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技术的东西,学得再精,也不会“总是有效”,技术分析,只是在某个时期,某些特定的环境下,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规律,这种规律不见得总是有章可循,一成不变。
技术分析相对有效,并非绝对有效。 股市里,资金实力雄厚,背景不凡的主力,建仓、拉高手段往往出其不意,往往逆市场大众心理而为,越是大家一致看好的支撑,偏要势大力沉砸穿;拉高过程里,很多短线技术派人为不可逾越的重要阻力位,强庄股甚至采取持续的一字涨停手法突破。那些照着头肩底、双底、上升三角形等标准技术图形走的主力或许还是个实力不强的弱庄。
另外,中国股市有技术分析所难以触及的地方,那就是突发事件的出现,或者是基本面的彻底改变,包括政策面的转向,纯技术分析上的“顶”,“底”将在这样的情况下而被改变。2007年“5.30”印花税突然调整,大盘恐慌跳水,1999年中央提出科技兴国战略,5.19行情气势磅礴。2011年,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债务危机升级,全球股市暴跌等等,都是具体表现。
在个股热点,行情转换方面,政策面的影响也是相当了得。2000年前,地产行业是当时的新兴产业,是写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深万科一枝独秀,走出跨越十多年的牛市行情。1995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全国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科技股的春天到来,深科技的长期持有者,赚得不亦乐乎。 比较科学和正确的做法是:为了克服一种分析手段的局限性,投资者应尽可能地把技术分析、政策分析、基本面分析,包括资金面分析融会贯通。但是,这里又牵扯一个新的矛盾。什么矛盾?就是前怕狼来后怕虎的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在几个基本分析中应该区分主次,区分轻重。正确的做法是:技术面服从基本面,基本面服从资金面,资金面服从政策面。把这个话倒过来看,就知道,原来,中国股市一直是政策面在头。 中国股市,政策面主导一切。
中国股市,政策面主导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