渚文化走廊
欢肆效果图
墨尔本高楼
勾庄
临平体育馆
奥体世纪城
江南科技城
馥香园航拍
金沙湖航拍
城北万象城
科创趣城
杭州西站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6-26 21:34 , Processed in 0.05482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