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无名

为什么南京可以顺利建设地铁而杭州不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30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无名在2003-12-28 11:48:00的发言: 我们不妨把杭州与南京做个比较: 1、人口。杭州市区人口387。01万,南京市区人口265.79万。 2、面积。杭州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南京市区面积975.82平方公里。 3、国内生产总值。杭州2002年GDP为1781。83亿元,2003年上半年GDP930亿元,预计全年2000亿左右;南京2002年GDP1295亿。 4、财政收入。2002年末财政总收入257。14亿元,南京253亿元。 5、境内外旅游人数。2002年杭州境外旅游人数105。62万,国内游客2652.36万人次,南京海内外旅游者合计2132.13万人次。 6、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年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8元,南京9200元。 大家请看无论哪项指标杭州都比南京强,但南京确早已轻松上马地铁项目,凭什么? 附:南京地铁概况 http://metro.nj.gov.cn/nanjing/part/metro/zongtiguihua/zongtiguihua1.htm
不知道楼主去过南京没有,应该是没有吧,真是所谓无知无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的底子不比杭州薄,只不过南京的领导没有杭州的领导会炒作。对南京市民来说,这也是幸运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23][em23][em21][em00][em00][em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晕的,杭州跟南京比,除了钱多点没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不会被台湾打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是我第二故乡,我也爱南京,但我更爱杭州。 希望骂我的人也能更客观看待杭州,骂我的人或许有对的地方,但肯定不全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与杭州城市比较分析报告 -------------------------------------------------------------------------------- 苏州统计信息网 2003-10-14 16:31:10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苏州与杭州常常被人们看作是江南水乡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都是戴在这两座城市头上的桂冠。2002年苏州与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五和第八位。苏州与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各有优势。 (一)产业结构与贡献度 2002年杭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781.83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6.4:50.6:43.0,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5%:50.6%:47.9%,工业贡献度达45.9%。 2002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080.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4.4:58.2:37.4,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0.1%:66.1%:33.8%,工业贡献度达60.8%。从两市经济发展的行业拉动效果分析,苏州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的拉动。2002年,杭州全部工业增加值为775.1亿元,与苏州相差331.8亿元,而两市经济总量的差异为298.5亿元,因此,工业经济的发展优势使苏州在经济总量领先于杭州。 (二) 中心城市经济地位 苏州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市区经济的发展,更体现在县域经济同中心城市发展的均衡性与聚合力。由于苏州中心城市同县级市经济差异度不大,历史上以乡镇工业为标志的“苏南模式”的发展,使各县级市形成了较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和增长潜力,与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了合理的梯度发展,促进了产业互补。苏州市区与各县级市的整体联动发展模式是苏州提升竞争力最有力的保证。杭州主要是中心城市主导型经济,依靠都市经济的辐射力与带动效应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主要经济指标中,杭州市区的发展占有绝对的优势,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杭州市区所占份额均在80%以上,中心城市强势是杭州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 (三)工业经济的对比分析 2002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00.3亿元,其中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1.8:48.2。 2002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65.87亿元,轻重工业之比为44.6:55.4,规模以上工业的重工业化程度较高。从轻重工业的加工对象看,杭州市轻工业主要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业的产值比重达71.3%,苏州为55.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产值占比为28.7%,苏州为44.8%。杭州的采掘业产值是苏州的2.8倍,在重工业中所占的比重高于苏州,从苏、杭两市的工业结构看,苏州的加工制造业总体上强于杭州。 2002年,苏、杭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差距为1035.6亿元,苏州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产值高出杭州782.11亿元,占两市制造业产值差额的75.5%,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苏州的工业支柱。 相对而言,杭州传统工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占制造业七成以上的传统产业对杭州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以娃哈哈、养生堂、顶益、旺旺、中萃等知名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成为杭州工业的支柱。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中,杭州的烟草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医药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超过苏州。 杭州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特点是:国有、集体、外资、私个经济的齐头并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的均衡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后,正在突破一个个投资禁区,成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子。 2002年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杭州个体和私营经济产值1490亿元,增长24.4%,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3.6%,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杭州国有经济占8.9%,集体经济占8.9%,三资经济占25.8%,股份制经济占49.8%,各种经济成份间的渗透、融合度较高,企业产权多元化发展较快。苏州规模以上产值中,三资企业占55.8%,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占19.8%,私营企业占11.1%,集体企业占5.2%,国有企业占4.2%。在苏州的工业结构中三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三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6.2%,实收资本占比为69.4%,利税占比为50.7%。 (四)教育科技实力比较 高等教育的规模,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层次的标志,也是地区科研力量、未来竞争潜力的综合体现。2002年杭州有高等学校34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23.98万人(含研究生),专任教师1.36万人。苏州有高等学校9所,在校学生数6.96万人(含研究生),专任教师0.38万人。同杭州相比,苏州的高校数量、知名度和培养人才规模和层次上有较大的差距。杭州拥有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目前拥有本科专业108个,硕士学位学科225个,博士学位学科151个;并在30个一级学科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性软件学院等众多国家级研究中心与试验基地。最近,世界半导体巨头—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和浙江大学将联手在杭州设立模拟与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实验室,这也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首次在中国设立相关科研实验室,以适应中国逐渐成为汽车、信息产品重要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后,对微电子、集成电路的需求,这也将使杭州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2002年,杭州市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15.83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苏州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5.55亿元,从业人员0.75万人,分别只为杭州的35.1%和30%,差距相当明显。 (五)旅游业比较 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的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旅游资源形成了独特的魅力。西湖风景名胜区和“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塘江观潮节更成为杭州旅游中的精品。为了进一步整合优化旅游资源,杭州又推出了“旅游西进”项目和对西湖环湖南线的整合工程,在“三潭印月”、“柳浪闻莺”等10大著名景点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西湖十景,杭州初步形成了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合力打造“游在杭州”的品牌。 2002年,杭州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05.6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77亿美元,境外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为2.5天; 苏州接待境外旅游者89.1万人次,为杭州的84.4%,旅游外汇收入2.78亿美元,为杭州的58.3%,平均逗留天数为2.18天,每位境外游客所能带来的旅游外汇收入,杭州比苏州要高出44.7%。2002年杭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652.3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54.81亿元,苏州接待的国内旅游者2010.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5.33亿元,分别是杭州的75.8%和68.8%。杭州的古越文化和六朝古都的遗风,其与自然相融合的山水旅游独具魅力,而苏州的古典园林、吴文化传统和水乡古镇所折射出的人文休闲旅游则是苏州特色,苏州的旅游景点较为小巧玲珑,单纯的参观游览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短,游客逗留时间不长,因此苏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应从扩大苏州的旅游文化内涵、构建环太湖的大旅游格局出发,打响“三古一湖”品牌。随着苏嘉杭高速公路的通车,苏州与杭州之间的经济联系有了更快捷的通道,同时也为两市开展旅游业的联动互动创造了契机,苏杭联手共同打造“天堂之旅”对两市的旅游业来讲是一个双赢举措。 (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的投向更决定了一定时期内的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与产出效果。1995-2002年,杭州市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分布在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例分别为0.2:24.1:75.7,2002年各产业投资比为0.1:19.6:80.3,从1993年以来,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每年都超过第二产业近50个百分点,杭州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735亿元(不包含农村集体及私人投资),其中75%投向了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36.8%提升至2002年的43%。苏州的投资则更多地集中于第二产业,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结构比为0. 4:62.8:36.8。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杭州低43个百分点。2002苏州第三产业的投资额为298.75亿元,仅为杭州的三分之二。 (七)商贸、运输业的比较 杭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历来商家云集之地。2002年杭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23.53亿元,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购进总额达到1672.93亿元,销售总额达1792.80亿元,以上三项指标分别是苏州的1.2倍、3.6倍和3.7倍。在零售市场上,伴随着商业业态的不断扩展杭州已形成一个内资、外资并存,以集团化发展的优势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为主体的格局。2002年末,杭州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餐饮企业门店总数达到735个,年销售额61亿元,分别比苏州高32.4%和51.7%。在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2002年苏州共有商品交易市场864家,年成交额达854.25亿元,杭州拥有商品市场668个,成交额722.7亿元。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交通运输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商品的流动提供了快速集散的平台,2002年杭州的铁路货运量是苏州的2.7倍,公路货运量是苏州的1.2倍,从事交通运输业(含邮电通信业)的从业人员数比苏州高58.6%。 (八)城市基础设施对比 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效应的发挥,要建筑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与功能上。杭州的市区面积为306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55.58平方公里,非农人口205.98万人,苏州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为129.41平方公里,非农人口121.60万人,分别相当于杭州的53.8%,50.6%和59%。从市区城市人口和地域面积看,杭州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从城市公共交通运力比较,2002年,杭州公交营运线路238条,营运线路网长度3009公里,客运总量64867万人次,分别是苏州的3.5倍、2.2倍、3.0倍,杭州城市规模和公共交通的承载能力明显高于苏州。 (九) 居民收入结构 2002年,杭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9215元,分别比苏州高10.9%和20%,杭州人比苏州人似乎更 “能赚会花”。杭州城市每户家庭就业人数为1.53人,苏州为1.38人,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杭州为1.92人,苏州为1.97人。从两市城市居民的收入结构看,杭州的工薪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高于苏州, 2002年,杭州城市居民人均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8796元,比苏州高26.4%,经营性收入433元,是苏州的4.2倍,财产性收入213元,比苏州高70%,苏州的转移性收入比杭州高24.5%。2002年,苏州人均创造财政收入4995元,为杭州4062元的1.23倍,但苏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5924元,只有杭州的76.9%。居民的收入状况和消费支出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收入水平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体现生活质量的标志,应采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形式,适当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重,从政策上来保证居民正当收入渠道的多元化,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思考与建议 1、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杭州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与运作模式,值得苏州在区划调整,整合城市资源过程中进行借鉴。苏州要提升市区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市区的城市化发展必须在提高城市内涵和综合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尤其要确立在交通网络、商贸流通 、金融保险、科教文卫服务方面的中心地位,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增强生产要素集散功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体制创新能力,改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控制力、辐射力和承载力。 2、加快现代物流业的规划与发展 苏州目前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投资环境,以国际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的苏州,如果没有现代物流业的支撑,终将成为未来制造业进一步拓展的瓶颈,并成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必须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规划物流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高效的配送,加快元器件采购、仓储、报关、运输等物流关键点与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整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使物流业成为实体产品、信息交流、人员流动的纽带,成为连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桥梁,改善制造业同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现实关联度不高的状况。目前苏州的交通网络建设已经奠定了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还缺乏物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即物流信息传输联络的软件平台,以及领军企业的先导与示范。 物流业是一个需要跨越行政区划界限、跨越企业界线高度外联的实体,其内部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不同与简单意义上的交通运输业。苏州要加强与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企业的合作,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推进现代物流业的一体化建设。 3、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定位自身发展战略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长期以来依靠行政手段配置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挑战,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共识。苏、杭地域相近,人缘相亲,且又都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和工业化的中后期,杭州传统产业的优势、民间资本投资的活跃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经济的迅猛发展,两市在产业互补、投融资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在谋求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杭州目前提出了两个并列的城市发展战略,即工业立市战略和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的发展战略。杭州丰盈的民间资本毫无疑问将为工业立市提供大量资金,杭州在积极接受上海辐射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视角延伸到了浙皖边界,力图通过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其旅游休闲资源与周边旅游资源互相整合,壮大旅游产业。杭州的这一战略举措值得借鉴。苏州应强化自身优势,在构建竞争与合作的新型城市关系体系中找到最合适的定位与发展战略 4、激活民间投资,壮大传统产业 通过外向带动战略的实施,我市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成为了工业经济中的支柱行业,产业集群化所带来的聚合力又使产业规模优势进一步凸现。积极寻求与国际资本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正确选择。但同时也应加快纺织业、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鼓励民间资本投向传统产业,加快培植传统产业品牌,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进一步壮大传统产业实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2002年全市(含县级市)GDP1295亿,而杭州仅市区就1366。82亿。 尽管有很多朋友认为南京比杭州强,但我只认数据,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0 19:38:2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30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名真是弱智,杭州是浙江省的销金窝,当然有钱啦。 政府更会作SHOW,你有水平就和南京去比高校,和苏州去比经济。 杭州比南京大?窝觉得拿你和猪比是对猪的侮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yexg在2003-12-30 20:10:00的发言: 无名真是弱智,杭州是浙江省的销金窝,当然有钱啦。 政府更会作SHOW,你有水平就和南京去比高校,和苏州去比经济。 杭州比南京大?窝觉得拿你和猪比是对猪的侮辱。
不想骂你,只希望你认真看数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0 20:24:1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西门市集
良渚文化走廊
欢肆效果图
墨尔本高楼
勾庄
临平体育馆
奥体世纪城
江南科技城
馥香园航拍
金沙湖航拍
城北万象城
科创趣城
杭州西站
运河
和平里
杭州南站
浙金地块
武林新核心3
武林新核心2
武林新核心1
浦东御桥湾
绿城潮听明月
未科湿地开发
金色钱塘
文教、申花
世纪城地标
滨江棠前嘉座
钱塘江大潮
苏杭城际铁路
春和云境
未科3兄弟亮灯率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5-23 18:27 , Processed in 0.04723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